福建省人民政府辦公廳關于印發福建省衛生健康發展建設三年行動計劃(2021—2023年)的通知
閩政辦〔2022〕7號
各市、縣(區)人民政府,平潭綜合實驗區管委會,省人民政府各部門、各直屬機構,各大企業,各高等院校:
《福建省衛生健康發展建設三年行動計劃(2021—2023年)》已經省政府研究同意,現印發給你們,請認真組織實施。
福建省人民政府辦公廳
2022年1月18日
(此件主動公開)
福建省衛生健康發展建設
三年行動計劃(2021—2023年)
為深入貫徹習近平總書記來閩考察重要講話精神和關于衛生健康工作的重要論述,全面落實《福建省“十四五”衛生健康發展專項規劃》,增加健康資源與服務供給,強化醫防融合發展,加快推進公共衛生服務體系和優質高效整合型醫療衛生服務體系建設,推動衛生健康高質量發展,結合實際制定本行動計劃。
一、目標要求
到2023年,適應時代新要求、滿足群眾新期盼、體現福建特點的衛生健康服務體系初步建立,城鄉區域資源布局結構得到進一步優化、配置更趨均衡,公共衛生服務水平、醫療服務整體效率和質量顯著提升,居民健康水平穩步提高,健康福建建設邁上新臺階。
二、主要任務
(一)實施公共衛生能力提升建設
1.加快疾病預防控制體系建設。加強疾病預防控制體系基礎設施建設和實驗室設備配備。推進市縣37個疾控中心建設,其中:市級疾控中心6個,縣級疾控中心31個。2021—2023年開展19個疾控中心項目建設。完善疾控中心實驗室設備配備,參照省級標準,完成對福州、廈門疾控中心設備配置,建成覆蓋閩東北、閩西南的兩個區域中心。2023年完成。〔責任單位:省衛健委、發改委、財政廳,各市、縣(區)人民政府、平潭綜合實驗區管委會〕
2.實施公共衛生突發事件應對能力體系建設。健全公共衛生突發事件應對體制機制,完善公共衛生突發事件應急指揮、監測預警、救援處置和醫療救治能力。以省立醫院為主建設一個國家緊急醫學救援基地,打造10支緊急醫學救援隊伍,提升突發、新發傳染病4~6小時內的快速病毒鑒別能力,2023年底完成。〔責任單位:省衛健委、發改委、財政廳,各市、縣(區)人民政府、平潭綜合實驗區管委會〕
開展市縣突發化學中毒事件衛生應急救援能力建設。建設市級突發化學中毒事件應急救援基地,提高市級突發化學中毒事件救治能力;將福清市、惠安縣、泉港區、漳浦縣作為重點,加強能力建設;加強縣醫院人員檢傷分類、現場醫療救治、生物樣品采集、公眾健康監護、醫學洗消、臨床救治等能力建設。2022年底完成?!藏熑螁挝唬菏⌒l健委,各市、縣(區)人民政府、平潭綜合實驗區管委會〕
提升突發核和輻射事件衛生應急救援能力。依托核電廠所在的福州市、漳州市、寧德市三個市和廈門疾控中心和1所綜合性三甲醫院,建設突發核和輻射事件衛生應急救援基地;加強其他設區市和核電廠所在地福清市、福鼎市、霞浦縣、云霄縣突發核輻射事件的輻射防護和醫療救治基地能力建設。2022年底完成?!藏熑螁挝唬菏⌒l健委、發改委、財政廳,各市、縣(區)人民政府、平潭綜合實驗區管委會〕
建設突發事件衛生應急管理和指揮決策信息系統。以全省突發公共衛生事件應急指揮中心為核心,建設向上連接國家,向下連接各市、縣(區)及各級各類醫療衛生機構和衛生應急隊伍的突發事件衛生應急管理和指揮決策信息系統。2022年底完成?!藏熑螁挝唬菏⌒l健委、發改委、數字辦、財政廳,各市、縣(區)人民政府、平潭綜合實驗區管委會〕
完成突發公共衛生事件應急處置能力建設。在省疾控中心建設綜合性應急作業中心;加強省級突發急性傳染病防控一隊處置能力,力爭成為國家級隊伍;加強疫情、藥品、醫療器械等省級實驗室建設,提升應急檢測能力水平;加強現場流行病學調查能力建設。2022年底完成。(責任單位:省衛健委、發改委、財政廳)
3.加強公共衛生醫療救治能力建設。開展醫療機構發熱門診改造。新建、改擴建全省131個二級及以上綜合醫院、兒童??漆t院等發熱門診,優化服務流程,實現服務閉環管理,配備完善患者候診、檢查和隔離留觀等功能區域內各項服務設施設備及服務功能。按照發熱診室設置標準,新建或升級改造222個基層醫療衛生機構發熱診室,配置傳染病防控有關設施設備。2022年底完成?!藏熑螁挝唬菏⌒l健委,各市、縣(區)人民政府、平潭綜合實驗區管委會〕
實施傳染病床位建設。依托省立醫院金山院區二期、福建醫科大學附屬協和醫院西院、福建醫科大學附屬第一醫院濱海院區二期等建設重大疫情救治基地;按國家標準要求,每個設區市建設傳染病??漆t院或相對獨立的綜合醫院傳染病區;每個縣(市、區)至少有1所綜合醫院設置規范的傳染病區或分院。2023年底完成。〔責任單位:省衛健委、發改委、財政廳,各市、縣(區)人民政府、平潭綜合實驗區管委會〕
(二)提升醫療服務體系服務能力
1.加強縣域醫療服務體系建設。支持59個縣域醫共體縣級綜合醫院建設卒中中心、胸痛中心、創傷中心、呼吸診療中心,提升縣域綜合醫院急危重癥救治能力。支持鄉鎮衛生院和社區衛生服務中心服務能力達標建設。2023年底完成?!藏熑螁挝唬菏⌒l健委,各市、縣(區)人民政府、平潭綜合實驗區管委會〕
2.推進區域醫療中心建設。推進復旦大學附屬華山醫院福建醫院、復旦大學附屬中山醫院廈門醫院、上海交通大學醫學院附屬上海兒童醫學中心福建醫院、上海市第六人民醫院福建醫院、復旦大學附屬兒科醫院廈門醫院等6個國家區域醫療中心試點項目建設。積極創建新的國家區域醫療中心。(責任單位:省發改委、衛健委,相關設區市人民政府)
推進首批建設福建醫科大學附屬第二醫院、龍巖市第一醫院、三明市第一醫院、莆田學院附屬醫院等4個省級區域醫療中心項目建設。2022—2023年,爭取擴大到南平、寧德、漳州等設區市。(責任單位:省衛健委、發改委,相關設區市人民政府)
3.提升醫療水平建設。實施新一輪醫療“創雙高”。支持建設10個省級臨床醫學中心,鞏固加強建設20個原國家臨床重點???,加強呼吸、重癥、急救、麻醉、病理、護理等薄弱專科建設。(責任單位:省衛健委、財政廳、發改委,相關設區市人民政府)
加強省、市、縣醫院基礎設施建設。推進省腫瘤醫院腫瘤防治綜合大樓等13個省屬醫療機構和福州市第一醫院分院一期、福清醫院新院二期等113個市縣醫療機構項目建設?!藏熑螁挝唬菏⌒l健委、發改委,各市、縣(區)人民政府、平潭綜合實驗區管委會〕
4.規范社會辦醫建設。落實部門監管責任,將社會辦醫納入醫療服務和醫療質量管理控制及評價體系,加強綜合監督管理,促進社會辦醫持續健康規范發展。對符合條件的社會辦醫院持續運營給予補助;鼓勵引導社會資本加強基礎設施建設,對符合條件的給予補助,力爭到2023年社會辦醫院床位數占醫院床位總數比例達到25.3%?!藏熑螁挝唬菏⌒l健委、發改委、財政廳、各市、縣(區)人民政府、平潭綜合實驗區管委會〕
(三)加強婦幼健康服務體系建設
1.推動生育全程優質服務縣建設。以縣域為單位,打造一批涵蓋婚前、孕前、孕產期、產后和新生兒期、兒童期、青春期、婦女更年期等生育全程優質服務縣。每年擇優支持3~5個縣(市、區)開展生育全程優質服務縣建設?!藏熑螁挝唬菏⌒l健委,相關縣(市、區)人民政府〕
2.提升二級以上公立綜合醫院婦幼健康服務能力。推動具備助產技術服務資質和開展兒科、兒童保健服務的二級及以上公立綜合醫院進一步提升婦幼健康服務能力。制定二、三級綜合醫院婦幼健康服務能力考核標準。爭取到2023年,在除廈門外的其他8個地市至少有1~2所二級及以上綜合醫院完成婦幼健康服務能力標準化建設?!藏熑螁挝唬菏⌒l健委,各市、縣(區)人民政府、平潭綜合實驗區管委會〕
3.加強產前診斷機構實驗室能力建設。配置相關先進設備,提升全省22家產前診斷機構實驗室能力。2022年和2023年分別建設1個和7個產前診斷機構實驗室。〔責任單位:省衛健委、發改委、財政廳,各市、縣(區)人民政府、平潭綜合實驗區管委會〕
4.推進普惠性托育園建設。加強部門協作,綜合采取規劃、土地、住房、財政、金融、人才等措施,推動建立普惠托育服務體系,持續提升普惠性托育園覆蓋率,提高嬰幼兒家庭獲得服務的可及性和公平性。鼓勵和引導社會力量興辦托育機構,支持幼兒園和機關、企業事業單位、社區提供托育服務。2023年,全省3歲以下嬰幼兒托位數力爭達到13.2萬個,每千人口擁有3歲以下嬰幼兒托位數達到3.1個。指導、監督托育機構按照托育服務相關標準和規范進行設置和提供服務。〔責任單位:省衛健委、發改委、財政廳,各市、縣(區)人民政府、平潭綜合實驗區管委會〕
(四)持續推進老年健康服務體系建設
推動省立醫院開展省老年醫學中心、協和醫院國家臨床重點??评夏赆t學科建設,到2022年底,全省二級及以上綜合性醫院設立老年醫學科的比例達到50%。將老年醫學人才作為緊缺人才,持續開展培訓項目。制定加強新時代老齡工作實施方案,開展失能老年人健康評估和健康服務。持續推進老年友善醫療機構建設,到2022年底全省建成一批評定一批省級老年友善醫療機構?!藏熑螁挝唬菏⌒l健委,各市、縣(區)人民政府、平潭綜合實驗區管委會〕
指導福州、龍巖市繼續拓展以家庭病床為主要形式的老年人居家醫療服務,推動南平市開展家庭病床試點。組織各地開展老年口腔健康促進行動。開展安寧療護省級試點工作,建設省級安寧療護培訓基地。加快落實醫養結合發展若干措施,圍繞改善老年人居住環境、方便老年人日常出行、提升為老年人服務質量等方面,全省創建30個全國示范性老年友好型社區。〔責任單位:省衛健委、民政廳,各市、縣(區)人民政府、平潭綜合實驗區管委會〕
(五)加快中醫藥服務體系建設
開展國家中醫疫病防治基地、中西醫協同“旗艦”醫院建設以及中醫特色重點醫院建設。支持中醫醫院空白縣建設中醫院;持續支持12所列入國家全面提升縣級中醫醫院能力建設。〔責任單位:省衛健委、發改委,各市、縣(區)人民政府、平潭綜合實驗區管委會〕
持續推進中醫藥人才提升工程。遴選700人開展第二批基層老中醫藥專家師承帶徒工作,遴選300人開展第四批老中醫藥專家學術經驗繼承工作,組建1支高水平重大疫情救治中醫應急醫療隊伍。2023年完成。(責任單位:省衛健委)
(六)強化職業病防治基礎能力建設
加快完善省、市、縣三級并向鄉鎮社區延伸的職業健康技術支撐體系建設,2021年啟動省職業病防治控制中心和福州、三明、莆田、龍巖市4個市級職業病診斷機構建設,到2023年實現每個設區市至少有1家診斷機構目標;繼續實施塵肺病康復站(點)能力提升建設,到2023年全省將建成34個康復站,實現常住塵肺病患者達到100人的鄉鎮都建設1個康復站。支持省職業病防治工程監測中心、省職業病危害工程防護技術中心基礎設施建設,到2023年建成比較完善的防塵、防毒、防電離輻射、防噪聲“四防”實驗室,提升職業病防治基礎能力和科研能力?!藏熑螁挝唬菏⌒l健委、發改委,省委編辦,各市、縣(區)人民政府、平潭綜合實驗區管委會〕
(七)支持衛生人才隊伍建設與科研創新發展
1.推進醫學科技創新能力建設
實施高水平醫學科技創新平臺建設工程。建設10個以上省級臨床研究中心,力爭獲批3個國家臨床研究中心分中心。推進省預防醫學研究院、婦兒醫學研究院建設,加強非人靈長類生育調節技術評價國家衛健委重點實驗室建設。(責任單位:省衛健委、發改委、科技廳,省委編辦)
支持實驗室生物安全體系建設。推動高等院校等規劃新建1~2個生物安全三級實驗室。建設省級菌(毒)種保藏(保存)機構,市級疾控中心規劃建設3個及以上生物安全二級實驗室,縣級疾控中心規劃建設1個以上生物安全二級實驗室。2023年完成?!藏熑螁挝唬菏⌒l健委、發改委、教育廳、科技廳,各市、縣(區)人民政府、平潭綜合實驗區管委會〕
2.加快衛生健康人才隊伍建設
推進高層次人才培養引進項目。組織開展衛生健康中青年科研重大項目,精選支持50個左右科研項目;組織開展衛生健康中青年領軍人才研修培養項目,遴選支持30名左右人才赴國內(外)研修;開展醫療衛生高層次人才團隊引進工作,引進擁有國際先進或國內一流的醫療衛生人才及其帶領、配合的人才團隊;開展衛生健康客座專家引進工作,柔性引進一批科研或臨床成果領先的衛生健康專技人才和管理人才。(責任單位:省衛健委、科技廳,省委人才辦)
實施“三個一批”基層醫療衛生人才隊伍建設項目。2021—2023年,支持全省鄉鎮衛生院公開招聘預計2900名基層醫學人才,其中2021年1400人左右,2022年800人左右,2023年700人左右;預計定向培養1900名本土化醫學人才,其中鄉鎮衛生院1522人,一體化村衛生所378人;預計培訓4000名左右農村醫生提升執業能力,鼓勵鄉村醫生學歷提升。〔責任單位:省衛健委、教育廳,各市、縣(區)人民政府、平潭綜合實驗區管委會〕
繼續開展鄉村醫生規范培訓。采用理論授課、技能訓練和臨床跟班學習相結合的方式,每年對全省在崗鄉村醫生開展常見病、多發病防治、基本公共衛生服務、合理用藥、中醫中藥等基本知識技能輪訓。(責任單位:省衛健委)
(八)推進全民健康信息化建設
1.加強智慧醫院信息化建設
推動福建健康碼“多碼融合”在醫療健康服務領域應用,持續優化完善福建衛生健康公眾服務平臺。2021年底前,初步建立福建衛生健康公共服務平臺,2022年底前逐步完善,并入駐閩政通提供服務,并在省屬醫院及部分地市率先推廣福建健康碼“多碼融合”應用。(責任單位:省衛健委、數字辦,相關設區市人民政府)
2.推進衛生健康信息共享協同
依托省級電子政務云建設基礎,構建數字健康云平臺,提升全民健康信息平臺基礎支撐能力。推進“三醫聯動”一張網,促進跨部門數據共享,加強省級全民健康信息綜合監管。加快推進全省檢驗檢查結果互認和影像資料共享調閱。2021年底前,聯合建立“三醫聯動”合作協議框架,先行完成省屬公立醫院檢驗檢查結果互認應用;2022年底前,圍繞“三醫聯動”數據共享,在行業監管、績效評估、便民服務等方面開展多方面合作,建立省級影像共享交換平臺;2023年底前,在全省各級醫療衛生機構普遍推廣檢驗檢查結果互認和影像共享調閱應用?!藏熑螁挝唬菏⌒l健委、醫保局、藥監局、數字辦,各市、縣(區)人民政府、平潭綜合實驗區管委會〕
3.提升公共衛生信息化水平
統籌推進全省基層衛生信息系統功能拓展升級,加強與縣總醫院的信息互通共享,促進縣域醫療衛生信息一體化。完善省級血液聯網和職業病體檢等信息系統功能,加快實現全省聯網。建立完善全省疫情防控信息平臺,發揮“三公(工)一大”融合協同機制,拓展平臺對流行病學調查溯源信息管理、重點人群區域信息排查、新冠病毒核酸檢測、傳染病多點觸發監測預警等方面的平臺支撐能力,提升疫情防控信息化水平。實施省級應急作業中心建設,逐步推進全省疾控中心信息化建設,提升支撐應對突發公共衛生事件信息化水平。2022年底前,對全省九市一區基層衛生信息系統進行完善升級;初步建立全省流調溯源信息管理系統和發熱預警監測信息系統等,助力疫情防控。〔責任單位:省衛健委、數字辦,各市、縣(區)人民政府、平潭綜合實驗區管委會〕
4.促進健康醫療大數據創新應用
加強健康醫療大數據匯聚應用平臺建設。以省屬醫療衛生機構、基層醫療衛生機構數據匯聚為先行,探索全省健康醫療大數據匯聚有效模式,啟動健康醫療大數據匯聚平臺建設。鼓勵醫院開展臨床科研數據中心建設,構建臨床科研數據中心,開展臨床科研應用、臨床數據分析等方向的應用。以國家區域醫療中心和省內重點專科聯盟為龍頭,建立專病??茢祿旒?span id="xp5nztj" class="candidate-entity-word" data-gid="1793154">AI模型,面向全省提供互聯網+便民惠民服務。2022年底前,建設一批心腦血管、腫瘤、高血壓、糖尿病、肝病、呼吸疾病等省級重點專病大數據示范中心。(責任單位:省衛健委、數字辦)
三、保障措施
(一)強化組織領導。各地要把衛生健康發展擺在更加突出重要的位置,加強規劃與實施,落實好領導責任、保障責任、管理責任和監督責任。強化以規劃為引領、以項目為抓手的管理機制,增強規劃及各相應行動計劃執行力與約束力。
(二)強化督導推進。各地要加強對行動計劃實施的監督和評價,抓好行動計劃的落實。各級各部門要加大推進行動計劃實施,省衛健委、發改委等按照職責分工對各項衛生健康發展建設項目實施全過程監督,并在一定范圍內給予通報。
(三)強化宣傳引導。大力倡導“人人為健康,健康為人人”理念,依托各載體廣泛開展宣傳活動。提高輿情應對能力和宣傳陣地建設,建立健康危險因素防控長效機制,鞏固健康扶貧成果,持續掃黑除惡。開展健康教育與促進行動。
(四)加強醫德醫風建設。開展全系統職業道德教育和執業素養建設,大力宣傳優秀醫療衛生工作者的先進事跡,突出展現黨領導下衛生健康事業的光輝歷程和全心全意護佑人民健康的初心使命,弘揚偉大的抗疫精神、脫貧攻堅精神和崇高職業精神,構建和諧醫患關系,營造崇尚生命、關愛健康、尊重醫務人員的良好氛圍,形成衛生健康發展新環境。
附件:福建省衛生健康發展建設行動計劃(2021—2023年) 重點項目
附件
福建省衛生健康發展建設
行動計劃(2021—2023年)重點項目
版權聲明:本文內容由互聯網用戶自發貢獻,該文觀點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服務,不擁有所有權,不承擔相關法律責任。如發現本站有涉嫌抄襲侵權/違法違規的內容, 請發送郵件至 舉報,一經查實,本站將立刻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