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2月29日,我國發布2023年度“中國科學十大進展”,可喜可賀!
2023年度“中國科學十大進展”的發布不僅是對當年科研成果的一次盤點,更重要的是它對于推動科學技術進步、增強國家科技競爭力、以及促進全球科學合作與發展均有著重要意義。
★這些成就展示了我國在不同科學領域的研究能力和創新成果,體現了我國科研人員的勤奮和才智。
★這些成就包括技術創新和新理論的提出,對推動相關科學領域的發展和產業領域的應用有著重要意義。
★這些成就反映了我國在全球科學研究領域的地位,有助于促進國際科學合作與交流。
★這些科學進展對社會和經濟發展將產生長遠影響。
★這些成就將激勵年輕一代對科學的興趣和熱情,對于培養未來的科學家和工程師,以及提高公眾的科學素養都具有積極作用。
一,2023年度“中國科學十大進展”具體項目:
1. 人工智能大模型為精準天氣預報帶來新突破(深圳-華為云計算技術有限公司)
2. 揭示人類基因組暗物質驅動衰老的機制(中國科學院動物研究,中國科學院北京基因組研究所)
3. 發現大腦“有形”生物鐘的存在及其節律調控機制(軍事科學院軍事醫學研究院)
4. 農作物耐鹽堿機制解析及應用(中科院遺傳發育所、中國農業大學、華中農業大學)
5. 新方法實現單堿基到超大片段DNA精準操縱(中國科學院遺傳與發育生物學研究所、北京齊禾生科生物科技有限公司)
6. 揭示人類細胞DNA復制起始新機制(香港科技大學,香港大學(港大)唯一入選的香港研究團隊。
7. “拉索”發現史上最亮伽馬暴的極窄噴流和十萬億電子伏特光子(中國科學院高能物理研究所)
8. 玻色編碼糾錯延長量子比特壽命(深圳-南方科技大學講席教授、深圳國際量子研究院)
9. 揭示光感受調節血糖代謝機制(中國科學技術大學)
10. 發現鋰硫電池界面電荷存儲聚集反應新機制(廈門大學、北京化工大學)
二,“中國科學十大進展”評選機制:
1,從2005年起開始舉辦,每年舉辦一次,已連續舉辦19年。
2,主辦單位:由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委員會
3,評選機制:由100位相關學科領域專家選出30項科研成果,經中科院院士、工程院院士及其他高水平專家共2100人對30項成果投票,評選出10項重大科學研究成果,最終由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委員會咨詢委員會審議確定。
三,2023年度“中國科學十大進展”來源地及構成
1,“十大進展”來源地:來自中國科學院系統的5項,占50%;來自深圳的2項,占20%。合計占比70%。
2,“十大進展”領域構成:主要分布在生命科學和醫學、人工智能、量子、天文、化學能源等科學范疇,但超過50%均來自生物科學研究領域。
版權聲明:本文內容由互聯網用戶自發貢獻,該文觀點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服務,不擁有所有權,不承擔相關法律責任。如發現本站有涉嫌抄襲侵權/違法違規的內容, 請發送郵件至 舉報,一經查實,本站將立刻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