醫護人員對患者的肢體進行牽引、固定。
紅網時刻5月10日訊(通訊員 金浪)醫護人員在從事臨床工作時不僅需要精湛的技術、果敢的判斷、豐富的經驗,還需要一雙善于發現的眼睛,如何高效地解決工作中的實際問題、如何使臨床工作更便利、更順暢?長沙市中醫醫院(長沙市第八醫院)正骨室護理團隊善于觀察、勤于思考,將更安全、更舒適、更便捷的專利理念運用到護理臨床工作中,提高醫護之間的配合和護患之間的安全。日前,該團隊研發的多功能骨折復位治療椅獲得了國家實用新型專利。
“三分治療,七分護理。作為護士平時和病人接觸最多,病人哪里不舒服,什么東西他們最需要,我們都比較清楚。”正骨室護士長彭麗介紹,發明的多功能骨折復位治療椅靈感就來源于臨床經驗。
臨床工作中,中醫正骨的拔伸牽引等方法需要多名醫護人員合作才能共同完成。晚間工作時,醫護人員相對較少,無法妥善對患者的肢體牽引、固定,從而順利進行整復包扎外固定治療,治療過程非常困難的情況時有發生,急需一種可以代替人力進行牽引固定的醫療器械。
彭麗看在眼里,記在心上。素來動手能力強的她決定解決這一難題。查閱資料、咨詢專家后,她帶領團隊集中智慧,了解患者需求,結合現有醫療器械情況,開始了多功能骨折復位治療椅的研發設計。“雖然我沒經過系統的科研能力訓練,也不會設計圖紙,但我還是想嘗試為解決病人的難處做個小發明。”
上班忙,就下班后擠時間查文獻、整理數據;自己沒有繪畫功底,就拉著設計師朋友一起熬夜改圖紙。經過兩年的不斷嘗試,發明成果終于成型:多功能骨折復位治療椅由主體、護枕、固定帶組、折疊扶手、手部支撐架、牽引器、腿部支撐架、肩部復位桿、折疊操作臺和萬向轉輪等組成,有效地固定患者肢體的位置,方便醫護人員的治療。使用中可調整器械高度、長度、固定、牽引、收納,適用于骨折復位固定、外固定、外科換藥等治療操作。不但減小了人力的消耗,還提高了治療的效率。
拿到國家專利后,彭麗開心極了。目前專利還只是圖紙,她希望能盡早轉化為實物,運用于臨床。她說,雖然護理工作會被大眾認為技術含量低,但只要牽掛著病人的需求,用心鉆研,護理工作也會很有價值。在平時的護理工作中,常會遇到一些護理用具使用起來不太方便,或給病人帶來不舒適的情況,“有想法我就記在本子上,下班后再想辦法改進”。她還曾將骨折病人的下肢支撐架改良為上肢支撐架。
護理部主任鄭朝暉介紹,近年來,護理部一直致力于搭建展示護理創新能力的平臺,挖掘護理人員的潛力,每年都會舉辦護理創新比賽,激發護理工作人員用創新解決臨床難題,不斷提高患者的就醫體驗。
版權聲明:本文內容由互聯網用戶自發貢獻,該文觀點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服務,不擁有所有權,不承擔相關法律責任。如發現本站有涉嫌抄襲侵權/違法違規的內容, 請發送郵件至 舉報,一經查實,本站將立刻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