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為基層社區“三駕馬車”中維護業主物權的自治力量,業委會的良莠直接關系到群眾切身利益,而業委會又時常面臨組建難、運行難、監督難、評價難等問題。為了幫助業委會順暢運行,塘橋街道近日正式發布《塘橋街道業主委員會規范化運作指導手冊》(以下簡稱手冊),在打造全過程人民民主工作中體現塘橋創新。
在手冊發布儀式暨業委會規范化推進會上,塘橋街道黨工委副書記宋豪斌對手冊的編寫進行說明。她介紹,手冊圍繞塘橋街道業委會規范化運作的程序、規則、制度和方法展開,分為“業主大會成立與業主委員會組建”“業主委員會換屆”“業主委員會日常運作”“業主委員會監督與評價”四個部分,不僅是塘橋打造示范型社區三年行動計劃的具體實踐,也為業委會規范化建設提供了示范樣板。
記者看到,手冊的每一部分都將業委會日常工作中所需要的法律依據、前置條件、工作流程、政策問答進行詳盡表述和統一設計,各類記錄、登記、公示公告等表單示范樣張達79種。無論是如何召開首次業主大會、換屆改選,還是規范使用維修基金、選聘解聘物業服務企業等問題,在這本手冊里都能找到規范的表格,為業委會實現規范化運作、提升自治能力提供參考依據。
街道依托上海大學社會學院專家智庫和學者的專業知識,結合街道當前業委會運行狀況進行廣泛調研、探索實踐規律、總結工作經驗,最終以規范文本的形式,將法律法規與具體的應用場景結合起來,為業委會的組建、換屆、日常運行、監督、評價等提供了規范的示范文本和操作流程,有效推動業委會管理走上規范化、制度化的軌道。
塘橋是一個典型的城市化居住社區,現有住宅小區70個,已成立業委會64個。2021年12月開始,街道委托上海大學社會學院院長黃曉春與上海市建設交通委員會政策研究會特約研究員岑毅帶隊,赴居民區開展調研、座談20余次,收集基層一線人員意見建議百余條,修改完善十余稿,最終完成手冊的編寫工作。
這本手冊不僅凝聚了專家團隊的智慧,也匯集了廣大基層社區工作者多年來積累下的經驗。儀式上,塘橋街道南城居民區黨總支書記孫紅菱、金浦居民區黨總支書記謝芳等基層黨總支書記上臺作交流發言。物業選聘工作的實際案例、對物業服務的社區監督模式、業委會換屆工作紀實……這些發言以小見大,充分反映了業委會工作中的基層智慧。
塘橋街道黨工委書記費維照則將近年來塘橋在業委會工作方面的經驗,總結為“上提、下派、依法、自治”四個詞。其中,“上提”即把業委會改選、運作提升到街道黨工委層面,像抓“兩委”換屆一樣抓業委會換屆改選。黨工委層面抓總體、抓系統,保障業委會換屆依法依規、有序推進;居民區層面抓分類、抓柔性,把居委從復雜繁瑣的矛盾事務中“解放”出來,騰出更多時間精力實打實地為民服務。“下派”是指下派機關干部擔任業委會換屆籌備小組組長,統籌推進換屆工作。塘橋先后已派駐11名機關科室長下沉,為居民區推動業委會換屆組建工作帶來強大的工作支撐。“依法”指的是通過制定規范性文件、推動規范化運作,依法依規開展換屆、組建等工作。“自治”就是要發揮居民區黨員和廣大業主的力量,提升業主自我管理、自我監督、自我服務的能力。
上海大學社會學院院長、教授黃曉春,中國浦東干部學院基層黨建研究中心主任、教授吳濤,上海市房屋管理局物業管理處副處長伍伏清等受邀參會。他們分別從塘橋街道新時代深化社會治理創新、破解住宅小區綜合治理難題、構建共建共治共享社會治理格局等角度出發作點評。
塘橋街道業委會規范化建設研學基地也在當天活動中揭牌成立。該基地由上海大學社會學院和塘橋街道黨工委共同發起成立,旨在將高校專業研究資源引入最基層的居民區,以塘橋街道為示范樣板,探索可復制可推廣的業委會規范化建設方法和路徑。
進一步推進業委會規范健康運行,發揮居民自治在社區治理中的作用,是新時代深化社會治理創新、破解住宅小區綜合治理難題的迫切需要,也是構建共建共治共享基層社會治理格局的堅實基礎,更是打造全過程人民民主的生動實踐。塘橋將繼續堅持創新實踐,以問題為導向,努力破解業委會工作中的一系列問題,最終讓生活在塘橋社區的居民有更多的獲得感、幸福感與安全感。
版權聲明:本文內容由互聯網用戶自發貢獻,該文觀點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服務,不擁有所有權,不承擔相關法律責任。如發現本站有涉嫌抄襲侵權/違法違規的內容, 請發送郵件至 舉報,一經查實,本站將立刻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