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10日,由省民政廳組織的易地扶貧搬遷安置區社區治理和第十一屆村(社區)換屆選舉主題采訪活動第五站來到了黔西市錦繡街道錦繡社區。
生態好,百姓富,黔西市錦繡街道錦繡社區坐落在一片茂密的樹林旁,空氣清新,環境整潔。此社區由恒大集團承建,搬遷時集中安置了來自全縣24個鄉鎮271個村的4044戶17903名易搬群眾。
記者與錦繡社區居民郭值琴進行交流得知,郭女士2017年搬來社區,因兒子外出務工,于家中幫兒子帶兩個小孩,他們分別在上三年級和幼兒園。她告訴記者,在以前的村子里,水不通,要是喝水,得自己拿桶去挑,交通也極為不便,現在搬遷出來,社區里面就有配備學校,接送孫子上放學太方便了。
社區圍繞“共建、共治、共享”這一目標,建好一條黨員責任“鏈”、繪好一幅網格治理“圖”、立好一篇居民自治“公約”、建好一個儲蓄文明“銀行”、曬好一個文明行為曝光“臺”、辦好一個黨支部領辦經濟實體六項工作機制,形成黨建積分“1 6”治理服務體系,助力易搬群眾徹底蛻變成文明新市民。
“我在社區里主要是幫助大家能有效地融入到現在的生活中來,有的居民來,一開始不會使用馬桶和一些家電,我們都會派專員上門講解使用方法,讓他們都能學會。其次呢,我們對于群眾就業十分重視,我們實行‘六個一批’:就業培訓一批、就近就業務工一批、公益性崗位一批、合作社一批、扶貧工廠一批、自主創業一批,讓他們就業有保障,這是我們不能落下的課題。”社區黨委副書記史康告訴記者。
“我今年9歲,現在上三年級了,我轉學過來之后,上學再也不用走很遠的路了,這邊的路都是干干凈凈的。我們好多同學都住在附近,我們經常一起下樓玩,我喜歡在這里生活!”楊明瑤小朋友開心的對記者說。
人民群眾的生活真正美了,笑容才愈發真誠,“愛國、敬業、誠信、友善”會深深的刻在每一個人的心中;“愛國感恩、敬業發展、誠信做人、友善和睦、文明風尚”不會再是“居民公約”順口溜,而是每一個易地搬遷居民的下意識。
來源:動靜貴州
編輯:小穎
審核:紹根
統籌:劉暢
版權聲明:本文內容由互聯網用戶自發貢獻,該文觀點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服務,不擁有所有權,不承擔相關法律責任。如發現本站有涉嫌抄襲侵權/違法違規的內容, 請發送郵件至 舉報,一經查實,本站將立刻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