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經濟日報
今年的政府工作報告提出,提升科技創新能力。改進重大科技項目立項和管理方式。全國政協委員、北京郵電大學教授孟洛明表示,近年來,我國創新能力不斷提升,但是也存在關鍵領域創新支撐能力不強的問題。改進科技項目立項和管理方式,提升科研經費效能,是解決問題的關鍵。
孟洛明委員說,2021年,中國全社會研發投入達到2.79萬億元,研發投入強度(即研發投入占國內生產總值比重)達到2.44%,都已達到世界較高水平。但是我國科技進步對經濟增長貢獻率超過60%,許多發達國家則達到了80%。
“經費投入差不多,但是效能有差距。因此‘十四五’期間,不僅要增加研發投入,也要改進科技項目立項和管理方式,提高科研經費效能。”孟洛明委員說。
孟洛明委員表示,當前,我國科技項目立項和管理方式存在一些問題。一是科技項目質量管理較為薄弱。立項完成后,通常在后續檢查驗收過程中只對照技術指標,不會看立項準不準。二是缺乏實質負責人。當前的立項評審打分雖然尊重專家集體意見,但也導致沒有人實質性負責的問題。三是評審不夠充分。出于保密等需求,一般項目上會后才能看到資料,導致專家對項目理解不夠充分。
對此,孟洛明委員建議:首先,對立項質量進行后續評估,特別是在項目實施完成后,要對照評估立項是否精準;其次,建立重大科技項目立項專家責任制,特別是對結論要長期負責;再次,優化評審程序,適當延長評審會時間,讓參會專家能夠細致評審。(經濟日報記者 袁 勇)
版權聲明:本文內容由互聯網用戶自發貢獻,該文觀點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服務,不擁有所有權,不承擔相關法律責任。如發現本站有涉嫌抄襲侵權/違法違規的內容, 請發送郵件至 舉報,一經查實,本站將立刻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