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政府工作報告指出,要堅持政府過緊日子,更好節用裕民。各級政府必須艱苦奮斗、勤儉節約,中央政府和省級政府要帶頭。近年來,中央和地方政府積極落實過緊日子精神、嚴控機關運行成本成效顯著。2020年中央部門決算顯示,各部門機關運行經費平均壓減規模達到10%以上,其中會議經費平均壓減超過50%。當前,過緊日子已成為政府新常態,明確機關運行經費定額標準、合理優化機關運行經費支出結構,利用數字技術助推機關運行經費標準化、精細化管理,成為新時期各級政府壓減運行成本的新支點。
董木欣
中國財政科學研究院
數字財務研究所助理研究員
數字時代,大數據、人工智能、5G網絡等技術賦能為機關運行經費由傳統的粗放型、簡單化、經驗式管理向共享型、平臺化、細粒度管理轉變提供了數字基礎設施保障。數字化是推動機關運行經費高質量管理的重要抓手,也是數字政府建設的內在要求。
第一,制定經費定額標準體系,明確機關運行經費披露細則。嚴控機關運行經費的關鍵在于建立科學的經費定額標準體系。依靠數字化智能化算法、算力,可有效打破數據壁壘,解決因地區、業務等顯著差異導致的定額標準偏差困境,為機關運行經費精細化管理提供支撐。在此基礎上,明確機關運行經費預決算披露明細,加強財會監督和公眾監督,將有利于促進機關支出公開、透明,提高數據可用性,實現嚴格控制機關運行經費的目標。
第二,優化機關運行經費支出結構,保障重點支出,嚴控一般性支出。調結構、保重點是盤活財政存量資金和閑置資產、保基本民生的重要途徑。根據2020年省級政府財政決算報告數據的統計分析,省本級一般公共預算基本支出各經濟分類科目占總支出比重的地區間差異顯著,各地區機關經費支出重點分布不一致現象明顯。利用數字化分析預測工具,可有效測算重點項目底線資金,優化財政資金資源配置,達到保障重點支出、嚴控一般性支出的目的。
第三,將機關運行經費納入預算管理一體化建設,形成機關運行支出閉環管理。根據現有的政策法規,機關運行經費管理尚未涉及預算編制、預算執行、預算績效等環節。將機關運行經費納入預算管理一體化,明確機關運行經費預算編制流程,強化預算執行監督,落實預算績效評價,形成機關運行經費事前事中事后全流程閉環管控,可有效提高財政資金使用效率,切實保障機關運行支出效能。
版權聲明:本文內容由互聯網用戶自發貢獻,該文觀點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服務,不擁有所有權,不承擔相關法律責任。如發現本站有涉嫌抄襲侵權/違法違規的內容, 請發送郵件至 舉報,一經查實,本站將立刻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