利用邊緣智能計算實現電力線路智能監控(來源:江行智能官網)
鈦媒體7月5日消息,近日,邊緣智能服務提供商——南京江行聯加智能科技有限公司(以下簡稱“江行智能”)宣布完成數千萬元人民幣A 輪融資,由中關村發展啟航基金領投,復奇資本、卓源資本跟投,老股東紅杉資本、保利資本繼續加碼。北拓資本擔任本次交易專項財務顧問。
本次融資主要將用于新產品研發及打磨,邊云協同和算法能力提升,以及完善市場銷售體系的建設。
事實上,這是江行智能成立三年內的第四次融資。過往投資方包括紅杉資本、保利資本、松禾資本、聯想創投、百度風投、水木資本等知名投資機構,該公司累計融資金額已達數億元人民幣。
江行智能成立于2018年,致力于融合邊緣計算與AI技術,打造新一代云邊協同的智能物聯網產品與服務。從電網的輸變電智能運檢業務切入,江行智能向電力上游延伸進入發電領域,服務發電企業的數字化、智慧化轉型,在火電、水電、光伏、風電均有產品落地,同時向電力下游延伸進入用電領域,在智慧充電站、源網荷儲一體化、虛擬電廠、儲能云等新興領域實現了技術落地。
在鈦媒體2020 EDGE Awards 全球創新評選中,“江行智能”作為唯一一家邊緣計算領域的企業登上2020 EDGE Awards 「年度最具潛在投資價值企業」榜單。(詳見鈦媒體前文:《鈦媒體 2020 EDGE Awards「年度最具潛在投資價值企業」揭榜》)
本輪融資消息對外公布當日,江行智能CEO龐海天接受了鈦媒體App的獨家采訪。
龐海天表示,自江行智能成立以來,客戶數量保持每年3-5倍的增速,2020年超過60家,電力能源行業的大客戶覆蓋率達到20%。截至2021年上半年,公司業績增長已經超過去年全年。預計未來每年業績增速都將達到3-5倍,最終要達到千億市值規模。
他強調,在“碳中和,碳達峰”的國家大戰略背景下,構建以新能源為主體的新型電力系統將是電力行業接下來數十年的主旋律,這會對現有電力系統產生巨大的變化。以邊緣計算、人工智能為代表的數字化、智能化技術將是電力系統應對新挑戰的重要技術手段。江行智能深入到產業當中去,將技術轉化為智能產品與解決方案,為正在進行數字化轉型的企業提供更好服務,提升產業運轉效率,這既是江行智能的優勢,也是江行智能未來幾年的發展之本。
江行智能CEO龐海天
邊緣計算產業蓬勃興起,公司產品主要落地三大場景
邊緣計算是指靠近物或數據源頭的一側,采用網絡、計算、存儲、應用核心能力為一體的開放平臺。相較于云計算,邊緣計算具有實時性強、帶寬需求小、安全性高三重優勢,是對運營商云網融合架構的良好補充。
事實上,5G應用發展中產生的海量數據進一步催生對邊緣計算需求,從數據源到計算中心,通過邊緣網關、邊緣控制器、邊緣傳感器等連接實現企業數字化轉型,為終端用戶提供實時、動態和智能的服務計算。
邊緣計算架構與優勢
在5G 物聯網 產業互聯網政策的推動下,全球邊緣計算產業蓬勃興起。Statista數據顯示,到2025年,全球邊緣計算市場規模有望達到157億美元,期間的年復合增長率達34.3%。據賽迪研究院發布的研究報告顯示,2021年,中國邊緣計算市場規模預計達325.3億元,同比增長63.1%。
江行智能是由IEEE Fellow、加拿大國家工程院院士、加拿大西蒙菲莎大學計算機學院終身教授劉江川,以及其學生龐海天等人在2018年創立的。江行智能團隊在云計算、云邊協同領域有得天獨厚的人才優勢和科研積累。團隊共發表相關國際期刊和會議研究論文300余篇,累計引用量2萬余次。作為中國最早在邊緣計算市場發力的科技型初創公司,在成立的短短三年內,江行智能就落地了一系列軟硬件產品與解決方案,深入客戶場景,積極推進云邊協同的生態建設。
從學術走向產業,是該公司發展的一個重要標志。劉江川教授擁有多個Title:他是香港地區第一位微軟學者,微軟中國研究院(后來的微軟亞洲研究院)成立后的第一批實習生;1999年畢業于清華大學計算機系,2003年獲得香港科技大學的博士學位,于2017年被評為IEEE Fellow(電氣電子工程師學會IEEE授予成員的最高榮譽)。并且在2019年,他獲得了加拿大工程院院士榮譽稱號,現任加拿大西蒙菲莎大學計算機學院終身教授。
劉江川教授(左)與時任加拿大總督(右)合影
劉江川曾坦言,成立江行智能的重要原因有三點:一是他本人所在的IT行業自帶創業基因,產業需要有新東西不斷開拓;二是他做的是與工程領域接近的基礎科學研究,有很多算法、技術接近產品的應用都可以在工程領域應用,甚至和微軟、諾基亞、華為以及諸多加拿大本地公司有著緊密的合作,所以他希望把自身的技術研究能給完整落地,只有從創業到落地,才能真正理解IT行業精髓或技術精髓;三是認為時機較為成熟,現在事業到達一定階段了,積累的技術、人脈使其有信心來創業。
團隊人才方面,如今該公司已發展到近百人規模。其中六成以上是研發人員。核心成員均來自于清華大學、北京大學、浙江大學、華北電力大學、中國石油大學、英屬哥倫比亞大學、西蒙菲沙大學、香港科技大學等國內外一流高校,曾供職于騰訊、金山、微軟、SAP、360、華為、國電南瑞等公司,有扎實的科研功底和豐富的工程管理經驗。隨著公司的發展,公司引入了具有管理經驗的高管,內部也建立起以服務客戶為目標的組織架構,并培養出一批兼具工程能力和服務意識的邊緣計算人才。
公司業務定位方面,江行智能首先瞄準了電力能源行業進行技術落地,希望做行業數字化、智能化轉型的外部幫手。江行智能的合作方(客戶)都來自于B端,如國家電網、南方電網、京能集團、北控水務等,在“碳達峰、碳中和”的大背景下,這些客戶迫切需要通過大數據、物聯網等技術,實現智能控制和數字化轉型,邊緣計算是實現物聯網終端控制的關鍵。而這些能源企業本身又對服務的要求非常高,對提升服務質量和降低成本有著急切的需求,所以在這種狀況下,江行智能會得到更快速的用戶反饋,為客戶提供更好的產品與解決方案。
業務流程方面,在邊緣硬件上,江行智能的核心產品為EdgeBox(邊緣物聯代理),內置底層硬件、ARM主板、 MCU控制系統、各種物聯網接口等;上層則是一個基于開源社區的邊緣計算軟件框架,設計了容器編排,協議解耦,可以靈活配置應用于各種AI場景。基于云邊協同的核心產品矩陣,江行智能提供“云-邊-端”協同的端到端行業解決方案,把公司自主研發的云邊協同平臺、邊緣計算框架、邊緣側智能計算設備、輕量級容器管理技術、數據分析和行業人工智能加速等核心技術,作為平臺級技術快速落地到場景當中。
EdgeBox架構
現階段,江行智能業務落地場景更聚焦在發電、電網、智慧用電三個領域:
1、云邊協同的智慧電廠平臺。江行智能會通過邊緣物聯代理對電廠當中的重要設備、設施進行物聯網協議打通與統一接入。基于IoT產生的大量數據來優化系統運行,實現遠程無人巡檢,對工業安全實現早期預警與管控。
2、輸電線路及周邊環境的實時監測平臺。江行智能的產品會對電網線路和周邊環境進行監控,用邊緣計算設備對10多種輸電傳感器、監控攝像頭等數據直接分析,識別潛在威脅電網安全的物體,包括人、車、火和電擊等,只將需要進行預警的信息上傳至云端,從而大幅降低通信帶寬開銷和計算延遲。
3、智能新能源車充電站平臺。江行智能利用深度學習和邊緣計算設備,江行智能推出新能源車充電全流程優化解決方案。相比于傳統人工模式,可以解決充電車位占用問題,提高充電場站營收,及時應對故障和風險,同時降低運維成本。
盈利模式方面,目前江行智能主要是一次性收取硬件和軟件的整體產品和服務費和按年收取系統升級運維費,未來會逐漸轉變為,基于容器技術能快速把各類服務部署到邊緣計算硬件,從而能夠快速升級并按服務收取年服務費。
業務營收方面,龐海天對鈦媒體App表示,自公司成立以來,客戶數量保持3-5倍的增速,去年三季度已實現盈虧平衡,訂單收入超過千萬元人民幣。截至2021年上半年,江行智能的業績增長已經超過了去年的全年,而接下來每年業績增長速度預計都將達到3-5倍。
龐海天強調,江行智能提供的一些邊緣計算產品價值,以及毛利水平都還是很高的。如今公司可能還處于早期階段,他希望公司在未來5-8年達到千億市值規模。
“我希望未來江行智能能成長為一家千億市值的公司。”龐海天對鈦媒體App表示。
聚焦邊緣智能,扎根于產業中服務客戶
事實上,邊緣計算賽道不止有江行智能,隨著云計算業務增長放緩,以及客戶需求盡顯,國內外巨頭,如英特爾、谷歌、英偉達、阿里、華為、聯想等,已經紛紛展開在這一領域的布局。
龐海天認為,相較這些大公司,江行智能在邊緣智能技術方面實現了很大的突破,同時更聚焦于電力和能源賽道,且主要扎根于產業中服務企業,這是其最大的優勢所在。而且,江行智能的云邊協同解決方案一方面保持云中立、硬件中立,另一方面又具備強大的可擴展性,這對于保障大型能源公司的數據安全、業務獨立也具有重大意義。
目前,中國電力和能源行業發展已經處于世界前列,行業內客戶對于新技術的理解進一步深入,特別是對邊緣計算的需求更加明確:1)硬件中立、充分利舊、支持二次開發的邊云協同軟件框架;2)可快速部署、穩定且可靠的產品;3)全面高效的服務和保障體系。
事實上,電網是一個非常好的落地場景,近兩年的智能化投入非常多,特別是過去兩年先后提出建設泛在電力物聯網,能源互聯網的目標,邊緣計算在這其中擁有巨大的潛力。
江行智能通過在邊緣計算領域有豐富的技術、數據和行業知識的積累,利用技術優勢在行業場景上進行深耕,獲得行業內客戶的認可,從而快速打通電力行業的整個業務鏈條。
邊緣計算產品在這些國企數字化改造、轉型中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以江行智能智慧水電站解決方案為例,通過為國內某大型能源集團在四川運營的數十個水電站提供邊緣數據匯聚、智慧巡檢聯動、設備全域感知等多項服務,將設備運轉數據、安全運行數據和操作行為數據進行綜合研判和分析,為監管人員提供了遠程、全景、實時的水電站運行狀態和數據智能輔助。該方案為用戶減少運維人員數量60%,每年節約人力成本近千萬。
龐海天對鈦媒體App表示,“其實大公司在底層基礎技術能力比較強,但像電力等產業的客戶,底層算法只占很小的一部分,他們更需要整體的智能化能力,這既要求供應商有強大的技術能力,又要求服務商具備行業Know-How,而一些大公司不擅長做,也沒有意愿去做,所以最終選擇江行智能去解決這些問題。”
他強調,邊緣計算后面一定會形成跨行業的通用能力,隨著技術推進,行業中一定會出現一個平臺型的公司。
談及邊緣計算在未來最重要的驅動力,龐海天對鈦媒體App表示:“邊緣計算從來不是從IT架構中優化,我們看到客戶需求并非如此。更多是要在現場中將需求和痛點聯系起來,自下而上地將邊緣計算與業務聯系在一起,進而建設整個平臺和生態。我們認為,邊緣計算要做好,一定要深入場景、深入行業、深入產業。在電力能源行業之外,我們也看到了大量的需求,江行也會在更多的行業和場景中進行開拓。”
對于接下來的融資和科創板上市計劃,龐海天表示,公司將把業務發展放在核心位置,“更好的修煉內功”,擴建團隊服務好客戶,上市可能是一個順其自然的事情。
鈦媒體App了解到,江行智能將在明年啟動下一輪融資。
(本文首發鈦媒體App,作者|林志佳)
版權聲明:本文內容由互聯網用戶自發貢獻,該文觀點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服務,不擁有所有權,不承擔相關法律責任。如發現本站有涉嫌抄襲侵權/違法違規的內容, 請發送郵件至 舉報,一經查實,本站將立刻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