習近平總書記強調,要把加強基層黨的建設、鞏固黨的執政基礎作為貫穿社會治理和基層建設的一條紅線。黨的十九屆五中全會也指出,要完善共建共治共享的社會治理制度。基層治理事關黨和國家執政根基,事關群眾獲得感幸福感安全感。四川省瀘縣堅定以黨建引領為突破口,把黨的領導落實到基層治理各方面各環節,不斷把黨的領導優勢轉化為基層治理效能。
強化政治引領,建立“齊抓共管主心軸”。打破城鎮化進程中地域條塊壁壘、各自為戰的困局,最重要的是進一步強化政治引領,打造工作落實“責任鏈”。實施“書記領航工程”。以縣鎮兩級書記為“主角”,建立兩級聯席會議制度,引導駐區單位、企業及行業部門定期報告、溝通調度,解決“一個部門抓不了、多個部門抓不好”的問題,建立與治理需求相匹配的“垂直根系”。打造“扁平化治理體制”。發揮鄉鎮(街道)管理體制改革和建制調整優勢,劃轉編制到一線、擴權賦能到街道,對轄區黨委、兩新組織、樓宇小區等進行整合劃分網格,下沉服務資源、工作力量、責任權力,建立共建共駐的“水平根系”。構建“1 2 N政策體系”。出臺推進縣域治理制度創新和能力建設的決定,制定城市黨建引領基層治理、“紅細胞工程”等2個意見,配套完善制度,細化任務清單、明確責任部門和完成時限,建立齊抓共管的推進體系。
強化組織引領,完善“全民動員共治鏈”。推進城鄉基層治理制度創新和能力建設,最終要靠基層組織去完成。要把黨組織有效嵌入基層各類組織之中,構建覆蓋廣泛、嚴密完善的組織體系。推進小微組織設置。在社區要組建網格黨支部、樓院黨小組、黨員中心戶,統籌轄區機關、企事業單位力量進入網格;在農村要把合作社、龍頭企業、電商、共青團、婦聯組織起來,探索成立產業、園區、趣緣、業緣黨組織,充分發揮源頭、系統、綜合治理微勢能。推進小區三方聯動。探索在網格下成立小區黨組織,搭建老黨員、老干部、老教師、老醫生等作用發揮平臺,推行“小區黨組織 業主委員會 物業服務企業”三方聯動,建立黨群議事、民主協商、述職懇談等會議制度,實現黨建單元和治理單元的重合。推進小組自治實踐。以村民小組為單位成立黨小組,擇優選用優秀農民工、退伍軍人、致富能手等組成的理事會,由村民小組會議推選產生監事會,推行黨小組領導下的理事會、監事會民主協商微自治模式,將“大單元”的村民自治切割成“小范圍”的組民自治。
強化機制引領,編制“全域多元調處鏈”。要善于抓住關鍵處、找準突破口,把黨的創新推動力融入基層治理,開拓治理機制、健全治理功能、提升治理效能。堅持自治為基礎、法治為保障、德治為先導,建立全線民情收集、定期分析研判、快速分類辦結、多方協同處置、落實督促負責、開展回訪測評等全域調處機制。探索分格治理、分類服務、分項積分、分片發展“四分微治理”模式,以聚居點為中心,建立“村級黨組織—網格黨小組—黨員中心戶”三級聯動微網格,激發各類力量參與產業發展的積極性。常態推進“千名干部、千名干警、千名教師、千名醫生”進萬家活動,統籌各方利益和積極性,建立民生訴求、困難群眾和穩定工作“三本臺賬”,著力在基層解決問題、化解矛盾、融洽感情。
強化能力引領,構建“全線民情服務鏈”。基層治理需要不斷提高干部隊伍治理能力。推行網格化服務。選配專職“全崗通”網格員,構建“網格發現、村社呼叫、鎮街統籌、分組響應、協同處置”工作閉環。推行信息化服務。建立集警務、應急、綜治為一體的基層治理指揮中心,開發智慧小區、智慧安防、智慧醫療、智慧公益等小微項目,推進服務圈空間、時間距離的縮短,讓群眾享受更高效便捷的服務。推行專職化服務。對村(社區)干部建立選任聘用、管理考核、薪酬體系、激勵保障等制度,明確收集服務需求、盤點轄區資源、“打包捆綁”服務項目的工作職責,推行“群眾點單 網格下單 黨員接單 村(社區)驗單”的服務模式,以基層治理中堅力量的專職化推動服務群眾的專業化、項目化。
(作者系四川省瀘縣縣委書記)
來源:中國組織人事報
版權聲明:本文內容由互聯網用戶自發貢獻,該文觀點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服務,不擁有所有權,不承擔相關法律責任。如發現本站有涉嫌抄襲侵權/違法違規的內容, 請發送郵件至 舉報,一經查實,本站將立刻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