結合社區黨建工作面臨的新形勢和新任務,從夯實黨的基層基礎,提高社區黨組織的執政能力出發,通過四項舉措全面加強社區黨建工作。
優化社區黨組織設置。結合社區實際,積極探索“黨建工作聯做、黨建資源聯享、精神文明聯創、服務難題聯解、公益事業聯辦、生活環境聯建”的社區黨建工作新格局。通過黨員主動亮身份、做貢獻,在社區群眾中樹立起黨組織和黨員的新形象,達到服務百姓、凝聚群眾的目的,鞏固黨在社區的領導地位。在城市社區,著力健全樓宇、市場、社會組織、物業公司、業主委員會、樓院門棟、民間組織和流動黨員集中點黨組織。堅持走群眾路線,抓住人心,符合居民利益,才能獲得支持。
推行網格化黨建管理模式。依據社區所轄范圍、分布特點、人口數量等情況,構建以“社區黨委—片區黨支部—黨小組”為基本框架的組織線;以“黨員中心戶—居民黨員—流動黨員”為主要結構的管理線;以“社區便民服務大廳—社區服務隊—黨員服務崗”為主要模式的服務線,全部納入網格管理。通過建立完善網格化管理服務,實現社會管理動態化、精細化,切實提高為民服務水平。基層黨建引領社區治理,在突發事件面前,基層黨組織要以黨員為抓手密切聯系群眾,發揮政策宣傳、引導群眾的作用;在日常工作中,基層黨組織要依托組織壯大組織,完善黨組織服務群眾的工作機制;基層黨組織要注重統籌社區內外部資源,引領多元主體共建共享。
構建區域性“大黨建”格局。整合轄區黨建資源,積極探索和推進區域性“大黨建”構建工作,實施“開放式”黨組織活動,注重在黨組織生活、黨員教育、共駐共建、搭建活動平臺等方面體現開放,使基層黨組織從“體內循環”走向開放包容,黨組織生活從封閉單一走向開放有序,黨建資源從分割占有走向開放共享,黨員教育從枯燥單調走向開放生動,切實激發基層黨建工作發展活力,有效推動社區基層黨建工作各項任務落實。
提升社區服務群眾質量。建立干部走訪入戶常態化機制,與居民面對面、心交心,了解居民生活困難,傾聽居民心聲和訴求,切實為困難群眾提供服務和幫助。組織開展夕陽關愛、童心關愛、鄰里關愛、特殊群體關愛、流動人口關愛的“五關愛”活動,為符合條件的困難家庭辦理最低生活保障,節日期間慰問困難黨員,組織社區志愿者清掃衛生,努力提升服務轄區居民群眾的質量。
版權聲明:本文內容由互聯網用戶自發貢獻,該文觀點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服務,不擁有所有權,不承擔相關法律責任。如發現本站有涉嫌抄襲侵權/違法違規的內容, 請發送郵件至 舉報,一經查實,本站將立刻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