育才造士,為國之本。
“國勢之強由于人,人材之成出于學。”高校是國家人才培養的重要基地,學生黨建是高校黨建工作的重要環節,高校黨建是黨的建設的重要組成部分,也是全面從嚴治黨的重要領域。自第二十七次全國高校黨的建設工作會議召開以來,國家對高校強化傳承紅色基因、賡續紅色血脈的使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堅持和加強黨對高校的全面領導,健全高校黨的組織體系、制度體系和工作機制,推動高校黨的建設與高等教育事業發展深度融合,以高質量的黨建引領推動高校為黨育人為國育才、實現高質量發展。
如今,時代在高速發展,新媒體技術應用在深刻影響著人們的生活,特別是即將步入社會的大學生。如何利用新媒體做好高校黨建宣傳工作,實現黨建資源的整合優化、快速傳播,構建功能完善、覆蓋全面、互通互聯的現代網絡黨建體系,不斷推進新時期黨建工作的科學化、高效化,永葆黨的紅色基因在高校學生之中傳承不息,已成為高校黨建不可或缺的重要部分。
新媒體技術應用對高校黨建的積極影響
時代越是向前,機遇與挑戰越是更多。利用好新媒體平臺做好高校黨建宣傳工作,提升黨建宣傳報道引導力,正確、充分發揮新媒體本身屬性,及時準確的宣傳黨的理論知識、方針政策等學習內容,做好全面深刻的政治教育、思想淬煉、精神洗禮。同時利用新媒體多功能特定制作各種線上學習視頻、電子黨報黨刊、線上黨課供學生靈活學習,更好把黨史學習教育與新媒體技術應用融合一體,實現黨史學習教育常態化長效化,使學黨史、知黨史、用黨史在高校內蔚然成風。
同時,高校應利用新媒體的交互性的特點,在高校內網設立黨員論壇、黨員之家、先進事跡的欄目,針對時政新聞、熱點話題等內容進行溝通交流,讓學生能夠隨時進行學習,接受教育,擴大黨建工作的影響力,在重大思想理論問題上給學生以正向的引導。
新媒體技術應用對高校黨建的挑戰
新媒體技術的發展與應用在高校當中已經對大學生產生不同程度的影響,存在良莠不齊的理念,各種思潮之間相互交織與碰撞,導致高校黨建環境變得更為復雜、多變。
新媒體時代的到來對高校學生黨建工作是一個巨大的挑戰,在推進黨建工作的同時,若不能有效監督,將會給我們的工作帶來影響。特別是在面對不法分子在思想領域利用新媒體技術不斷加深對學生的滲透、分化和蠱惑,進而誘導學生誤入歧途。因此,高校非常有必要學好、用好新媒體技術方式,對當下時事熱點、突發事件要及時發布官方來源信息,引導學生正確看待新聞事件,對校園局域網信息進行過濾和監管,防止虛假信息傳播造成不好的影響。
新媒體在高校學生黨建工作中的應用探索
搭建新媒體黨建平臺,統籌整合黨建資源;發揮新媒體優勢,構建黨建工作新模式,傳播正能量,需要改變傳統的黨建模式,與大學生熱衷的互聯網生活形式相銜接。
(1)改革教育觀念,培養新時代黨建工作隊伍。在傳統的教育模式基礎上,高校更應與時俱進,推進教育理念革新。高校黨建工作應充分發揮新媒體的作用,使新媒體成為高校黨建中宣傳黨史、學習黨史、傳播正能量的平臺,同時培養兼有黨建理論和新媒體技術的黨建工作隊伍。
(2)通過新媒體平臺提高高校黨建工作的實效性。高校學生黨建工作隊伍可以圍繞開設相關領導者的微博,靈活通過新媒體平臺對學生黨史學習教育答疑解惑,也可適時地對學生進行思想教育,傳播正確的思想觀念;同時,黨建工作隊伍應積極開展黨史學習競賽活動,有效組織學生參與,通過活動激發學生的學習熱情、愛國熱情,堅持把弘揚偉大建黨精神作為推進黨史學習教育常態化長效化的重要任務。
(3)建立多層次的黨建模式,培養大學生黨員的創新型思維。新媒體下,要不斷加大黨建工作研究力度,既要厘清新媒體的特點及對高校學生黨建的促進作用,也要實現新媒體與傳統媒體間的銜接與區別,建立多元化、多層次的黨建模式,提高新媒體下黨建工作研究水平,更好發揮新媒體對黨建工作的效益,實現學習方式和思維方式的多樣化,進而活躍大學生黨員的創造性思維,使他們的創新創造能力得到極大地提升。
時代在變化,我們的黨建工作形式也要跟著變化,我們必須在傳統形式上跟上時代,不斷認識規律,不斷推進理論創新、實踐創新、制度創新,更好與時代同步,更好為黨建工作的開展創造優良環境。以實際行動迎接黨的二十大勝利召開,以高質量的黨建引領推動高校為黨為國為社會培養高素質的人才。
【注:本文系2021年度南京森林警察學院““三融合”文化育警體系的構建與實踐,教育部2020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精品項目。”階段性理論研究成果】
(作者:南京森林警察學院 謝沛坤)
來源: 光明網
版權聲明:本文內容由互聯網用戶自發貢獻,該文觀點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服務,不擁有所有權,不承擔相關法律責任。如發現本站有涉嫌抄襲侵權/違法違規的內容, 請發送郵件至 舉報,一經查實,本站將立刻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