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風和煦,綠意盎然。3月21日至22日,四川省第四屆“自然教育周”技術交流活動在武侯區水韻園綜合教育基地如期舉行。活動由四川省陶行知研究會與四川省林學會自然教育與森林康養分會聯合主辦。此次盛會匯聚了國內外自然教育領域的眾多專家學者,共襄盛舉,共議自然教育之道。
此次交流盛會旨在深化全民自然教育行動,打造開放包容的自然教育平臺,加強示范建設,培育多元主體,并拓寬自然教育領域內的國際交流與合作。活動旨在喚起全社會對自然教育的關注與參與,為自然教育的長遠發展奠定文化基石。
活動伊始,四川省陶行知研究會秘書處辦公室賴健主任對活動的順利舉辦表示祝賀,并期望在此次活動中,教育者們能走進大自然的懷抱,感受大自然的魅力,創作出充滿生命力和創造力的自然教育課程。同時也強調,自然教育課程的開發對教師們來說是一個較新的挑戰。因此,作為全省專業的教育研究機構,將積極支持教育工作者走出教室,去到大自然中,感受大自然的魅力,接受美育教育。鼓勵解放小孩子的空間,讓他們去接觸大自然中的花草、樹木、青山、綠水、日、月、星辰以及社會中的農、工、商等,與萬物為友,向中外古今三百六十行學習。
聯合主辦方的四川省林學會自然教育與森林康養專委會鐘峰副理事長在會上講話。他提到,自然教育是一種回歸自然、親近自然的教育方式,它讓孩子們走出課堂,走進大自然,通過觀察、體驗、學習,來感受大自然的魅力,了解自然界的奧秘。通過自然教育,孩子們不僅可以快樂有趣地學到書本上沒有的知識,更可以磨練他們的意志,鍛造他們的品格,培養他們的環保意識、生態意識,幫助他們成長為健康、積極、敢于探究、勇于擔當、注重生態保護與綠色發展的人。
開幕式之后,日本知名自然教育專家中能孝則為大家帶來了關于“在幼兒階段如何開展自然教育”的精彩講演。
中能孝則先生從事自然教育50年多年,培訓過5000多名學員,經過他培訓的孩子年齡最大的已經50多歲。此次來到中國,帶來了他的新書《森林里的冒險游戲》,這本書是他根據長期的實踐總結出的“經驗之作”,記錄了孩子們在自然中開展的各種活動,追蹤了自然教育對他們成長的影響。他用自己多年從事自然教育積累的育才案例證明,讓孩子們走出教室,通過親身觀察、體驗與學習,感受大自然的奧秘與魅力,就會迸發出無限的創造力。
活動還邀請了國際腦智科學研究會中國區主席陳建宇博士、四川煤礦安全監察局安全技術中心首席專家顧林生博士、四川音樂學院歌劇與合唱系吳貴紅副教授、加拿大多倫多大學兒童教育專家徐婷教授及樸幸自然教育創始人羅鈺煜研究員等專家,分別給大家做了“腦智科學對話自然教育”、“自然探索中的安全”、“如何正確打開孩子的‘天籟之音’”、“自然教育促進兒童成長的評價方法”、“自然教育活動設計的觀察邏輯”等精彩學術報告。
活動中各位參與者還在專家們的帶領下,隨意收集樹林中的落葉、樹枝或石頭等,自由創作作品,以此理解如何利用身邊自然環境中的資源,發揮人的本能才智去開發教育課程的理念。該項活動,給從事兒童教育以及自然教育的老師們帶來很大的觸動,參與人員感慨地說,自己猶如經歷了一場頭腦風暴,自然教育的道具遍布大自然之中,綠水青山不僅是金山銀山,也是教育工作者取之不盡、用之不完的寶貴課程。
報告會結束后,參會相關人員還在專家們的指導下,開展了有趣生動的兒童森林游戲示范活動。
本屆“水韻園”自然教育主題活動充分利用了社會資源,為來自全國各地60多名幼兒園園長、自然教育研究機構代表、大學教育專家、博物館社會教育專家等提供了珍貴的交流平臺,普及了自然教育理念,提升了公眾認知,增強了行業凝聚力,為四川乃至全國的自然教育事業作出了榜樣。
版權聲明:本文內容由互聯網用戶自發貢獻,該文觀點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服務,不擁有所有權,不承擔相關法律責任。如發現本站有涉嫌抄襲侵權/違法違規的內容, 請發送郵件至 舉報,一經查實,本站將立刻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