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甘肅公交建集團申報的《國家級野外科學觀測研究站建設》《大跨徑公路與軌道交通多層復合鋼桁橋梁設計關鍵技術研究》《公路建設碳排放監測計量評估技術與應用示范》3項科研項目成功獲批“2023年度國有資本經營預算支持省屬企業科研項目”,并爭取到財政支持資金300萬元。
《國家級野外科學觀測研究站建設》是在優化整合了2020年交通運輸部批復建設的“西北寒旱區公路基礎設施長期性能交通運輸行業野外科學觀測研究基地”和2021年甘肅省交通廳批復建設的“甘肅省寒旱區公路交通野外科學觀測研究站(敦煌)”的基礎上,由公交建集團聯合同濟大學、中科院西北院凍土工程國家重點實驗室等9家高校、企業及科研院所,為解決寒旱、強紫外等極端條件下交通基礎工程長期服役面臨的挑戰和相關領域技術難題,支撐極端嚴酷環境下交通工程、材料學科基礎數據獲取,服務交通強國戰略而進行的建設項目。該項目的建設,將補充和完善國家野外觀測站的布局,豐富科學數據資源,提升野外綜合觀測能力,支撐國家和行業基礎性研究,與國內野外站互補發展,填補我國缺乏極端嚴酷條件野外暴露領域相關研究的空白。
《大跨徑公路與軌道交通多層復合鋼桁橋梁設計關鍵技術研究》項目是以研究橋梁安全可靠為目的,形成適用于大跨徑公路與軌道交通多層復合鋼桁梁橋設計的成套關鍵技術,實現標準化設計、工業化生產、裝配化施工、信息化管理、智能化應用,為鋼桁梁全產業鏈發展奠定基礎。該項目的研究,可充分利用跨河廊道資源,加快橋梁施工速度,降低橋梁造綜合價,提高橋梁安全性,填補多層鋼桁梁橋的研究空白,為這種新結構、新材料、新設計體系在省內乃至全國的推廣應用奠定基礎,也為鋼桁梁裝配化制造、產業鏈發展提供技術支撐,并成為甘肅省跨越黃河地標性建筑。
《公路建設碳排放監測計量評估技術與應用示范》是在國家“雙碳”戰略的大背景下,通過研究建立碳排放因子,形成公路建設碳排放基礎數據庫,以此為依據實現公路建設碳排放量核算。并通過碳排放監測設備及技術研發,建立全面、準確的碳排放監測技術體系,實現對公路建設過程中碳排放情況實時監測和評估。該項目的研究,為公路建設的碳減排提供科學依據和技術支持,支撐“雙碳”戰略目標的實現。
此次科技項目資金支持,是省政府國資委和省科技廳對集團全面提升自主創新能力、加快推進科技成果轉化的肯定。今后,甘肅公交建集團將持續深入落實我省“強科技”行動安排部署,堅持“產學研用”一體推進,認真抓好科技項目實施,積極指導資金項目申報,推動重點科技項目加快研究、早日投入建設,并不斷加大研發投入,促進科技成果轉化,激發創新活力,為集團科技賦能高質量發展提供保障。
版權聲明:本文內容由互聯網用戶自發貢獻,該文觀點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服務,不擁有所有權,不承擔相關法律責任。如發現本站有涉嫌抄襲侵權/違法違規的內容, 請發送郵件至 舉報,一經查實,本站將立刻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