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重慶日報網】
12月20日,重慶市衛生健康委召開全市衛生健康科技創新和人才工作大會。重慶日報記者了解到,我市將加快推進省部級及以上醫學科研平臺建設,力爭5年培育全國重點實驗室2個、國家臨床醫學研究中心6個。
全市衛生技術人員由20.9萬人增長至25.3萬人
據市衛生健康委黨委書記、主任張維斌介紹,近年來,全市衛生健康領域醫學科技創新和人才工作取得一定成效。以醫學科研平臺為例,由2018年的110個增長至目前的174個,其中,國家級科研平臺4個、省部級119個、廳局級51個。
2018年以來,全市衛生技術人員由20.9萬人增長至25.3萬人,每千常住人口衛生技術人員數由6.75人增長至7.88人。人才隊伍結構更加優化,衛生技術人員中,研究生學歷、本科學歷占比分別由5.36%、26.78%提高至6.48%、34.91%,高級職稱、中級職稱占比分別由6.02%、14.31%提高至7.52%、18.22%。
目前,全市三級醫院已達到106家,二甲醫院實現區縣全覆蓋。主要健康指標持續向好,2022年,全市人均期望壽命78.93歲、嬰兒死亡率2.62‰、孕產婦死亡率7.56/10萬,均優于全國平均水平。
鼓勵醫生、護士、藥師研究人員自主發起臨床研究
據介紹,目前,我市已出臺科技躍升行動計劃,將圍繞科技創新,實施科技創新平臺擴容、重大攻關項目儲備、轉化研究促進、學科分類建設、科技創新服務、科研環境優化提升等6項行動。
“我市將爭取在建設高水平研究平臺、創新型研究成果研發、攻克重大疾病等方面取得新突破。”張維斌介紹。
其中,在高水平研究平臺建設方面,加快推進省部級及以上創新平臺建設,力爭5年培育全國重點實驗室2個、國家臨床醫學研究中心6個,國家衛生健康委、國家中醫藥管理局重點實驗室4個,醫學領域國家級博士后科研平臺(流動站、工作站)50個。
同時,重慶將推動科技創新平臺“擴容”,支持有基礎、有能力的醫療衛生機構,推動建成一批國家重點實驗室、國家臨床醫學研究中心。
“我們將形成‘培育、提升、攻關、沖刺’寶塔形的重點科研項目體系。”張維斌介紹,比如,在培育項目方面,每年設置市衛生健康委科研項目、衛生適宜技術推廣項目以及科衛聯合青年項目、中青年高端人才項目、面上項目等;鼓勵醫療衛生機構自行設置醫學科研項目開展科學研究,鼓勵醫生、護士、藥師研究人員自主發起臨床研究。
力爭5年補充5000名基層醫療衛生機構急需緊缺人才
針對醫學人才隊伍建設,我市將實施人才培優行動計劃,包括高峰人才集聚、骨干人才擴面、基層實用人才擴容等3大行動。
“我們將重點選拔創新成果突出、發展潛力大的重點對象進行個性化培養,著力提升后備人才核心競爭力,并培育市內領軍人才,推動高峰人才在重慶集聚。”張維斌說,在基層實用人才“擴容”方面,將加大基層醫療衛生機構急需緊缺人才補充,力爭5年補充5000名,打造一支數量充足、滿足基層群眾就近就醫需求的基層醫療衛生人才隊伍。
會上還公布了首屆重慶市衛生健康突出貢獻科技工作者、突出貢獻青年科技工作者和優秀科技成果名單,蔣建新等6人被評為首屆重慶市衛生健康突出貢獻科技工作者,周新雨等7人被評為首屆重慶市衛生健康突出貢獻青年科技工作者,張曦團隊“難治性白血病診治新策略的建立與臨床應用”等3項成果被評為首屆重慶市衛生健康優秀科技成果。
本文來自【重慶日報網】,僅代表作者觀點。全國黨媒信息公共平臺提供信息發布傳播服務。
ID:jrtt
版權聲明:本文內容由互聯網用戶自發貢獻,該文觀點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服務,不擁有所有權,不承擔相關法律責任。如發現本站有涉嫌抄襲侵權/違法違規的內容, 請發送郵件至 舉報,一經查實,本站將立刻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