煙草流行是世界迄今面臨的最大公共衛生威脅之一,每年使800多萬人失去生命。吸煙不僅危害吸煙者和身邊人的健康,還危害種植煙草的農民的健康,也危害我們賴以生存的地球。
今天是“世界無煙日”,今年的主題是“種植糧食,而非煙草”,讓我們一起關注種植煙草的危害,呼吁更可持續的替代種植方案。
目前,煙草作為經濟作物,在全球超過125個國家均有種植,種植面積估計超過400萬公頃,比盧旺達的國土面積還大。數據顯示,2021年,中國用于種植煙草的面積達到近100萬公頃。
但很多人不知道,種植煙草的過程也會產生健康危害。全球有多達1/4的煙農因為種植煙草而尼古丁中毒,并患上煙草萎黃病。這是由處理煙葉時皮膚吸收尼古丁引起的一種疾病,癥狀包括惡心、嘔吐、頭暈、腹痛、呼吸困難等。此外,因為接觸煙草粉塵和其他化學殺蟲劑,煙農每天可能就會吸收相當于50支卷煙的尼古丁;有害物質也會附著在他們身上、衣服和鞋子上,被帶回家,對其家人、特別是孩子產生健康影響。
種植煙草還危害著全球生態,并加劇氣候變化。種植煙草作物需要通過砍伐樹木和清空土地來換取種植空間;每生產約300支卷煙,就要砍倒一棵樹。已有約5%的森林因種植煙草而被砍伐,進而加劇了二氧化碳排放和氣候變化,并對生態系統造成破壞。
而這些用于煙草種植的土地,本可以用來種植更可持續的農作物,并緩解嚴峻的糧食安全問題。《世界糧食安全和營養狀況》最新報告顯示,2021年,全球有超過8億人面臨饑餓問題。
據估算,如果在中國將100萬公頃的土地用于種植農作物,每年可以生產約3.6萬噸蔬菜,或5.6萬噸水果,并可持續一年為近25萬人提供每日最低推薦攝入量所需的蔬菜水果。同等的土地面積也可以用來種植糧食,每年生產約13萬噸大米,來喂養150多萬人口。
雖然,轉向種植替代作物有百益,但從農民的角度來看,擺脫煙草種植非常困難。其原因是,在大多數國家,農民往往會與煙草業簽訂種植煙草的合同,煙草業會向農民提供一系列激勵措施,如向其提供種植煙草所需的種子和化學原料,使農民產生依賴,然后從收入中扣除成本。但煙草業并不會向農民提供公平的收購價格,而農民又缺乏信貸渠道,使得他們不能全額償還貸款,從而陷入債務的惡性循環。
為此,我們希望以今年的世界無煙日為契機,呼吁各國政府和政策制定者支持煙農轉種可持續的替代作物,如糧食,并為替代作物創造市場生態系統。這些替代作物將養活他們的家庭和全球數百萬人,幫助他們擺脫饑餓以及種植煙草帶來的惡性債務循環,還可以促進生態環境的健康發展。
前往世衛組織官方網站
版權聲明:本文內容由互聯網用戶自發貢獻,該文觀點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服務,不擁有所有權,不承擔相關法律責任。如發現本站有涉嫌抄襲侵權/違法違規的內容, 請發送郵件至 舉報,一經查實,本站將立刻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