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昆明日報-掌上春城
掌上春城訊隨著城市化進程的加快,新城市小區居民的構成以及居民對生活的需求日益多元化。官渡區東驤社區以黨建引領為主線,激發基層黨組織活力,打通黨建服務神經末梢,推進城市社區治理。扎實推進黨的全面領導在居民小區落實、黨的組織體系向居民小區延伸、全面從嚴治黨在居民小區黨支部落實,努力建設高品質和諧宜居生活區。通過“黨建+”鏈式服務建起“居民小區黨支部+網格化管理+物業服務”的基層治理、服務模式。
整合資源打造組織“鏈”
“以前我們小區沒有黨組織,遇到事不知道該咋辦。”小區居民張某說。面對居民的心聲,東驤社區黨委應全面梳理所在轄區實際情況,按照“就地就近、小型靈活、應建盡建、應管盡管”的思路,采取樓房片區 平房片區不留死角、在職黨員 居民黨員全員融入、社區書記 支部書記強強聯合的形式,充分整合區域黨建資源。
社區結合黨員人數符合條件的樓院單獨設立黨支部,構建起街道黨工委——社區黨委——小區黨支部——樓棟黨小組(樓棟長)——黨員中心戶(單元長)——黨員(層管員)六級組織體系。社區居委會還結合實際成立物業管理委員會,部分小區建立完善了業委會,在老舊小區設立了居民自管小組,全域實現了黨的組織和群眾自治組織的有機融合。
編網織格優化管理“鏈”
“過去搞活動,千言萬語做動員,小區居民也好黨員也罷,就是千遍萬遍呼不來,現在黨組織設在家門口了,集聚效應明顯增強。”社區的一位老黨員說。
社區實行“地面網格+空中網絡”管理模式,按照“地域相鄰、便于組織,人員相近、便于活動”的原則,根據社區所轄范圍、小區界限、樓院分布、人口數量及居住集散程度等,將轄區劃分網格,將生活、工作、居住在轄區范圍內的黨員編網織格,統一納入管理,建立“一圖一表一體系一微信群”構架。
“一圖”,即繪制社區黨建網格化管理示意圖,確保黨組織設置“無空檔”,黨員服務“無盲區”;“一表”,即編制集“小區、樓棟、單元戶主名、黨員戶”等內容為一體的社區網絡知情表,讓居民了解社區情況更為直觀準確;“一體系”,即構建“街道——社區——小區——樓院——單元——家庭”梯次分明的六級網格體系,把服務的“觸角”延伸到居民戶家庭,打通服務群眾“最后一百米”;“一微信群”,即在六級網格體系中各建一個微信群,每級的“核心成員”都相互融入,暢通網絡傳導樞紐,形成“上下貫通、條塊協調、功能健全、運轉高效”的網格管理大格局。
創新模式拉長服務“鏈”
如今,走在東驤社區,處處都有黨員的“溫馨提示”;小區門口、大街小巷到處都有黨員忙碌的身影;“請您掃掃健康碼”“請您按垃圾分類來投放垃圾”等等溫馨話語不斷入耳……服務居民是小區治理的根本。東驤社區大膽創新服務載體,推行“黨建 X”工作模式,找準黨建的融合點和服務的切入點。小區物業管理問題多、業主訴求多一直是小區治理的難題。通過“黨建 紅色物業”雙向任職管理、黨建指導員幫帶等措施,有效改善小區一直以來亮化不足、電動車丟失、停車難等問題,實現黨組織引領和物業服務水平雙提升。
抓好民生保障是黨建工作的最直接體現。“安心碼”正式啟用以來,社區實行“黨建 民生保障”,通過建立起來的六級黨組織體系,微信群推送“安心碼”使用說明,短短幾小時內,就將這項工作布置到了單元長手中,并快速在居民群體中展開。
今年以來,東驤社區黨委通過“黨建+”的模式,充分發揮黨組織的戰斗堡壘作用和黨員的先鋒模范作用,有力推動社區各項工作的順利開展。火車跑的快,全靠車頭帶,黨建引領,黨員帶頭,特別是“雙報到”黨員的融入,更是讓社區黨建工作有亮點有特色。社區黨委將帶領73名居民黨員,523名“雙報到”黨員,為居民服務1.8萬人次。
昆明日報全媒體記者:任翊翔
責編:楊芮
編審:鄭陽洋
終審:錢紅兵
本文來自【昆明日報-掌上春城】,僅代表作者觀點。全國黨媒信息公共平臺提供信息發布傳播服務。
ID:jrtt
版權聲明:本文內容由互聯網用戶自發貢獻,該文觀點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服務,不擁有所有權,不承擔相關法律責任。如發現本站有涉嫌抄襲侵權/違法違規的內容, 請發送郵件至 舉報,一經查實,本站將立刻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