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來,我區以黨建引領水利工程建設為抓手,通過“黨建 精準管理”構建水利工程建設體系,結合開展水旱災害防御、水庫山塘“除險清零”、美麗河湖建設等重點任務,積極構建江河湖庫塘連通體系,改善生態環境,實現生態效益、社會效益和經濟效益綜合提升、良性循環,使黨建成為助推水利發展的“新引擎”。
打造美麗河湖
鋪展人水和諧畫卷
西溪處處皆景,東溪滿眼皆綠,八仙溪碧波蕩漾,祝湖公園煙波浩渺……作為典型的江南水鄉,金東河網縱橫,遍及金東城鄉的河道已經成為集安全、生態、文化、休閑、觀光旅游于一體的“生命線”“風景線”“惠民線”,河道沿線自然環境優美,文化古跡繁多,是市民自駕游、騎行游、親子游的好去處。
近年來,我區充分發揮黨建引領作用,推進黨建與業務工作深度融合。在實施全域美麗河湖建設過程中,嚴格落實水利項目工地制度,切實將黨建注入水利項目一線;組建項目攻堅黨員先鋒隊,針對山區、平原、集鎮等不同地形地貌,結合項目實際,掛圖作戰、壓實責任;建立“河長制”,制定“一河一檔”“一河一策”,因地制宜進行特色美麗河流建設,開展全域水系連通工程等創新機制,讓管護更高效。
重在保護、要在治理,我區統籌兼顧水資源保護、河湖空間管控、持續推進“污水零直排”攻堅戰、實施“水系連通”工程,著力打造山水相依的美麗宜居環境。全域基本形成大美河湖新格局,一系列“組合拳”讓群眾在良好水生態環境中體會到實實在在的獲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做好節水文章
推進節水型社會建設
全面貫徹“節水優先、空間均衡、系統治理、兩手發力”的新時代治水新思路,通過體制機制改革、節水工程建設、節水載體創建、節水宣傳提升等措施,聚焦“世界水日”“中國水周”等關鍵節點,向公眾普及節水知識。
在多湖街道的金都美地小區物業中心建立了全區第一個節水宣傳教育基地,作為節水型社會創建固定宣傳載體建設的全新模式,此舉增強了群眾參與護水的榮譽感、成就感。“小區的節水宣傳氛圍很濃厚,節水宣傳標語隨處可見,我們基本的節約用水小知識都知道。”“節約用水已經融入我們的日常生活。”居民們紛紛表示。
積極推進農業“兩區”建設,開展灌區節水改造和農田整治,推動農業水價綜合改革……我區多措并舉推進節水型社會建設。目前已逐步形成區域特色農產業,以江東、多湖和嶺下為核心蔬菜種植基地頗具規模,源東白桃、江東草莓等成為金東農產業的“金名片”;高效節水灌溉面積不斷提升,農業水價綜合改革實現全域覆蓋。
同時依托工業園區現有產業基礎,引導企業向產業功能區集中,培育產業競爭新優勢。持續實施清潔生產審核和節水改造、加強水平衡測試工作、加快轉變工業用水方式,促進企業加強用水科學管理、提高用水效率,使企業生產過程中的資源能源消耗和污染物產生量不斷降低。
“黨建 ”促改革
不斷提升創新力
黨建領航,我區建立黨員工程建設技術服務隊,深入工程一線加強幫扶、指導和服務,切實解決項目前期、建設管理與質量安全等工程建設過程中所遇到的“急難愁盼”。通過優化流域水文站網布局,基本實現重要水文測站衛星通信信道移動、衛星雙保障,實現行政交接斷面自動監測全覆蓋,青年紅色力量支撐防汛防旱水蝶變能力持續提升。
此外,我區深化“黨建進工地”契約化管理,金華江二期綜合治理、“千塘百庫”除險清零等重點項目有序推進;水利數字化改革持續深化,融合治污、防洪、排澇、保供、抓節五大領域,積極推進“治水大腦”建設,健全水利網絡安全保障體系,夯實水利數字化改革基礎;擦亮“河美先鋒”黨建品牌,建立“一對多”服務體系,實現全區鄉村全覆蓋,為基層解決水利難題,當好群眾貼心人,按照建設、取水等分類建立助企聯絡團,引導企業提振信心。
版權聲明:本文內容由互聯網用戶自發貢獻,該文觀點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服務,不擁有所有權,不承擔相關法律責任。如發現本站有涉嫌抄襲侵權/違法違規的內容, 請發送郵件至 舉報,一經查實,本站將立刻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