晉中信息學院
“四位一體雙院制”交叉融通育人模式探索
曹明緣
學校常態化開展各類演出、賽事
“烏馬河杯”書院社區運動節
晉中信息學院(原山西農業大學信息學院)成立于2002年,是經國家教育部門批準、由山西省教育部門主管的全日制普通本科高校。學校圍繞立德樹人根本任務,按照“內涵建設、特色發展”的八字方針,探索形成了“四位一體雙院制”(“四位”即完滿教育、通識教育、商科教育、專業教育,“一體”即信息產業商學院,“雙院”即書院、學院)的育人模式,幫助學生自發、自然、自覺和自信地成長成才。
近年來,學校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堅持“三全育人”理念,積極探索“一站式”學生社區綜合管理模式改革,于2016年底實施了全員書院制改革,建設學習生活“一站式”社區,鼓勵不同專業背景的學生混合住宿、集體活動、互相學習,通過青年社群連接課堂與實踐、寢室與生活的書院制教育模式,促進學生文理滲透、專業互補。
“四位一體” 以素質教育為核心的個性化人才培養路徑
完滿教育:以豐富多元的實踐引領學生成長
完滿教育是晉中信息學院在課堂教育以外,以社團活動、志愿服務、藝術實踐、競技體育為主要內容的育人平臺。學校將完滿教育以8個必修學分納入人才培養方案,所有學生須參與豐富、多樣的完滿教育活動,且社團活動、志愿服務、競技體育、藝術實踐四個板塊均達到合格分數方可獲得相應學分。為此,學校斥資打造諸多學生活動場地:高24米的多功能現代劇院、國內高校少有的室內恒溫游泳館、標準化室內體育館、占地50畝的體育公園、與全球同步上映影片的院線影院、專業的戶外素質拓展基地、功能齊全的各類學生活動室、與眾不同的書院生活區等,為學子提供了舒適便捷、豐富多元的學習和活動場所。
此外,完滿教育還為學子成長提供豐富多元的活動、賽事策劃與保障,全方位提供實踐育人平臺。通過成長土壤的孵化、成長過程的認同、成長收獲的見證,讓學生的改變和成長“可視化”“有聲化”,不斷提升學生的綜合素質。經過多年積累,學校創造出多項特色完滿活動品牌,包括烏馬河·全國高校街舞大賽、烏馬河·大學生滑板邀請賽、校園搖滾音樂節、“陽光杯”系列體育賽事等校內特色活動。此外,晉中信息學院還是山西省、全國青春健康教育示范基地,中國計劃生育協會先進單位。豐富的實踐活動平臺,讓分數和成績不再是評價學生能力的唯一標準,取而代之的是學生的全面發展、過程的收獲、綜合能力的提升。
通識教育:培養學生具有文理兼備的知識結構
晉中信息學院集聚優質教學資源,于2012年5月起在學校遠景學院試點推行通識教育,并于2014年成立通識教學部,面向全校學生開展通識教育。學校的遠景學院、通識教學部、創意寫作學院、電影評論中心、科幻學院、名師課堂等通識教育相關部門,在各自發展道路上有了相應特色,彼此之間積極聯動,形成通識教育的完整閉環。基于未來導向與問題導向,學校構建了以“六大板塊”為基礎、地域文化為特色、各學科深度交叉融合的課程體系,這六大課程模塊各自獨立又緊密聯系,通過課程研討、學術講座、師生座談會、課程實訓、校園電影閱讀分享、知識競賽、課外實踐等方式引導學生形成自己的知識體系、價值理念、分析方法。
學校的通識課程通過“對話式 討論式”教學方法,創設情境激發學生的求知欲,聚焦問題使學生產生求知沖突,與情境對話、與他人對話、與自我對話,幫助學生形成整體思維,通過實踐練習,幫助學生達成知識的應用與遷移。通識教學部不斷重構課程內容,轉變以時間、流派為綱的設計邏輯,結合生活場景中的重大問題,進行項目式設計,對課程進行了專題化改革,依照“學習—實踐—再學習”的閉環設計,基于真實情境的教學,培養學生跨學科解決問題的能力及創新能力。注重突破課堂限制,將“喬家大院”“渠家大院”“三多堂”作為研學基地,帶領學生親臨晉商大院,以游兼學、學游相濟的方式,開闊視野、增智啟慧、涵養德行。此外,各課程根據課程性質,結合學校辦學特色,借助完滿教育與書院平臺開展多樣活動,組建“正蒙思辨協會”“奧林匹亞科學俱樂部”等社團,舉辦“哲學日、憲法日、心理日”等系列活動,創辦“師說”“解憂雜貨鋪”等學術沙龍,將課外活動作為提升教學質量的重要補充。
商科教育:注重領導力塑造 培養學生企業家思維
學校定位于信息產業商學院,結合信息產業人才需求,從信息產業角度切入,以“淬煉MBA”為培養特色,服務學校發展定位,淬煉學生領導能力。在“新商科融合”理念的指引下,將商科教育與完滿教育、信息產業、通識教育、實戰項目等深度融合,讓學生在理論與實踐、校內與校外的各項“淬煉”中,內化知識,全面提升經營管理能力。
在“商科 完滿教育”中,開設“淬煉領導力課程”,培養學生“如何在一個團隊中做好領導者”的能力,從多維度“淬煉”學生的領導力和意志力,通過沙盤模擬、淬煉野戰營等項目,增強學生溝通、判斷、決策能力的同時,提升學生領導力水平。在“商科 信息產業”中,通過信息產業大咖閱讀、商業讀書會、信息產業企業本土案例開發等,讓學生在閱讀中收獲商科知識,拓展商科思維,在頭腦中凝聚商科共識。在“商科 實戰項目”中,通過開展教師參與企業實戰、撰寫本土企業案例、高管進課堂、邀請創始人與師生面對面、校企合作等途徑,全方位啟發和引導學生成長。在“商科 通識教育”中,繼續夯實商科與科幻、電影、創意寫作等多方互動交流,提升師生思辨、審美、寫作與想象等綜合能力,同書院合作組建工作室,讓師生在做中學、學中做,知行合一。
為適應國際商業環境、社會經濟發展和市場人才需求的變化趨勢,學校與德國埃森經濟管理應用技術大學在會計與金融、國際市場營銷兩個專業方向建立了合作關系,邀請中外名師開設碩士預科課程,為學生搭建德國碩士直通車,開啟赴德國深造的捷徑。
專業教育:注重產教融合 堅持“以學習者為中心”
目前,學校共開設51個本科專業(含1個專業方向),涵蓋了工學、管理學、經濟學、藝術學、文學、理學、農學七大學科門類,形成了以信息類專業為主干,機電類和經管類專業為兩翼,緊密對接山西省信息技術應用創新產業、智能制造產業和大數據產業等戰略性新興產業發展需要的學科專業體系,與山西高質量轉型發展需求緊密關聯、高度契合。學校不斷深化開展國際合作辦學,著力建設具有信息技術優勢和特色的高水平應用型大學。
學校積極培育優秀的教學建設成果,充分發揮各類教學建設項目的示范引領作用,持續打造專業建設“高峰”。目前,學校機械設計制造及其自動化、軟件工程和財務管理3個專業獲批省級一流本科專業建設點,機械設計制造及其自動化、網絡工程、電氣工程及其自動化和軟件工程4個專業通過德國ASIIN專業認證,占工科專業總數的20%。這是學校持續推進專業建設取得的突破性成果,對持續構建高質量應用型專業體系、全面提升專業建設水平具有重大推動作用。
學校以一流專業為本,以一流課程為抓手,目前已獲批省級一流課程15門,省級課程思政示范課程2門,立項校級一流課程40門。近3年,學校獲批省級教學改革創新項目110項、省級教育科學規劃項目106項,評選校級教學成果12項,榮獲省級教學成果二等獎3項,獲批教育部門產學合作協同育人項目12項、教育部門高校學生機構供需對接就業育人項目3項。近5年來,在教育部門舉辦的各類學科競賽中,累計獲得國家級別獎項200余項、省級獎項900余項,獲得省部級以上創新創業獎項50余項。
雙院育人 深入推進“一站式”學生社區綜合管理模式改革
學校圍繞“服務式管理、生活式學習、社區式教育”育人目標,依托傳統住宿社區,以推進人才隊伍構建、功能區域改造、文化標志設計、內外資源整合等舉措,逐步形成了占地近2萬平方米、覆蓋全校2萬余名學生的11個書院。成熟構建起“1 1>2”的“生活在書院,專業在學院”的“雙院 ”育人模式,引領學生社區教育文化發展。
各書院在原有免費開放的黨團活動室、共享會客廳、健身房、咖啡屋、學長導師空間、項目工作坊基礎上,新建黨員服務驛站、思政研討室、紅色光影廳、小型沙龍區、團隊輔導室、心靈驛站、形體訓練室、24小時共享自習室、閱讀書屋等各類功能房130余個,形成了一個集環境、文化、教育、實踐、成長等多重功能于一體的復合式教育圈層。
學校以“雙院 ”管理為紐帶,凝聚各級領導力量下沉書院社區,引導多維導師隊伍入駐書院陣地,全程指導學生進步與成長,促進實踐育人、文化育人、服務育人質量提升;以“品牌活動”為載體,立足學生成長需求點,將“五育并舉”、文化交流、學業共享、成果展示等功能依托書院進行集中體現,與校內20余個教學單位簽署合作協議,與校外有關行會協會、政府部門、企業共建共育項目平臺37個,在聯動組織、指導評價、場地共享、文化培育、項目孵化、理論研究等各方面全方位展開合作,積極推動融合項目落地。
未來,晉中信息學院將繼續以促進學生全面發展為出發點和落腳點,堅持“四位一體雙院制”育人模式,以養成教育為途徑,以知識素質與能力培養為核心,認真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創新校園文化場域,深入探索交叉融通創新育人模式。
(曹明緣)
來源: 中國教育報
版權聲明:本文內容由互聯網用戶自發貢獻,該文觀點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服務,不擁有所有權,不承擔相關法律責任。如發現本站有涉嫌抄襲侵權/違法違規的內容, 請發送郵件至 舉報,一經查實,本站將立刻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