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夕節,又稱七姐節、女兒節、乞巧節等,是中國民間的傳統節日。隨著歷史發展,“牛郎織女”的美麗傳說逐漸賦予七夕以愛情的內涵。今日七夕,跟縱覽新聞客戶端一起,來看看那些發生在河北的浪漫愛情傳說。
織女山/靈壽縣政府官網
石家莊靈壽縣寨頭鄉有座織女山,山下分布著三個村寨,分別稱牛郎莊(亦稱牛莊)、織女莊(亦稱女莊)、七女溝(亦稱七油河)。據傳,“牛郎織女”的傳說故事就發生在這里。
七女溝在當地有個說法,此河為王母娘娘用帶頭油的金簪所劃,因為金簪上有頭油,河中總有些油花,所以后人又稱為“七油河”。當地有個民謠:“七女溝,七女溝,一個仙女一條溝。七女門前都走過,然后才到王母樓。”居住在這兒的人們追憶牛郎織女催人淚下的愛情故事,把“天河”的右邊叫做牛郎莊,“天河”的左邊叫做織女莊。
2009年,靈壽縣織女山“七夕節”被列入河北省第三批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同時成為河北省首批民族傳統節日保護示范地。現在,乘著現代旅游業發展的東風,每年七月初七,各地游客絡繹不絕地來到牛莊、女莊、七女溝,游覽風景,聽老人講牛郎織女的故事,年輕男女互換信物,舉行乞愛、乞婚、乞壽、求子等一系列的乞巧活動。
“愛情”是人類永恒的話題,圍繞“愛情”的傳說,自然不止一個版本。
邢臺天河山也流傳有關于牛郎織女的傳說。天河山又稱中國愛情山,天河山位于邢臺市邢臺縣白岸鄉清泉村,天河山是七夕文化之鄉,是牛郎織女愛情故事的源生地。這里是千里太行的一顆耀眼的明珠。天河山風景秀麗,奇峰林立,峽谷幽峻,植被豐茂,林木蔥郁;群瀑飛雪,清泉鳴箏,水源豐沛,是著名的“太行水鄉”;松濤陣陣,牛羊成群,又稱“云頂草原”。
邢臺市天河山景區云海景觀(無人機照片)/新華社 陳雷 攝
在天河山一帶流傳著大量有關牛郎織女的愛情故事,在特定節日節點,天河山景區還會舉辦萬人聚天河山,七夕共享鵲橋會、水陸婚俗表演等系列七夕活動。
2005年,天河山在國家工商總局注冊為“中國愛情山”。2006年,天河山被中國民俗學會命名為“七夕”文化研究基地,被中國民間文藝家協會命名為“中國七夕文化之鄉”。
七夕節源于牛郎織女的凄美愛情故事,在河北還有另一個家喻戶曉、婦孺皆知的愛情故事——孟姜女哭長城。
由于年代久遠,關于孟姜女哭長城真實考據,眾說紛紜,莫衷一是。但是這個故事的價值內核,深深打動一代又一代人。對愛情的堅守,始終不渝、不離不棄的精神,令人動容。河北秦皇島,位于山海關城東約6公里的鳳凰山上,人們為了紀念孟姜女,敬仰孟姜女的忠貞,修建了一座孟姜女廟。廟宇現存的山門、鐘樓、前殿、后殿、振衣亭等建筑,為明萬歷二十二年(公元1594年)山海關兵部分司主事張棟主持重修。山門前依山砌筑的108磴石板梯道,象征著孟姜女千里尋夫所遇到的108種磨難,可謂寓意深刻。
孟姜女廟廟門/河北新聞網
千百年來,孟姜女的故事源遠流長、口耳相傳,成為中華傳統文化家國情懷的組成部分,山海關孟姜女廟也成為與“牛郎織女發生地”河北天河山、“白蛇傳發生地”杭州西湖、“梁祝故里”河南汝南齊名的中國傳統四大愛情圣地。
關注河北新聞網,了解河北最新新聞。
版權聲明:本文內容由互聯網用戶自發貢獻,該文觀點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服務,不擁有所有權,不承擔相關法律責任。如發現本站有涉嫌抄襲侵權/違法違規的內容, 請發送郵件至 舉報,一經查實,本站將立刻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