消失334天之后,“即刻”回歸
即刻回來了,即友們喜極而泣,拿著一張通往“即刻鎮”的車票互相奔走相告。
自從互聯網經濟進入下半場,市面上已經很久都沒有出現過一款新的現象級App了。在這種情況下,即刻的回歸顯得有些特別。
老用戶在各大平臺歡呼“爺的青春回來了”,外人則丈二的和尚摸不著頭腦,00后更是癟嘴表示,即刻是個什么玩意兒?
時間倒回到五年前,00后們還沒有上高中,那是一個各類稀奇古怪的網站和App層出不窮的時代。
在現已停止更新的“輕單”(qdan.me)平臺,每天都有人列出新鮮有趣的站點清單。
比如“只存在地下的小眾音樂網站”,“不錯的技術電子書下載網站”,“互聯網浪潮下的閱讀App”。
2015年初,剛剛誕生的“即刻”App出現在了其中一條清單列表里。與即刻并列的還有知乎、果殼、好奇心日報、MONO、犀牛故事、ZAKER、Flipboard、Reeder等閱讀平臺。
如今,列表里提到的閱讀站點,除了知乎,其它絕大多數都已經逐漸走向衰落。即刻,是唯一死而復生的一個。
2019年7月,日活躍用戶達200萬的即刻對外宣布進行“技術升級”,具體原因不明。
那時候很多人都以為,即刻會和其它被下架的App一樣,很快就能重新恢復運行。直到8月10日,即刻創始人@瓦恁宣布Jellow開始內測。大家這才意識到,即刻已經“死”了。
在速朽的互聯網時代,一個在大眾眼中已然消失了334天的App重新歸來,不僅沒有被眾人遺忘,甚至還能引發一股不小的騷動,很多人都難以理解:它有什么過人之處?
即刻1.0:極簡信息推送
2015年3月,即刻1.0版本上線,定位是“基于興趣的極簡信息推送”。
聽起來,這和今日頭條那句著名的slogan很相似,“你關心的才是頭條”。
事實上,二者的基本運作邏輯也確實沒有太大差別:團隊通過機器抓取 人工編輯,將互聯網上的優質內容篩選出來,再推送給用戶。
但在具體執行上,即刻和今日頭條卻走上了截然相反的路徑,前者追求的是“極簡”。
創始人葉錫東(瓦恁)曾經舉過一個例子,他感興趣的領域是體育和科技,“平時我只要第一時間知道哪個體育名將轉會了,或者哪個公司出了什么好玩的新品就可以了,多的東西我不需要。”
很多內容平臺都喜歡推薦“自以為”用戶會關心的內容,但對于用戶來說,這些內容絕大多數時候都是“垃圾”。
即刻的獨特之處在于,他把用戶的“關心”做了更為細致的切分,將興趣領域的“面”落到了更有針對性的“點”的維度。
比如當你新加入一個平臺,通常需要你選擇感興趣的領域,科技、財經、美食或者電影等。即刻則將它具體為了“豆瓣有8分以上新電影”。當你訂閱這個主題之后,每當豆瓣出現8分以上好電影,你就會收到推送通知。
“房產稅新政策”、“汪峰又被搶頭條了”、“大公司收購情報局”、“村上春樹拿諾貝爾文學家提醒”、“丁磊養豬進展”、“大公司負面監督小組”……
千奇百怪的信息點,被即刻的主題集合起來。人們通過訂閱一個又一個的主題,可以第一時間收到自己真正關心的話題更新信息。
這與古老的RSS訂閱極其相似。
即刻2.0:新RSS的魅力
所謂RSS,Really Simple Syndication,也就是簡易信息聚合。在門戶網站時代,人們利用RSS訂閱功能,可以高效獲取各大訂閱網站的更新信息。
可以說,RSS是互聯網發展的必然結果。而即刻,則是信息爆炸時代的一股清流。
產品經理kyth在《RSS二十年》里說,“即刻其實從第一天開始就很清楚RSS是什么,RSS的局限性,以及即刻比古典RSS更有意思的地方在哪里。”
即刻的內核是RSS,即從繁雜的互聯網信息洪流里搜尋用戶想要的、有價值的信息。
傳統RSS的問題在于,它只是機械的訂閱一個信息源,比如一個網站,一個公眾號。
用戶訂閱這些信息源的預期是,它們能長期穩定的產出符合自己預期的內容。但是隨著內容行業競爭不斷加強,如今原創文章的生命周期基本只有一天。在高頻次的更新要求之下,原創者們很難維持每天高質量的內容輸出。
這就與用戶的訂閱初衷相悖了。
從某種角度來說,微信公眾號是RSS訂閱的集大成者,如今面臨的也正是傳統RSS的困境。
即刻的高明之處在于,他們知道,對于用戶來說,比訂閱一個信息源更關鍵、更本質的需求,是想訂閱一個信息,是對一個未來可能發生的事情感興趣——訂閱的是未來。
即刻有意思的地方就在于,他們首先選擇了一個又一個的信息點,或者說話題、主題,然后這些主題的表達方式又相當的銳利和有趣。
這就是早期即刻的魅力,相當性感,具有致命的吸引力。
基于RSS的信息聚合核心,相當銳利的新鮮主題,以及運營團隊過人的品味和洞察力,即刻1.0版本,只用半年時間就獲得了20萬下載量,近5萬月活用戶。
這是即刻的第一批忠實粉絲。
2015年9月,即刻2.0上線,用戶可以進行社交和互動了。
基于對相同主題的關注,用戶們有相當多的內容可以聊。即刻逐漸從一個信息聚合工具向興趣社區轉變。
隨后的3.0版本,用戶可以自建主題,即刻的UGC氛圍形成,用戶對即刻的認同感逐漸加強。
到了5.0版本,即刻將“主題”改為“圈子”,弱化了信息屬性,開始更加強調興趣交流,比如“健身俱樂部”、“實習那些事”、“喵星人的日常”等。
這時候,即刻的用戶量不斷擴大,2019年最高日活躍用戶達到了200萬。但是與此同時,最初那批被信息聚合功能吸引而來的用戶開始退圈。
如今歸來的即刻7.0版本,不僅新增了心情日記、足跡地圖、情感狀態、最近訪客等社交功能,還上線了即士多、即刻小賣部等電商功能。
很顯然,死而復生的即刻與時俱進,如今已經有了更大的野心。
然而不斷弱化最初的核心優勢,未來的即刻能走多遠,如今歡欣鼓舞的即友,或許還來不及考慮。
作者:潘曉飛
版權聲明:本文內容由互聯網用戶自發貢獻,該文觀點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服務,不擁有所有權,不承擔相關法律責任。如發現本站有涉嫌抄襲侵權/違法違規的內容, 請發送郵件至 舉報,一經查實,本站將立刻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