昆明信息港訊(昆明日報 記者吳潔)2010年7月1日,在云南省委、省政府的高位統籌下,昆明陽宗海風景名勝區管委會正式履行職責職能。此舉標志著云南邁出了高原湖泊治理保護的新步伐。
9年來,不忘初心、擔當使命,艱苦創業、勵精圖治,陽宗海水質明顯改善,水質恢復到Ⅲ類水,社會經濟發展與生態文明建設齊步共進。
創業難,守業更難。為進一步鞏固陽宗海治理保護的成果,結合全面深化河(湖)長制和加強基層黨建工作,2017年,陽宗海黨工委在全省率先提出黨建與河(湖)長制“雙推進”“雙提升”的工作機制,先試先行“黨建 高原湖泊治理”的新模式。兩年來,“雙推進”“雙提升”工作機制不斷深入,有效推動了陽宗海區域內基層黨建和陽宗海治理保護的互促共進,翻開了云南高原湖泊治理保護的新篇章。
“數字陽宗海”將全面啟用
“雙推進”“雙提升”工作機制的核心,就是依托各級黨組織的戰斗堡壘作用聚焦陽宗海治理保護這個主題。通過將陽宗海治理保護、生態文明建設、綠色發展理念等內容融入“三會一課”、主體黨日、民主生活會等組織活動,充分發揮各類黨建活動載體在服務陽宗海保護中的作用。創新開展“保護綠色家園·爭當陽宗海先鋒”主題實踐活動、亮牌示范活動。不斷深化農村無職黨員設崗定責工作,根據需要設立環保政策宣傳崗、生態文明勸導崗、環境衛生巡護崗、入湖河道管護崗、村莊規劃監督崗等。積極組建以黨員為主體的河道治理巡查、陽宗海濕地監管、生態文明勸導、環境衛生保潔等志愿者隊伍,示范開展公開承諾、結對幫扶、定期走訪等活動,深入了解社情民意,切實幫助群眾解決生產生活中的實際困難和問題,帶動全體黨員群眾廣泛開展保護治理。
互聯網時代,數字技術手段為這些工作的更有效開展創造了條件。在“雙推進”“雙提升”工作機制提出后就開始籌備的“數字陽宗海”,經過近兩年籌備和開發,已于近日進入實測階段。
目前完成開發的“數字陽宗海”平臺為一個微信公眾服務號,下設“黨務管理”和“河長制”兩大板塊內容。“黨務管理”板塊中包括會議簽到、黨員積分管理等內容。“河長制”板塊中分設了“動態”“河流”“打卡”和“我的”四個功能:“河流”中可以看到陽宗海區域內每一個河段、水庫、溝渠、湖泊、壩塘的基本信息,包括河段長度、所在位置地圖以及三級河長負責人姓名、電話、巡河記錄等內容;進入“打卡”界面將實時顯示手機持有人所在位置,管理員可在手機上了解各級河長實時巡河情況。
記者了解到,巡河“打卡”功能不僅面向各級河長、巡河管理員等內部工作人員,同時面向每一位市民。市民只需用手機號注冊后,就能使用巡河“打卡”中“上報問題”的功能,點擊進入后即顯示當前實時位置,市民可將發現的問題以簡單的文字描述配合照片進行上報,問題的上報及整改情況可以在“我的”功能模塊中追溯。
7月開始,陽宗海黨工委將組織開展“數字陽宗海”第二輪培訓,在全區各級黨員中推廣使用,縱深推進“雙推進”“雙提升”工作機制。
已建成11個示范社區
按照陽宗海黨工委明確的“雙推進”“雙提升”工作機制目標,陽宗海每個鎮(街道)要分別在主要入湖河道陽宗海大河和七星河、擺依河、瑤沖河沿線選取3-5個村(社區)進行示范打造,全區要建成9-15個“雙推進”“雙提升”示范點。昨日,記者從陽宗海風景名勝區黨群工作部獲悉,截至上半年,已有11個社區通過示范點創建驗收。
“細化一張網格”是陽宗海“雙推進”“雙提升”中的一項具體措施。通過發揮黨組織的政治引領作用,推進“領導包鎮(街道)、部
門包村(社區)、村(社區)包組、黨員包戶”工作機制,壓實區、鎮(街道)、村(社區)三級河長責任和村(居)民小組“三員”(巡查員、專管員、保潔員)責任。建立全覆蓋的責任體系和監管體系,層層劃分河道清理、濕地保護、環境保潔等責任區,逐級細化分解各項工作任務,全面推進陽宗海保護網格化管理,確保工作無死角、零遺漏、全覆蓋。在村(社區)黨組織,建立掛鉤聯系村(居)民小組黨支部制度,發揮村(社區)干部參與陽宗海保護治理的積極作用,督促指導村(居)民小組黨支部劃分黨員責任區、開展志愿服務等工作。黨員包戶以“1 X”的方式,按照就近就便原則,每名農村黨員結對聯系3-6戶群眾,重點對從事生產經營、農業耕種、養殖加工、餐飲服務的農戶或業主進行結對督促,通過入戶宣傳、交心談心、民情收集、信息反饋等方式,發動群眾自覺參加陽宗海保護治理。
已通過示范點創建驗收的禾登社區屬擺依河流域內湯池街道下轄社區之一。社區下轄4個居民小組,共有人口3604人,其中黨員164名。創建試點以來,社區緊緊圍繞“夯實黨建基礎、助推河道整治、生態政治互促互進”的目標,規范設置了社區活動場所、黨員活動室、黨群服務中心,在夯實了硬件設施建設的基礎上,全面構建起了“一張網格”。
記者在禾登社區黨員活動室看到,“包保責任架構圖”清晰地展示了黨建與河長制工作的構架:由陽宗海區生態和水資源保護局黨支部、區經發局黨支部、街道環保中心黨支部掛鉤聯系社區,社區黨總支下由社區干部包組分別對應4個居民小組,每個小組又分別有4戶示范黨員戶負責包戶,每名示范黨員對應4戶人家,以下皂角居民小組為例,示范黨員朱維林負責郭樹梅、馬紅富等4戶。記者還了解到,禾登社區為黨員設崗定責的同時,結合“支部主題黨日”“政治生日”等開展政策宣講和環保志愿活動。截至目前,社區圍繞陽宗海治理保護共開展政策宣講200余次,義務植樹1600株。禾登社區黨總支書記楊順剛說:“廣大黨員在環境保護、村莊治理中切實發揮了更好更實的先鋒模范作用。居民可以切身地感受到擺依河水清了,生活居住環境好了。通過凝聚大家加入到保護母親河陽宗海的行動中,充分展現了基礎黨組織的戰斗堡壘作用,讓黨建工作和保護環境都更加深入人心。”
擺依河沿線畜禽養殖污染源根除
擺依河是陽宗海外流域調水河流,發源于湯池西、北部,河道長41.2公里,集水面積95.8平方公里,多年平均徑流量為1.43億立方米,每年調水量1700萬-2500萬立方米。自實施河長制工作以來,陽宗海以擺依河“一河一策”為抓手,以水污染防治、生態河道建設為主線,開展河道截污、村莊污水治理、粉煤灰堆取締、規模化畜禽養殖場取締、生態河道建設工程,堅持問題導向,注重精準施策,河道治理效果顯著,擺依河初步實現水清、岸綠、河暢、景美,近年來河道水質都基本保持在Ⅲ類水。
“以前空氣里都是煤炭的粉塵,特別是下過雨以后,混合著煤炭粉塵、碳渣的污水都流進了擺依河。”居住在湯池的居民們回憶說。
湯池周邊煤炭資源豐富,上世紀80年代開始,轄區內個體經營煤炭、粉煤灰堆場興起。僅湯池街道就有40個粉煤灰堆場,堆煤量達53.7萬噸。“所有煤炭和粉煤堆、煤渣、脫硫石膏均露天堆積,裝卸也不按照環保要求采取有效措施防止揚塵污染,進出堆場運輸車輛拋灑的煤灰渣被車輛碾壓成粉末狀,造成了大量揚塵污染。”粉煤堆給環境造成的破壞讓周邊居民的怨聲也越來越大。
2018年5月開始,陽宗海管委會啟動了對湯池片區擺依河沿線100米范圍內煤炭、粉煤灰堆場的專項整治。共取締煤炭、粉煤灰堆場38家,清運堆煤49.35萬噸。完成整治后,又持續開展對堆場的土地進行復耕復綠。今年3月,在云南省檢察院副檢查長施建邦、陽宗海管委會副主任金烔平的帶隊下,湯池街道機關干部職工聯合社區小組干部、陽宗海電廠職工,一起參加了擺依河生態河道的植綠復綠植樹活動,當天在湯池社區北街段擺依河生態河道旁種下櫻花和雪松樹300株。6月27日,湯池街道機關黨總支黨建 河長制“雙推進”“雙提升”主題黨日活動再次來到了擺依河沿線——禾登社區通往小街的鄉村公路旁,開展義務植樹活動,過去這里周邊都是粉煤灰堆場。黨員們頂著烈日,不論男女老少,擼起袖子、干勁兒十足。“現在可以看到水已經變得清澈了,周圍的樹木也恢復了原本顏色,我們要讓這里的環境更美。”
農村農業面源污染,是湖泊治理的重點也是難點。按照擺依河“一河一策”專項整治方案,2018年9月,陽宗海管委會又全面啟動了擺依河沿線畜禽養殖戶整治、搬遷工作。經摸排,擺依河整治區域內畜禽養殖主要以牛、豬、羊、鴨為主,規模化畜禽養殖場18家,畜禽養殖量近4萬頭。
取締搬遷勢在必行,但以此為業的農村居民今后的生活怎么辦?針對存在問題,陽宗海管委會深入開展畜禽養殖污染防治工程,采取搬遷和取締兩種方式,對擺依河沿線200米范圍內畜禽養殖戶進行專項整治的同時,湯池街道引入社會資本,投資建設了規模化養殖小區——康志畜禽養殖合作社。截至目前,擺依河沿線200米范圍內畜禽養殖戶已全部搬遷到養殖小區或已取締。湯池街道鳳鳴社區的楊金是搬遷戶之一,他的3000只鴨苗現在都已在養殖小區內。“保護陽宗海是我們每個人都應該做的事,政府也給我們提供了新的養殖場,環境好很多,還有補貼。”楊金說,每戶有一個大棚還配一間休息房,能享受政府補貼,前3天租金全免費,此后3年租金減半。根據昆明市環境科學研究院估算,畜禽養殖戶產生的污染物約占擺依河流域污染負荷入河總量的24%。畜禽養殖搬遷取締后,將有效削減擺依河CODcr含量,消除擺依河沿線畜禽養殖污染源。
陽宗海要做
高原湖泊治理的一張靚麗名片
水愈清,業愈興。
截至今天,昆明陽宗海風景名勝區管委會成立,按照黨政合一、經濟社會發展合一的實體化模式,對陽宗海區域內進行統一規劃、統一開發、統一管理剛好整整9個年頭。9年里,陽宗海的水清了、山綠了,陽宗海的經濟也發展起來了。2018年,陽宗海實現旅游主營業務收入13.7億元,比2010年的2.7億元增長了4倍;地方公共預算收入6.21億元,比2010年的1.9億元增長了2.27倍。2018年,招商引資內資34.5億元,實現增長14%;外資410萬美元,增長2.5%。
陽宗海黨工委書記、管委會主任袁培文說,我們將牢牢把握守初心、擔使命,找差距、抓落實的總要求,依然堅持環保優先,把陽宗海保護治理作為頭等大事,統籌抓好陽宗海保護治理各項工作,扎實推進“十三五”規劃項目建設。實施好陽宗鎮7856畝農業種植結構調整、南岸1300畝濕地建設、陽宗海面山植綠補綠等工程,逐步推進一級保護區項目和村莊搬遷等工作。全面深化“河長制”,認真落實黨建 河長制“雙推進”“雙提升”工作機制和企業河長制。通過這些舉措,確保陽宗海水質穩定在Ⅲ類水標準,把陽宗海建設成為山清水秀的高原明珠,打造成為高原湖泊保護治理的一張靚麗名片。
版權聲明:本文內容由互聯網用戶自發貢獻,該文觀點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服務,不擁有所有權,不承擔相關法律責任。如發現本站有涉嫌抄襲侵權/違法違規的內容, 請發送郵件至 舉報,一經查實,本站將立刻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