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通過邁克爾·波特的五力模型,從戰略角度對基建工程項目管理軟件產業的現場、競爭結構、應對措施進行了分析,提出了影響工程項目管理軟件企業競爭力的關鍵因素與思考。
Abstract:By the Michael Porter\”s five competitiveness model, an analysis is made on the competition structure of engineering project management software industry from strategy point. Besides, the key factors and thought which affect the competitive power of the engineering project management software industry are put forward in the paper.
我國的工程項目管理軟件從誕生到現在,已經歷了將近三十年的發展,它為中國企業的成長與壯大做出了重要的貢獻,促進了中國企業參與國際的競爭,加速了基建狂魔中國標簽的形成。在長期發展歷程中,一方面,國內參與工程項目管理軟件市場競爭的各種軟件實體——專業軟件公司、高等院校以及其他機構的軟件業務開展得如火如荼,產品緊跟國際項目管理的發展腳步,如Justwin(建文軟件)、Glodon(廣聯達)、TOPM(營造令)軟件等機構,它們在專業化服務與規模化經營上都有了成熟的發展;另一方面,與國外規模化的項目管理軟件公司相比,我國大部分中小項目管理軟件企業目前功能定位不明確,大多不是以項目本身為導向,而是以客戶的想法為導向,許多中小項目管理軟件企業只重視先進的項目管理理念的引進,不重視引進后的消化、吸收和將先進的理論與中國國情、所服務的特定細分客戶結合起來,總體競爭能力不強[1]。
工程管理軟件競爭力是通過軟件企業的戰略、管理、技術以及生產要素狀況等因素所決定。國際戰略管理學家邁克爾·波特在其經典著作《競爭戰略》中,提出了行業競爭結構分析模型,即所謂的“五力模型”,他認為行業中存在著決定競爭規模和程度的五種力量,這五種力量綜合起來影響著產業的吸引力。它是用來分析企業所在行業競爭特征的一種有效的工具。在該模型中涉及的五種力量包括:進入威脅,替代品的威脅,買方討價能力,賣方討價能力以及現存競爭者之間的競爭[2]。本文根據波特五力競爭模型,從企業戰略管理角度對當前工程項目管理軟件產業的競爭結構進行分析與探討。
邁克爾.波特(五力模型)
1.PM軟件行業的進入威脅分析
工程項目管理軟件產業中進入威脅主要取決于行業現有的進入壁壘和現存者的反擊報復。作為軟件市場的一個細分市場,由于多數工程企業的信息化歷程已經度過了萌動期,正在進入高速成長期,巨大的市場需求和高投資回報率激發產業的吸引力逐漸增強,誘惑產業外資本進入。
如同其他新興的企業,工程業信息化市場特別是工程項目管理軟件市場,目前尚未出現能夠控制產業走向的行業巨頭廠商,市場中不確定因素較多,各廠商產品歧異化程度較高,未出現較高的品牌集中度,產業中現有廠商還不具備大規模報復的能力;而低資本訴求、較高的技術更替率和優惠的創業政策支持,使得工程行業信息化市場的進入壁壘較低,大量新的公司帶著優秀的產品進入到這個細分市場中來。產業進入威脅較大,隨著產業內不確定性的逐步清除,國內以財務軟件起家的ERP軟件三巨頭、以及國際PM巨頭將是工程項目管理軟件行業最大的進入威脅。
同時,在潛在進入者中,部分從信息化起步較早的大型央企中獨立出來的,具有內部信息化成功經驗,面向市場后,對民營中小項目管理軟件企業構成了巨大威脅,例如源自央企中國鋁業的Justwin(建文軟件)、源自中國兵器旗下的通達OA、源自中石化的石化盈科等,這些天子驕子,以自身母體中央企業為背景和實驗田,在充分試錯后,面向市場推出的產品極具競爭力,對市場極具威脅性。
2.PM軟件行業的買方討價能力分析
在工程行業信息化領域,目前市場上的中高端軟件產品價格頗高,客戶購買量小;與此同時,項目管理軟件應用的主力,建筑施工企業的平均利潤率只有1-5%左右;而且軟件的實施對客戶的運營影響較大。綜上,工程企業對軟件特別是價格較高的工程項目管理軟件的敏感性較高;隨著社會信息化大規模建設的完成,信息化知識普及,軟件技術加速更新,軟件價格趨向下降,企業信息化門檻降低,買方轉換成本降低,替代品選擇增加和買方后向整合趨勢,買方在市場加以的博弈中逐漸處于優勢,由于工程項目管理軟件軟件需求主體逐步轉為中小型建筑業企業,買方不同的討價能力會引發價格戰,迫使行業競爭結構趨向惡化,廠商創造的價值大部分轉移給買方或者在競爭中化為烏有。買方討價能力的增強直接威脅到工程行業信息化提供商的盈利能力。
3.PM軟件行業的現有競爭對手之間的競爭分析
工程行業信息化市場尚屬于新興市場,市場中存在的競爭者多種多樣,目前行業中存在的公司按照規模、產品、目標市場和采取的戰略的相似程度大體可以分為四個戰略集團。目前處于不同戰略集團的企業,其鎖定的目標市場相互交叉,戰略集團之間移動壁壘較低,市場競爭較為混亂。由于產品差異化,市場品牌集中度較低,市場中沒有成型的游戲規則,競爭者們在產品與市場定位、產品價格策略、市場營銷、技術服務等方面,各自探索適合本企業的方法,各廠商面臨的風險較高。
但按總體趨勢來說,目前市場中廠商的競爭正在由“概念營銷”等吸引眼球和沖擊大腦思維的務虛的方式向以“產品和服務”為競爭核心的務實的方式轉變,市場競爭趨于激烈,由于工程項目管理軟件行業不需要較大的固定成本的投入,行業中企業的退出壁壘低,在市場結構洗牌中,一些實力較弱的軟件供應商將被擠出工程行業信息化細分市場或被競爭中處于優勢的行業巨頭兼并為渠道商,未來,現有競爭對手之間的競爭發生大的變革,將給各個項目管理軟件企業帶來較大的威脅。
4.PM軟件行業的替代品分析
工程項目管理軟件的軟件產品中目前處于高速增長期,未來三至五年進入產品充分競爭階段,市場規模將不斷擴大,其他類型產品的替代威脅較小。但是近年來,隨著\”互聯網 \”技術,“大數據 ”技術、5G通訊等新技術融合到信息技術中來,現有的PM軟件被新技術產生的\”AI 智能項目管理”軟件替代的威脅較大,另外,工程領域內的管理咨詢服務商提供的管理咨詢服務,同樣可以滿足企業客戶對新的管理思想和提高企業經營效率、優化業務流程的訴求,在使用中工程業軟件構成一定程度的替代。
替代品威脅的存在,致使廠商提供的歧異化產品價格有了上限。中小軟件企業在追求產品歧異化的同時,成本領先將是個軟件供應廠商的主戰略。
5.PM軟件行業的供方討價能力分析
人力資源是軟件企業進行軟件研發、銷售所消耗的唯一的資源,人力資源的供給直接影響到企業發展與擴張,在工程項目管理軟件市場上軟件研發和管理人才的匱乏問題十分嚴重,既懂信息技術和工程企業管理的復合型人才更是稀缺,應對供方較高的討價能力,軟件企業大多立在足于現有的人力資源形成的管理團隊,利用資本和企業的發展和業務的擴張培養、儲備人才,同時吸引優秀人才的加盟,形成內部競爭的局面,同時解決軟件行業中普遍存在的人才流失問題和企業擴張人才保障問題。
6.影響工程項目管理軟件企業競爭力關鍵因素的辨識與思考
決定企業盈利能力首要的和根本的因素是產業的吸引力,競爭戰略從一定意義上講是源于企業對決定產業吸引力的競爭規律的深刻理解。任何產業,無論是國內的或國際的,無論生產產品的或提供服務的,競爭規律都將體現在這五種競爭的任用力上。這五種作用力決定了產業的盈利能力,因為它們影響著價格、成本和投資收益等因素[2]。例如,賣方議價的能力會影響投入成本;競爭的強度影響價格以及競爭的成本;新的競爭者入侵的威脅會限制價格,并要求為防御入侵而進行投資。
決定工程行業信息化產業的主要因素是進入威脅、買方威脅和競爭威脅,而相對來講替代品威脅、供方威脅較小。現有的相關軟件企業紛紛依托現有資源,恰當的在產業中定位,選擇自己的業務演化路徑,構造自己的核心競爭優勢,以便更好的對抗五種作用力,在產業中取得有利的地位。工程項目管理軟件企業通過其戰略能對這五種作用力施加影響,如果能通過這五種力量來影響所在產業的競爭優勢,那它就能從根本上改善或削弱產業吸引力,從而改變本產業的競爭規則。
同時,五力模型雖然是企業進行環境分析尤其是產業分析的利器,但并不是企業制定戰略的全部依據,企業應用五力模型制定競爭戰略,還要做到內外兼顧、動態平衡。
首先,要在五力模型分析的基礎上,考察自身資源與行業的匹配程度。
在市場競爭加劇的條件下,任何企業進入不熟悉的領域都有一定的風險。即使五力模型分析顯示市場機會很好,企業也要考慮自己的核心能力和優勢資源能否抓住這些機會,如果沒有一定把握,則不能機械地按照五力模型分析的結果進入陌生的行業。正因為如此,上世紀80年代中期以來,在世界范圍內企業“歸核化”趨勢日益明顯。世界500強企業多元化經營的比例一度達到97%,但進入90年代,比例已下降到半數以下[3]。
第二,要在五力模型分析的基礎上,考察市場趨勢與戰略的靈活程度。
沒有一成不變的市場,也沒有一勞永逸的戰略。戰略制定是一個不斷反饋、不斷調整的動態過程[3]。如果盲目固守五力模型分析得出的產業定位和競爭戰略,不能保持一定的戰略柔性,企業戰略就會落后于市場動態,這是非常危險的。
版權聲明:本文內容由互聯網用戶自發貢獻,該文觀點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服務,不擁有所有權,不承擔相關法律責任。如發現本站有涉嫌抄襲侵權/違法違規的內容, 請發送郵件至 舉報,一經查實,本站將立刻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