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吉林石化倉儲中心(引題)
“管理創新”嵌入提質增效全流程(主題)
工人日報-中工網記者 彭冰 通訊員 李旻 王德志
11月17日,吉林石化倉儲中心視頻會數據顯示,今年前10個月實現物資配送節約增效135萬元,提前完成年度節約100萬元奮斗目標。記者采訪獲知,這是該中心將“管理創新”嵌入提質增效全流程取得的可喜成績。
“通過深入研討配送費用管控方式,總結物資配送規律,我們采取流程再造,分解費用額度,設定載重率、噸成本指標等一系列措施,積極優化物資配送作業組織,整合全區作業力量,統籌物資配送用車,采取‘一車多廠’集中配送方式,提高了配送用車裝載率,減少了用車數量、物資倒運頻次,從根本上節約了物資配送費用。” 吉林石化倉儲中心黨委書記、經理李世君說。
吉林石化倉儲中心員工在對進口產品卸貨并消殺
流程再造 優化物資管控創效
作為吉林石化的物資收儲部門,對于倉儲中心來說,物資接卸、配送是一個十分重要的工作環節。此前,該中心所用車輛全部采取外委臺班結算方式,以基層各物資廠站為主,上報用車計劃后,派遣配送車輛,完成物資配送作業任務,其運行過程監督主要以現場檢查為主,費用管控主要是總額控制,其管理方式單一,配送費用波動大。同時,物資廠站分散在公司東、中、西部生產區域,相互距離達10多公里,作業零散,統籌優化效果不理想。
為此,該中心細化用車方向,加大現場監管和用車計劃審核,并以大檢修年份為契機,積極優化物資配送費用管控方式,著力減少用車總量。數據顯示,今年裝置檢修期間,該中心完成物資集中配送37次,直達現場219筆1550件,節約創效明顯。立足這一經驗,檢修后,該中心始終保持物資配送高質量運行,全年預計物資配送費發生1032萬元,可節約費用156萬元。
擴大外包 向體制改造要效益
“針對一些技術含量不高,以體力勞動為主的工作,我們積極實施外包 監管等舉措,減少自主作業范圍,減員增效的同時,也減少了管理風險和工作壓力。” 李世君告訴記者,在公司改革背景下,倉儲中心還通過擴大外包,在提質增效中再下一城。
據介紹,通過摸底和排查,吉林石倉儲中心提出了外包改革方案,僅用時3個月就完成了合成樹脂倉儲站新庫、丁苯橡膠裝卸作業外包交接,并通過完善業務流程,順利實現自主作業向外包作業平穩過渡。
吉林石化丁苯橡膠產品市場需求強勁,倉儲中心組織外包人員裝車發運。
至此,吉化倉儲中心產品裝卸外包業務比例達到53%,今年前10個月累計較計劃進度節約費用270萬元。而通過預判后兩個月生產任務,該中心現已提前完成公司下達控費5%經營指標,預計全年可節約302萬元,超任務指標108萬元。
智能升級 向信息化要效益
持續探索產品裝車機械化作業方式,是吉林石化倉儲中心實現提質增效的又一法寶。
據了解,該中心先后采取了叉車一體化翻轉推出屬具,分體翻轉屬具 推出器等機械化作業方式,并通過大量實驗性應用,根據吉化產品發運工況,自主設計出異型托盤 推出器機械化作業方式。今年,他們進一步推進機械裝車,在ABS產品上將機械化作為常態化作業模式,并推廣應用到聚乙烯產品,預計今年可實現機械化作業規模13萬噸以上。
在此基礎上,吉林石化倉儲中心在聚乙烯產品全面推廣異型托盤 推出器機械化作業方式,擴大機械化作業規模,投入叉車及推出器4臺,異型托盤2000個,聚乙烯產品全年機械化作業量達到10萬噸,節約人工裝卸費用58萬元。
李世君表示,面對轉型升級項目固定包裝產品將增加150萬噸產量的實際,倉儲中心將不斷在托盤形狀、碼放方式、發運方式上為機械化作業創造條件,同時,考慮下游客戶對產品包裝方式的不同需求,繼續探索大包裝、大轉運量的機械化作業模式,引入集裝箱內襯袋等更為高效的轉運方式,以達到進一步節約成本,增創效益的目的。
版權聲明:本文內容由互聯網用戶自發貢獻,該文觀點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服務,不擁有所有權,不承擔相關法律責任。如發現本站有涉嫌抄襲侵權/違法違規的內容, 請發送郵件至 舉報,一經查實,本站將立刻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