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 | 李京亞
編輯 |
低代碼或將摘掉“行業毒瘤”的帽子,進入一個被重新審視的階段。
低代碼的概念由國際知名技術調研公司Forrester于2014年提出,是一種可視化應用程序開發方法,旨在免去非技術開發人員的編程壓力,或為專業開發人員在合適的業務場景下提供高效的生產模式,在降低成本的同時幫助他們從繁瑣的基礎設施開發中解脫。
2016年,低代碼概念在國內興起,行業融資數量開始上升。2018年,低代碼在全球范圍升溫,多家軟件巨頭開發了低代碼平臺,眾多國外獨立低代碼開發公司進行了融資和并購,以葡萄牙低代碼公司OutSystems和荷蘭低代碼公司Mendix為代表的兩家獨角獸企業,與巨頭Microsoft和Salesforce一起,開始把持低代碼平臺頭部位置。
2021年,低代碼在全球市場熱度行至高點。據研究機構Gartner預測,2021年全球低代碼開發技術市場總額將達到138億美元,比2020年增長22.6%。疫情期間遠程開發的激增,將繼續推動低代碼的普及,到2025年,企業70%的新應用將會通過低代碼技術開發。
網易副總裁、網易數帆總經理汪源在近期發布的文章《萬字長文講透低代碼》中對目前低代碼領域很多爭議觀點做了分析。汪源認為,要判斷一個低代碼平臺是否專業,可以重點看模型驅動、可視化開發、表達式語言、軟件工程、開放集成和腳本語言等六個方面。對照這些標準,迄今為止國內還很少有專業的低代碼平臺,雖然輿論甚是喧囂。
汪源特別提到,目前業界關于低代碼適用場景的觀點大多錯誤。比如業界很多人講低代碼搞不定復雜的企業級應用,但從技術原理出發,低代碼其實最適合做的就是企業應用,即便是CRM、ERP這樣復雜的應用。業界認為低代碼適合做簡單的工作流和表單流轉的應用、生命周期短的應用、創新型應用等觀點也都是錯的,這些應用很多恰恰不適合低代碼。
日前,背靠網易杭州研究院的網易數帆在低代碼適用場景方面作出了進一步的探索。
8月26日,網易數帆發布了輕舟低代碼應用開發平臺2.0版本。作為2020年7月發布的初版本的升級版,其特點是可以讓非專業開發人員開發中等復雜度的企業級應用。網易數帆輕舟產品總經理陳諤對“中等復雜度”的標準做出了解釋,稱中等復雜度的企業級應用場景是指開發人員通過低代碼平臺開發出的應用,能夠達到企業級的質量水平,能承載企業級的負載,提供企業級的可靠性。
陳諤認為,低代碼的本質是要找到方便業務團隊表達業務需求的設計抽象層次更高的編程語言,本次低代碼2.0版本技術上的革新聚焦在可視化編程語言NASL(NetEase Application Specific language)上面。NASL是一個統一的描述機制,通過一些靜態類型的機制、IDE能力的配合和可視化的方式,可以支撐開發者開發出較高復雜度的企業級應用。
具體來講,NASL自帶編程語法組件,通過簡單的“拖拉拽”即可快速創建應用。同時,平臺在編程語言層面去掉了開發場景下不需要用到的語言特性,開發者只需理解基本邏輯概念。用戶還可以借助輕舟低代碼平臺獲得一定的語言拓展能力,當平臺默認提供的頁面組件、邏輯組件無法滿足需求時,企業還可以通過平臺上傳擴展組件,滿足個性化需求。相比1.0版本,NASL在靜態類型檢查的能力上有所優化,在流程方面也有一定強化。
陳諤還專門提到,用低代碼平臺去開發零代碼平臺是高度復雜的應用,不是現階段低代碼平臺要去解決的問題。
據了解,數帆本次在培養低代碼開發人員方面有一個構想,希望將沒有計算機專業背景的人員培養成低代碼的開發人員。
按照數帆的想法,這套體系培養出來的非專業出身的專職開發人員,可以把更多精力放在理解業務需求方面,對開發技能的要求會適度降低。
如果把低代碼放到網易的整個技術架構來看,簡單來說,輕舟云原生相當于云計算操作系統。輕舟低代碼平臺是一個可視化編程語言,用戶要實現軟件生產能力,可以先使用系統再使用語言。放在網易的企業服務產品體系中看,低代碼平臺是網易在前端解決企業軟件生產力的重要環節,可以把一些能力通過技術中臺集成起來,最終解決的是“最后一公里”應用開發的問題。
關于輕舟低代碼平臺的適用場景,網易數帆輕舟低代碼平臺負責人嚴躍杰表示,企業級應用方面,輕舟低代碼2.0對企業內部的各種信息化系統,包括人事、OA考勤、ERP等,都可以做到很好的適配。
在網易內部,輕舟低代碼平臺已賦能多個內部業務系統搭建,涉及數十或數百個頁面及接口搭建。在河南暴雨來襲之時,輕舟低代碼平臺耗時1.5小時搭建的尋人信息發布系統,為當地志愿者團隊提供了可靠的技術支持。
網易數帆輕舟業務總監湯忠對界面新聞表示,現在各互聯網大廠在企業服務市場這一塊都在做to B,但不管是技術服務,還是產品輸出,能真正做到原廠服務的較少。網易數帆做企業服務市場,更多是希望原廠輸出賦能,用自己的技術積累,給用戶的企業數字化轉型起到作用。
湯忠認為,一直以來,網易并沒有號稱打造各種大的生態,因為生態越大,對生態中企業的直接服務能力越弱,到頭來會更多依靠其他合作伙伴進行輸出。網易在企業服務生態方面的態度是,希望大家都是其中的核心分子,包括企業本身也最終成為生態的一部分。
版權聲明:本文內容由互聯網用戶自發貢獻,該文觀點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服務,不擁有所有權,不承擔相關法律責任。如發現本站有涉嫌抄襲侵權/違法違規的內容, 請發送郵件至 舉報,一經查實,本站將立刻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