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幾天,一個萊蕪的客戶來我們村收花椒,價格合適,但是我們村的花椒數量不夠。能不能咱們兩村各出一部分?”近日,鋼城區南部新城東峪村的孫建來到灰菜峪村,商量今年無刺花椒的銷售問題。最終,兩個村共同將一批無刺花椒賣給一家花椒收購商。
近年來,鋼城區南部新城成立“三線五峪”黨建共同體,以黨建為引領,讓共同體下的五個村凝心抱團,推動鄉村振興由“單打獨斗”向“合力作戰”轉變,實現協同發展常態化、優勢互補經常化、資源效益最大化,鄉村振興跑出加速度。
無刺花椒有啥優勢?為什么兩村都種了無刺花椒,還共享銷售渠道?在東峪村的一片無刺花椒種植園里,花椒樹郁郁蔥蔥,樹上掛滿了顆粒飽滿的無刺花椒。據東峪村黨支部書記、村委會主任孫豐勝介紹,東峪村和灰菜峪村在地理位置上緊緊相連,且都有悠久的花椒種植歷史。前幾年,兩村先后從山西隴南引進無刺花椒進行種植,分別成立各自品牌的農產品種植專業合作社,由合作社統一收購、篩選、加工、包裝后出售,花椒價格比之前翻了三倍還要多。兩村的無刺花椒種植形成了一定的產業規模,大大提高了農產品的附加值。“通過兩村合作的共同體,我們抱團發展,要比單打獨斗強不少,營業額得到提高,村里也發展得更快了。”孫豐勝說。
“三線五峪”黨建共同體的成立,受益的不僅有無刺花椒,還有大棚里種植的西瓜、草莓、葡萄等水果。
近日,在大上峪村的水果大棚里,小上峪村黨支部書記、村委會主任張振帶領村“兩委”成員前來學習大棚建設的技術經驗。今年,小上峪村重拾西瓜種植產業,并建設3個西瓜大棚和1個溫室大棚,但由于缺乏技術經驗,大棚建設存在一些不足。而同為“三線五峪”黨建共同體成員,大上峪村早在2021年就成立了黨建領辦合作社,整合資產、資源、資金,因地制宜發展大棚農業,種植草莓、葡萄等特色農產品,年收入能達到5萬多元,大棚建設技術和管理經驗也非常豐富。兩村結成幫扶對子后,大上峪村無償對小上峪村進行了技術幫扶。
黨建“同心圓”,織就“連心網”。都說同行是冤家,但是大上峪村和小上峪村在黨建共同體的引領下卻成了“親兄弟”。“把好的想法、好的點子分享出去,把自己遇到的問題及時匯報、共同商議,困難有了解決辦法,為以后發展打下了良好的基礎。”張振說。
聯出黨建“朋友圈”,共繪振興“同心圓”。南部新城通過“赴外取經”和“自主創新”相結合的方式,牽頭組建跨村聯建功能型黨委——“三線五峪”黨建共同體。這個共同體按照“地域相鄰、產業相聯、治理相融、人文相親”的原則,對村莊進行統一規劃,在不改變行政村建制的情況下,對大上峪、小上峪、東峪、灰菜峪及里峪進行連片打造。“共同體黨委的成立,讓村莊聯合起來,實現村與村之間互惠互利,推動了區域同步發展。”大上峪村黨支部書記、村委會主任陳樹兵說。
如今,加入“三線五峪”黨建共同體“朋友圈”的各村黨組織互補長短,實現資源共享、協同共治已是常態。共同體黨委不僅打通了基層治理的“最后一公里”,還帶動成員村實現農產品年銷售收入1000多萬元,年集體經濟收入近300萬元,實現村集體經濟發展壯大與村民增收致富的同頻共振。下一步,南部新城將繼續發揮黨建共同體的作用,努力推動集體增收、群眾致富,探索農村集約集聚發展,黨建引領鄉村振興的新路子。
(大眾日報·大眾新聞客戶端 趙國陸 鋼城融媒 王猛 整理)
版權聲明:本文內容由互聯網用戶自發貢獻,該文觀點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服務,不擁有所有權,不承擔相關法律責任。如發現本站有涉嫌抄襲侵權/違法違規的內容, 請發送郵件至 舉報,一經查實,本站將立刻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