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作者:劉學習/Fiyinghare
在4月17日~18日舉行在微軟在線技術峰會上,微軟宣布其低代碼/無代碼開發工具Power Platform將在中國商用,并在中國市場正式推出Power Apps和Power Automate服務,滿足全民開發者需求。
截至4月20日8點,全球新冠肺炎累計確診達240萬,美國超75萬,死亡超16萬,疫情看不到減緩的趨勢。
抗擊疫情,不僅需要醫療設備和檢測工具,還需要更多的實時數據。4月初,美國紐約在幾天內就創建了一個新型冠狀病毒危機管理平臺,但卻沒有編寫任何一行計算機代碼。
作為一個在線門戶網站,該平臺允許紐約市政府繪制疫情地圖,并識別熱點地區,也幫助當地民眾連接到關鍵服務。
這一平臺是由“無代碼”初創企業Unqork構建的。這家僅有100多名員工的科技公司的無代碼開發平臺讓紐約的新冠病毒危機管理平臺在72小時內上線,不用編寫代碼,只需使用可視化拖放工具就可以創建。
早在今年2月初,在疫情爆發的第一時間,北京市海淀區只用了一天時間就上線了“海淀防疫上報管理平臺”,用于線上采集海淀區企事業單位的返工信息、返京人員健康信息等。
按照常規,一款企業級應用的上線交付,從需求調研、產品設計到編碼測試,開發數月是很正常的事。
而海淀防疫上報管理平臺沒有采用傳統企業應用開發流程,而是通過成熟穩定、簡單靈活的定制化應用平臺所“生成”。致遠互聯業務應用定制平臺,即低代碼/無代碼開發平臺,在短時間內打造了海淀區政府所需的協同業務應用。
新冠疫情期間,面對交付時間短、任務大的軟件應用開發,低代碼/無代碼開發平臺有了用武之地,并且大顯神通。那么,疫情之后,低代碼/無代碼開發平臺小宇宙能持續爆發嗎?
疫情大考能否加分?
在突如其來的新冠肺炎疫情面前,時間就是生命,時間就是戰斗力,人類正在與時間賽跑。
面對疫情,阿里釘釘聯動阿里云、支付寶、達摩院、政務釘釘、宜搭等團隊,一天內緊急搭建出浙江省新型肺炎公共服務與管理平臺,1月27日上線,并輸出一整套完整的“數字防疫系統”,免費提供給全國各地政府和社區。
阿里搭建的數字防疫系統功能
據阿里巴巴介紹,該系統分為居民、社區街道、醫療疾控、政務管理等四大模塊,20多種功能。居民及疫情防控機構可以應用疫情信息采集、主動申報與疫情線索提供、醫學觀察服務與管理、疫情實時動態、在線智能問診、同行程人員查詢等功能,開展數字化疫情防控。
令人振奮的是一周多時間之后,繼浙江之后,湖北、湖南、貴州、河南、天津、江蘇、河北等28個省、自治區、直轄市陸續與阿里巴巴合作,搭建“數字防疫系統”。
如此快速搭建數字防疫系統,除了人員等資源投入外,阿里巴巴低代碼開發平臺宜搭,以及無代碼開發平臺宜搭Plus功不可沒。
為此,阿里云表示向全社會免費開放宜搭應用搭建平臺,直至疫情解除。宜搭通過可視化拖拽的方式,讓不會編碼的人員也能迅速搭建應用,對抗疫情。
2月1日,葡萄城宣布為疫情相關的公共信息化建設項目免費提供開發工具,包括各類開發控件、報表和商業智能軟件、低代碼開發平臺等。同時宣布,為所有與疫情相關的項目,提供不限工作時間的技術支持。
武漢葫蘆兄弟開發的社區生活團購系統界面
西安葡萄城產品市場經理寧偉告訴中國軟件網,葡萄城與用戶合作,疫情期間快速交付了多個抗疫的應用項目。如武漢葫蘆兄弟科技有限公司使用葡萄城活字格平臺,快速開發服務基層社區的生活團購系統,幫助社區落地群防群控。
該項目從立項到交付使用,僅花費不到1天時間,方便了社區居民的生活,在疫情中送出一分溫暖。
與中國的情況完全類似,美國在應對新冠疫情上,低代碼/無代碼開發平臺也發揮重要的作用。
Unqork公司利用低代碼開發平臺在為紐約構建了防疫門戶后表示,構建的門戶可以為其他城市、縣或州定制,可以在48至72小時內上線。
Unqork COO Alex Schmelkin表示,抗擊新冠病毒疫情,不僅需要更多的醫療設備和檢測工具,還需要更多的實時數據。紐約的平臺能為世界各地的其他城市起到示范作用。
過去幾十年所采用的傳統軟件開發方法是讓100多名IT人員花幾年時間開發產品,為終端客戶設計軟件,將所有信息收集到風險管理系統中,并通過前臺和后臺收集所有信息,這是一個龐大的IT項目。
Alex Schmelkin稱,一家金融服務公司過去花費數年時間才能打造成一種應用,現在無需編寫代碼,只需要少數開發人員與業務人員聚集在一起,三個月內就可以推出最終的軟件。
Unqork本身雇傭了大約100名程序員,到目前為止主要專注于金融服務部門。Unqork創始人兼CEO Gary Hoberman 曾擔任大都會人壽(MetLife)的首席信息官。其客戶包括人壽保險公司John Hancock、高盛和Liberty Mutual等。
Unqork的雄心是將低代碼延伸到了其他變化緩慢的行業,如政府、醫療保健和房地產等,它可以在微軟Azure、谷歌云和亞馬遜AWS等云計算平臺上運行。
除了疫情對應用交付時間的要求緊以外,天量的應用開發需求也是低代碼/無代碼平臺受到青睞的重要原因。
微軟預計未來五年將開發5億個新應用,這比過去40年開發的所有應用都多。而當前的軟件專業開發人員或者專業軟件公司數量不可能去應對這種需求。
軟件供應商大舉招聘工程師,而程序員人才卻出現短缺,導致公司應用交付給商業用戶時間大大延長。微軟專家認為,僅在美國就出現100萬名開發人員短缺。
專家認為,如果公司需要以“老式方式”進行編碼,那么商業世界中正在發生的數字化、智能化、自動化是不可能很快實現的。
無代碼平臺正在更快地構建新的應用程序,并允許公司內的非程序員參與進來。
Gartner預計,2021年市場對于應用開發的需求將五倍于IT公司的產能。為填補這一”供需”缺口,低代碼/無代碼開發成為一種可行的解決方案。
專家介紹,低代碼/無代碼開發平臺已經走過20多年的歷程,從最開始的專業、高效的信息系統開發工具,逐漸向平臺化發展,讓用戶能快捷、靈活的搭建個性化企業應用。2017年開始,低代碼/無代碼開發風口來臨,開發平臺逐漸增多。
Gartner在2018年專門建立了一個高生產力應用平臺(hpaPaaS)分類,十幾家無(低)代碼企業入選hpaPaaS魔力象限。Gartner預測,到2020年,超過50%的企業應用將通過hpaPaaS平臺搭建。
云服務商為何擁抱低代碼?
為應對新型冠狀病毒疫情構建應用是低代碼/無代碼軟件發揮優勢的獨特案例,但低代碼/無代碼平臺軟件正在迅速成為科技和云計算巨頭之間激烈競爭的領域。
谷歌云在低代碼方面進行的布局極其縝密。
2月27日,Unqork獲得了5100萬美元的融資,由谷歌的母公司Alphabet投資基金CapitalG領投。Unqork CEO Gary Hoberman表示,最新一輪的融資使Unqork的總融資額超過了1.6億美元。
Unqork總部位于紐約,專門開發企業保險和金融服務的無代碼平臺。Unqork提供了具有拖放界面的云托管開發平臺,使用完全無代碼的可視化工具,使客戶能夠快速、經濟高效地創建和管理復雜卻功能性強的軟件。
除了投資Unqork,2月4日谷歌云還收購了被稱為最大的無代碼軟件開發商AppSheet,這家創建了8年的公司致力于開發無代碼移動應用的構建平臺。雙方沒有對外公布收購價格。
通過收購AppSheet公司,谷歌云可以為用戶提供一種無需編寫代碼即可構建移動應用的簡單方法。它通過從電子表格、數據庫或表單中提取數據,并使用字段或列名稱作為構建應用的基礎。這項收購有助于企業授權數百萬公民開發人員更容易地創建和擴展應用程序,而無需專業的編程技能。
據稱,AppSheet可以與谷歌云平臺Google Sheets和Google Forms集成在一起,還可以與其他工具一起使用,其中包括AWS DynamoDB、Salesforce、Office 365、Box等。谷歌公司表示,交易完成后,它仍將繼續支持其他平臺。
只需要寫少量代碼、甚至不用寫代碼的開發低門檻,讓宜搭成為阿里巴巴內部的“網紅”平臺。作為SaaS加速器中的重要模塊,宜搭是阿里巴巴企業智能事業部研發的SaaS企業應用構建平臺。只需要通過簡單的組件拖拽與配置,就能完成業務應用的搭建。
在阿里內部,目前有10%的流程表單類應用是使用宜搭搭建出來的,宜搭每天的使用量覆蓋了阿里集團30%用戶。
不需要申請應用、代碼庫、線上運維,甚至不需要開發、測試,整體效率就可提升10倍。業務人員在不依賴于技術團隊的情況下,就可以快速進行業務的開發、創新和試錯。
在阿里外部,阿里生態企業也正在通過宜搭,享受著便捷高效的數據管理與業務工作流程管理。
以大麥網為例。過去,大麥網主要通過傳統的郵件形式進行企業管理與運營,工作效率有限。但如果重新開發一套完整的OA系統,從需求排期、調研、編程開發、測試到上線,整個周期都需要投入大量開發資源,耗時耗力。
去年,大麥網的業務人員通過宜搭,在極低開發的情況下,自發完成了流程搭建。并且在搭建過程中,遇到需求變動,也可進行靈活修改。
目前,大麥網通過宜搭搭建的相關應用近40個,涉及法務、財務、IT、安全、業務等多個領域,影響大麥網近七成員工。
被微軟CEO Satya Nadella稱之為“微軟2019年及以后最大的賭注之一”的微軟Power Platform平臺也是一款面向所有企業員工的低代碼/無代碼工具,它和Office 365、Dynamics 365一起作為微軟在Azure上所做的工作的核心。
微軟全民應用開發平臺全球副總裁Charles Lamanna介紹,Power Platform是微軟專門針對企業用戶智能云開發出來的一個非常關鍵的產品和平臺,是企業實現數字化轉型重要工具。
在微軟內部,現有數萬個應用是由自己的員工通過Power Platform來開發的。統計數據顯示,每個月微軟會有10萬員工在用Power BI做數據的分析,有8萬員工用Power Apps來編程自己的應用,有3萬員工用Power Automate來實現流程的自動化。
據Lamanna介紹,財富500強企業中,97%的企業都在使用Power Platform,Power Platform每月活躍用戶數量達到300萬人,其中包括企業自己的員工開發者。
Power Platform的使用場景已經非常廣泛,包括有很多移動應用的開發。大型石油公司Schlumberge有一位非IT員工,用了兩天的時間就開發了一個無代碼應用,而這個應用為公司節省了750萬美元。
微軟原來的平臺就是以Windows、Windows Server或者像Exchange Server為代表的桌面平臺、數據平臺和企業級軟件平臺。
原來的生產力代表就是Office,現在通過多年的轉型,成功變成了Azure云計算,只不過掌管的是云端的海量的計算能力、存儲能力和網絡能力。
現在微軟說的是“四朵云”,Azure、Microsoft 365、Dynamics 365,以及Power Platform致力于為人們提供一個更加強大的數字化工具,其結果就是效率提高,成本降低,自動化增強。
因此,微軟CEO Nadella曾經在一次場合說Power Platform平臺將會是我們的“next big thing”。
每個云計算服務供應商都會在這一領域有所作為。阿里云、谷歌云、微軟云等的開發范式就已經改成了云原生的,隨著企業上云比例的加大,云原生應用將成為低代碼平臺的主戰場。這是云服務商加大低代碼/無代碼開發平臺上投資的主要原因。
企業和IT人員會成為贏家?
阿里云、微軟、谷歌云等云服務商與創新企業在低代碼/無代碼開發平臺領域的大戰遠沒有結束。
雖然越來越多的大型企業在公司內部應用低代碼/無代碼開發平臺,大部分企業在成本、效率等方面的應用效果還不錯, 但是并不是所有的企業和所有的員工適應低代碼/無代碼開發。
接受記者采訪的不愿具名的平臺提供商表示,采用低代碼/無代碼的企業必須具有一定的數字化基礎,企業員工也必須具有一定的能力??陀^來講,所謂低代碼/無代碼,并不是像大家從字面上看到,可以什么都不用學,就能夠開發軟件。
如果企業沒有數字化基礎,員工沒有對所從事的業務以及流程的深刻理解,根本無法生成應用軟件,更不可能對企業業務發展產生正面的作用。
其次,要對公司實際業務的痛點有深刻的認知,發現在財務、人事、銷售管理等方面最關鍵的痛點,新應用能夠解決這些痛點,否則開發的新應用將成為無源之水、無本之木。
第三,公司已經積累了一定的數據,比如銷售數據、人才數據、物流數據、財務數據等等,可以通過無代碼開發,更好的利用數據。
第四,個性化需求更強的公司,更容易利用低代碼平臺開發滿足自己個性化需求的應用。如
接受記者采訪的煙臺易水軟件有限公司創始人侯燦列舉了兩個無代碼開發的應用案例。
煙臺祥源教育培訓基地使用一款財務軟件多年,后公司業務擴展到園區管理。但是又不想從起爐灶,另搞一套系統。他們利用易水云平臺,無代碼設計出租賃管理系統,管理租戶、房屋,進行合同、內部資產、收費、退租等業務控制,即時租期到期預警,并和財務銜接,自動生成憑證等。
氣體行業是個特殊行業,業務復雜,個性化需求很強,業界的行業管理軟件都差強人意。鋼瓶的管理涉及隨氣出庫、回罐入庫、寄存出庫、寄存入庫、外借出庫、外借入庫、租賃出庫、租賃入庫,供應商外借出庫、供應商外借入庫、購氣自有出庫、購氣自有入庫,還有調撥出庫等多種業務。
易水云采用無代碼開發為主體架構,輔以內置函數和公式開發,把氣體行業的鋼瓶管理融入進銷存系統,并和財務、人事薪資、辦公系統一體化集成,成功把進銷存軟件行業化、個性化,并超出了其行業軟件達不到的功能和效果。
另一個備受關注的問題則是采用了低代碼/無代碼平臺的企業,IT人員會失業嗎?
如果公司要做低代碼/無代碼開發,公司的IT人員必須轉換,充當一個被稱之為標準化的角色。
IT人員不能僅僅滿足于自己會把房子造好,更多的出發點和利益訴求或者產品訴求,應該是如何把公司內部的數據資源、各種服務資源接口化、API化或者服務化。在服務化的基礎上,能用一些圖形的方式,以更加人性化、智能化的UI的方式,讓不懂軟件開發的人員可以像搭積木一樣調用。
這樣對于IT人員就有了新的要求,不能只滿足于會開發一個應用,而是要把公司現有的數據、流程、服務全都標準化,并打包成模組。
微軟中國CTO韋青說,微軟Power Platform里面有一個被稱為“皇冠上的明珠”的東西——CDS,Common Data Services,它有一個Common Data Model,是一個對于整個世界建模通用的而且是開源的數據庫結構。
如果先有一個CDM建模,再有一個CDS把這些服務都結合在一起,表面上體現的是一個Power Apps,微軟的Power Apps能變成一個應用的方式,可以是手機的Apps,可以是電腦的Apps,也可以是網頁來做這種應用。
所以說公司的IT人員如果不能趕上這個步伐,就沒有能力讓公司的其他人有這種能力。
低代碼/無代碼小宇宙爆發了?
經歷疫情考驗的低代碼/無代碼會不會是曇花一現?有沒有更遠大的發展前景呢?
首先,低代碼/無代碼能得解決傳統軟件面臨的挑戰。
軟件行業已經從一個獨立的行業,迅速演變成為其它各個行業提供技術平臺和管理工具的基礎性行業。
寧偉說,軟件行業和傳統行業的深度融合,既為軟件行業帶來了前所有為的發展機遇,也對軟件業帶來三方面的巨大挑戰:專業軟件人才的需求量急劇上升;企業大量的個性化需求,難以通過標準的軟件產品得到滿足;傳統純代碼開發的周期長/成本高,難以為繼。
為應對行業挑戰,低代碼開發如果能得到廣泛應用,將大大繁榮中國的軟件產業,對推動互聯網、大數據、人工智能和實體經濟深度融合等,都能做好良好的軟件支撐作用。
其次,未來的IT管理人員或者開發人員一定是云原生的開發思路嗎?
主打無代碼開發云平臺的煙臺易水侯燦接受中國軟件網的采訪時表示,易水云平臺已經實現或者支持云原生應用開發。無代碼極速搭建中輕量級的管理系統,2天甚至2個小時,普通文員即可自主完成。另外,AI加持云平臺,還內置了極致靈活的完整ERP系統應用,加快無代碼平臺的應用。
寧偉告訴中國軟件網,云原生開發受限于需要綁定的云部署模式,中國企業對其的接受程度據目前觀察來看還有待提高,但考慮到中國企業對云平臺的接受程度,因此很長一段時間內,低代碼/無代碼還是需要兼顧本地部署。
以葡萄城活字格低代碼開發平臺為例,作為一款開發工具產品,不綁定任何云服務。使用者可以用來開發部署在局域網內的本地應用,也能通過IaaS服務實現企業自主可控的云應用,為最終用戶帶來與云原生開發一樣的各種便利。使用者或企業可根據需求或傾向,進行兩種模式的自主選擇。對于低代碼/無代碼廠商來說,兩者都需全力支持,不可偏廢。
第三,世界將更快地轉向無代碼軟件。
低代碼和無代碼之間仍然存在區別,前者需要技術專業知識才能開發出一款應用程序,后者“真正迎合了普通用戶,任何人在無需給IT部門支持的情況下就能進行軟件開發。
接受記者采訪的不具名專家認為,世界將更快地轉向無代碼軟件。
無代碼軟件可能只需要員工接受幾天時間的培訓,雖然低代碼軟件對于技術供應商來說更容易構建,但無代碼產品集正在增加。如果能夠更輕松地構建應用,大多數供應商都不會自己去編寫代碼。
谷歌收購的AppSheet平臺上已經創建了180萬個應用程序。谷歌云正在將AppSheet與G Suite整合在一起,G Suite在制造業和供電等領域擁有許多非技術性的商業用戶。
中國軟件網認為,不管怎么說,低代碼/無代碼正向我們走來,正爆發出無窮的力量,讓程序小白秒變編程大神。
但是我們也希望大家不要生產一個錯覺:一個完全沒有準備好的人、公司就能做低代碼/無代碼開發,天下沒有這樣神奇的事情。
版權聲明:本文內容由互聯網用戶自發貢獻,該文觀點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服務,不擁有所有權,不承擔相關法律責任。如發現本站有涉嫌抄襲侵權/違法違規的內容, 請發送郵件至 舉報,一經查實,本站將立刻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