韓國的職場等級秩序也滲透進職場聚餐文化,員工經常在下班后三五成群小聚。 (姚萌/圖)
中國留學生馬源在韓國企業新世界國際工作兩年多了。
2019年秋季,馬源從首爾大學畢業后,在公采(校招)考試中脫穎而出,成為這家韓國企業的社員。
新世界國際隸屬于財閥企業新世界集團(SHINSEGAE)。在韓國財閥企業工作意味著穩定、體面和高收入。馬源能在新冠疫情暴發前夕進入財閥企業,她稱這是一件“幸運的事”。
但入職近三年后,馬源卻被韓國職場的前后輩文化和“論資排輩”現象壓得喘不過氣。
韓國的職場環境亟需改善。2022年5月底,74家韓國財閥企業和互聯網公司簽署了一項《改善企業文化和職場環境》協議,社會各方努力創造更開放、更包容的職場環境。
“這屆新人怎么不打招呼?”
“遇到新同事,我會下意識地問對方年齡和入職時間。”馬源告訴南方周末記者,年齡和資歷是韓國職場的潛規則。
入職最晚、年紀最小的員工通常是部門的“忙內”。這意味著,要承擔起部門內的“跑腿”“打雜”工作。比如,會議上做筆記、給團隊買咖啡、在聚餐時預訂餐廳、倒水或遞碗筷等。
初入部門時,馬源就是一名“忙內”。為了快速融入團隊,她記下了部門所有前輩的飲食口味和領導喜歡的餐廳。
“拿咖啡時,我會給每杯咖啡套上杯托、插上吸管。”馬源做得小心翼翼:為了保證咖啡的衛生,她還在撕吸管包裝時,會特意保留吸管頂端五分之一塑料紙。
“職場新人要會察言觀色”,這個觀念始于馬源參加的入職培訓。
她耳邊總會回想起入職培訓老師的叮囑:進電梯要幫前輩按電梯門,遇到任何人都要打招呼,出差時給領導打車、領導同車該坐在外側……
“這屆新人怎么都不愛打招呼?”當一名新同事被人力資源部門質問時,馬源聽聞后心里也“咯噔”一下。
通常,若是新員工做得不周到,韓國企業領導也不會直接點破,要么借他人之口傳話過來,要么當面委婉提醒“現在的孩子真不一樣”。
在傳統的韓企中,高管常常通過“精神訓話”,向下屬樹立權威。
英國記者麥克·布林(Michael Breen)在著作《新韓國人:從稻田躍進矽谷的現代奇跡創造者》描述了這樣一幕:在元旦假期結束的第一個工作日,韓國大農集團會長召集下屬,對他們大吼了半小時,就像心情不好的軍官在亂發脾氣。
大農集團會長事后向麥克·布林解釋,“如果我不這么做,他們就不會把我當回事。”
嚴格的職場等級秩序也滲透進職場聚餐文化。韓國企業高管將團建聚餐稱為“培養團隊凝聚力”,往往會在飯桌上透露出對個別員工的看法,但下屬依舊要畢恭畢敬地給領導斟酒、讓領導坐主位。
對愈演愈烈的聚餐文化,《韓民族日報》則認為,這對韓國上班族來說是一種“強迫集體娛樂”。韓國就業網站Job Korea對職場聚餐態度調查中發現,超過41%的上班族要“看領導的眼色”選擇是否參與聚餐。
“喜歡抽煙喝酒的員工,會把這種社交當做接近領導的好機會?!瘪R源說,不喜歡的員工只能“頭皮發麻”。
在等級秩序下,一些稍有資歷的“小領導”也時常對新人“打官腔”。
2021年,李英淑厭倦了韓國職場以權壓人、高強度加班,她從工作三年的韓國頭部游戲公司網禪(Webzen)離職了。
令她印象最深的是,同組有一名女生“忙內”,她每天下班前,必定會90度鞠躬對組內30位同事輪流說“我下班了,明天見”。
網禪公司是韓國互聯網巨頭Naver的下屬公司,講究扁平化管理,鮮少有“下班打招呼”的文化。李英淑打聽了解到,原來給每位同事打招呼是“忙內”的領導強制要求的。
“她的領導和她只差三歲,一個1992年(出生),一個1995年。”李英淑向南方周末記者說,她的領導真的很“老頑固”(kkondae)。
“老頑固”是2018年以來韓國職場中開始出現的一個流行詞,是指在職場永遠相信自己對、別人錯的高年資者。后來,“老頑固”逐漸演化為與年齡長幼無關,更多是一種優越感爆棚的心態。
“在韓國職場,員工等級和工作年限成正比,只要稍有一點資歷的人,都有可能成為‘老頑固’?!表n國首爾大學心理學教授郭錦珠還援引該國求職網站Saramin的數據說,71%的在職韓國人認為,其所在公司存在一名以上年輕的“老頑固”。
“四五退、五六盜”
34歲的金鐘完的部門里也有兩名“老頑固”,時常對他的工作指手畫腳。但每當觀點出現分歧時,金鐘完會選擇接受前輩的觀點,或是保持沉默。
“服從前輩”“避免成為異類”,畢竟是韓國職場的生存法則。
“反駁他們會顯得我不懂禮貌,也會讓接下來的工作更難推進。”金鐘完告訴南方周末記者,他常勸自己,“反正下班后不會再見到前輩,我還能忍”。
2022年3月,經過韓國政府組織的培訓后,金鐘完應聘成為韓資跨國牙科企業Sun Dental的一名軟件管理師。
這家企業的氛圍較為傳統,職場等級制度分明。入職三個月來,金鐘完僅在一次部門全體大會上見過一面高層領導。
“如果沒有明確原因,上班時間最好不要離開工位,人事部門會派人巡查?!苯痃娡臧l現,新公司的考勤嚴格、加班頻繁。
盡管這份工作的薪資比前一份翻了一番,達到每月400萬韓元(約合人民幣2萬元),但是,金鐘完的隱形加班時間變得越來越長。
“早八晚五”的工作時間常常拖到晚上九點半,待他開車從京畿道開回首爾時,時鐘往往已經指向了十點,“忙的時候,周六也不能休息”。
此前,金鐘完一度在新冠疫情中被裁員,他不求在新公司能快速晉升,只希望能保住飯碗。
韓國的職級體系從低到高大致可分為:社員、代理、科長、部長、次長、理事和會長。在韓國職場穩步晉升絕非易事,“論資排輩”是韓國職場晉升的先決條件。
在馬源工作的新世界集團里,社員升代理、代理升科長均需在原崗位工作滿三年,通過晉升面試后才有機會升職,月工資會同步升高兩三千元人民幣。
“科長升部長就很難升上去了,先得做滿6年,年資到了都有面試機會,過不過就不一定了?!瘪R源說,她暫時沒看到公司里有人提前晉升,“誰的業績突出,公司只會多發給他一些獎金?!?/p>
工作五年后,金虎林也悟出了韓國職場晉升的規律,“越往上晉升,職位越少,除非你特別優秀或是有人脈。”
在不少韓企中,如果到了一定年齡,沒有升到對應的崗位,即便手里還有一定權力,但職級也會被降成普通職員。
韓國的法定退休年齡是60歲,韓國職場素有“四五退、五六盜”的說法,很多上班族會選擇在45歲提前退休,如果堅持到56歲就是“強盜”。因此,除了公務員和國企員工,韓國人很少在私營企業工作到60歲。
“45歲前后退休是大多數韓國人的選擇。”金虎林告訴南方周末記者多數韓國職場人的盤算:中年人升職無望,自尊心備受打擊,也沒有機會跳槽去更好的公司,倒不如拿一筆按年累計的退職金,去做小本生意。
在韓企政策助推下,“提前退休”現象也越掀越猛。2021年,韓國KB銀行將員工申請“名譽退休”的年齡擴寬到40歲。韓國《亞洲日報》還報道,除了退職金、養老金外,多數企業承諾會付給主動離職的“名譽退休”員工一筆慰勞金。
如今,金虎林是韓國房地產DK集團下屬裝修公司的一名裝修代理,“如果不犯錯,升到部長,我就算到頂了?!?/p>
32歲的金虎林就盤算著,如果晉升無望,就拿著退職金開一家小型裝修公司。
“老一輩沒給青年一個公正的機會”
韓國職場的等級制度被認為源于“長幼有序”的儒家文化。
“在儒家文化里,年長者總是充滿智慧,(晚輩)應該傾聽長者的話?!笔谞柎髮W心理學教授郭錦珠說。
年齡也是韓國社會運轉的規則之一。不論在職場還是學校,“你多大了”總是韓國人見面的第一句話,郭錦珠說,這決定著彼此交往是用“敬語”還是“平語”。
“服從權威”的財閥企業管理制度,也加深了韓國職場的等級秩序。上世紀60年代,樸正熙政府主導實施“出口第一”“貿易立國”等外向型經濟政策,三星、現代、SK、LG等大型企業借勢起飛,創造了長達二十多年的“漢江奇跡”。
美國作家杰弗里·凱恩(Geoffrey Cain)在專著《三星崛起》中將三星的管理風格總結為“軍事化、大男子主義、不容犯錯”。
如今,韓國企業的新老員工尚未完全交替,年長者依舊掌握著多數權力。2021年7月,據韓國企業分析研究院Leaders Index統計數據顯示,50歲以下高管的人數僅占總員工的24.7%。
“50歲以上的‘86一代’掌握了過多的權力和財富,他們擠占了年輕人的(晉升)空間?!表n國西江大學社會學教授李哲承在其著作《不平等的世代》中分析。
“86一代”是指出生于上世紀60年代、求學于80年代的人,其享受了“漢江奇跡”帶來的就業機會和高工資增長。但1997年亞洲金融危機來臨時,韓國經濟高速增長戛然而止。
金融危機后出生的韓國年輕人被稱為“經濟危機世代”,普遍面臨著就業機會減少、韓國終身雇傭制度被打破、收入兩極分化的勞動市場。
時至今日,“經濟危機世代”對就業不平等仍持悲觀態度。2022年2月,韓國市民團體“職場霸凌119”發布的問卷調查顯示,75.1%的受訪者認為“老一輩沒有給青年一個公正的機會”,還有超過五成以上受訪者認為“2022年的青年就業情況會更加惡劣”。
逃避“論資排輩”
“普通員工坐在辦公桌前無所事事,等待老板下班,只因為他們不能在老板下班前先下班?!泵绹锻饨徽摺吩谖恼轮懈袊@,韓國職場的等級制度浪費了大量時間。
在2017年經合組織(OECD)的一項調查中,韓國人均工作時間也位列成員國第二名。
新人對前輩的絕對服從扼殺了企業的活力。韓國《亞洲日報》批評這一現象:各部門間缺乏溝通,“抱團”現象嚴重,導致企業高層只關注業績、忽略個人感受。
“命令與服從”的特權文化甚至引發了多起職場霸凌(Gapjil)事件。2018年11月,韓國未來科技公司前董事楊金浩被曝“欺凌員工”。
他當眾對一名普通員工甩巴掌,并猛擊后腦勺、逼其下跪。施暴的原因僅僅是該員工在論壇上吐槽對公司的不滿。
論資排輩的文化以及壓抑的職場氛圍,也讓大量海外精英人才不愿融入韓國社會。2011年,首爾大學曾以年薪900萬人民幣聘請諾貝爾經濟學獎獲得者托馬斯·薩金特為教授,但僅半年任期后,薩金特便選擇回美國。
大企業和中小企業的發展不平衡,也擠壓了年輕人的求職空間。
在韓國招聘市場上,九成以上的中小型企業聘用了80%的就業人口,而十大財閥企業的職工只占就業人口的3%。
財閥企業的入職門檻頗高。三星企業的入職考試(GSAT)被稱為“韓國小高考”,每年報名人數近10萬,但錄取名額4000,入職率僅為4%。
財閥企業向來以優厚的薪資福利、完善的晉升機制等吸引了大量求職者。韓國中小企業在薪資待遇方面對就業者明顯缺乏吸引力,在員工培訓等人力資本方面的投入也不足。
在2021年韓國統計局就業數據中,超過62.8萬韓國人放棄就業,創下2014年以來的新高,未找到理想工作的畢業生往往選擇待業或者做短期實習。畢業已三年的申旭(化名)至今仍未找到工作,但他有兩份公共機關的短期實習經歷。
“我找不到合適的正式工作,也不能待業在家,只能暫做工資水平更低的實習工作?!鄙晷裾f,受新冠疫情加劇的經濟不景氣影響,他已經放棄了到私企就業的想法。
目前,他正在準備國家公務員考試。一些年輕人厭倦了職場上的“論資排輩”,選擇遵循個人意愿生活。
“個人成長空間很重要,企業的名氣和規模倒是其次?!眱赡陜?次跳槽的樸秀珍(化名)說,韓國財閥企業確實是不少人的選擇,但真正進入職場后,每個員工能做的事很有限。
韓國求職網站Saramin對青年離職率的調查也發現,每10名40歲以下的年輕員工中,就有3人在工作不到5個月時選擇離職。
如今,年輕員工越來越重視工作中的“個人滿意度”。與父輩明顯不同,前者對于職場的忍耐力更低。
老財閥革新“搶人才”
互聯網企業也成為不少韓國大學畢業生的理想工作崗位。在職業門戶網站Job Korea的“夢想雇主”調查中,韓國即時通訊軟件公司Kakao連續兩年成為大學畢業生的首選就業企業,取代了三星等財閥集團。
2021年,Kakao創始人金凡秀也以凈資產135億美元,超過三星太子李在镕的123億美元,金凡秀成為寒門出身的科技企業家超越財閥家族的典型例子。
韓國財閥企業的“論資排輩”格局正在悄然變化。
“就叫我鐘熙?!?022年4月,60歲的三星聯席CEO韓鐘熙在首次會議上說,他希望跟員工間互稱姓名,而不是“冷冰冰的頭銜”。
2021年末,三星電子推出《面向未來的人事制度改革方案》。該方案旨在打破以往的資歷制,重用年輕人才,盡早實現公司高層年輕化。
三星電子提拔了198名30歲至40歲的年輕高管,擔任副總裁和執行副總裁等職務。另外,該企業還任命了17名外籍或女性員工擔任高管。
“我們希望招募有才華的人,無論他們出生在哪或就讀于哪所大學。”韓國樂天集團副總裁李康勛也公開“人才新政”。
樂天集團還放棄了以“員工忠誠度”為標準提拔員工的傳統制度。彭博社報道說,在人才招聘層面,樂天集團也不再對求職者的家庭背景進行詳細背調。
為了留住人才,SK海士立在年輕員工對薪酬體系表達不滿后,補償了10個月的基本工資作為獎金。
搜索引擎Naver、通訊軟件Kakao和電商Coupang等公司承諾在職場晉升上“任人唯賢”,尊重員工的個體需求和個人想法等。
韓國政府也推出了普惠面更廣的勞動者保護政策。2021年7月1日修訂實施的《勞動基準法》規定,所有企業實施52小時周工時制。早在三年前,韓國還開始施行《禁止職場欺凌法》。
但在Naver下屬公司工作三年后,李英淑依舊能感受到“論資排輩”的現象,“年輕人的思想是越來越開放了,高層領導或許會根據大環境調整職場要求,不過,他們的傳統思想還是很難改變?!?/p>
南方周末記者 顧月冰 南方周末實習生 程程
版權聲明:本文內容由互聯網用戶自發貢獻,該文觀點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服務,不擁有所有權,不承擔相關法律責任。如發現本站有涉嫌抄襲侵權/違法違規的內容, 請發送郵件至 舉報,一經查實,本站將立刻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