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質量新聞網訊 近日,青海省市場監管局會同省教育廳、省科技廳等7部門聯合印發《青海省高校和科研機構存量專利盤活工作實施方案》(以下簡稱《實施方案》),全面啟動高校和科研機構存量專利盤活工作。
《實施方案》全面貫徹落實國務院辦公廳《專利轉化運用專項行動方案(2023—2025年)》部署,緊扣該省打造生態文明高地、建設產業“四地”優勢,旨在充分發掘和利用高校、科研機構存量專利潛在價值,大力推動專利轉化和產業化,加快創新成果向現實生產力轉化,為該省經濟社會發展注入新的活力。
《實施方案》明確了四項重點任務,一是全面盤點,構建高校和科研機構存量專利基礎庫。選取青海大學發揮典型帶動作用,率先開展盤點工作,力爭3月底前完成全部存量專利盤點入庫工作。省內其他高校、科研機構于年底完成存量專利盤點入庫。二是市場評價,豐富完善專利轉化資源庫。組織省內知識產權示范優勢企業、專精特新企業等經營主體對存量專利的產業化前景、技術改進需求和產學研合作意愿等進行評估,建成青海省高校和科研機構可轉化專利資源庫。三是分類施策,推動高價值專利落地轉化。基于供需雙方評價形成的可轉化專利資源庫,按產業領域細分,組織高校、科研機構與企業開展對接推廣、技術驗證和熟化、路演推介、交易撮合等活動。鼓勵高校和科研機構采取開放許可方式,降低企業承接專利、實施轉化的風險和成本。四是精準對接,以市場需求為導向做優專利增量。支持高校、科研機構建立專利申請前評估機制,落實財政資助科研項目形成專利聲明制度,聯合企業開展訂單式研發和投放式創新,布局更多符合產業需求的高價值專利,切實從源頭上把控專利質量,促進高價值專利的產出和實施。
下一步,該省將圍繞“推動一批高價值專利實現產業化”的目標,堅持“邊盤點、邊入庫、邊推廣、邊轉化”的思路,做好統籌協調和服務指導,深入推進專利轉化運用專項行動,從盤活存量和做優增量兩方面發力,下好高校和科研機構存量專利盤活“先手棋”,切實將更多的符合該省產業發展的專利資源轉化為新質生產力。(供稿:青海省市場監管局)
版權聲明:本文內容由互聯網用戶自發貢獻,該文觀點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服務,不擁有所有權,不承擔相關法律責任。如發現本站有涉嫌抄襲侵權/違法違規的內容, 請發送郵件至 舉報,一經查實,本站將立刻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