歲序更替,華章日新。回望2023,對中國內地高校而言,是一個豐收年:2023年1月1日至12月31日,中國內地共有93所高校作為通訊作者單位在三大頂級期刊Cell、Nature、Science發文276篇。其中,四川大學發文8篇,包括Cell論文2篇、Nature論文4篇、Science論文2篇,發文總數并列中國內地高校第11名,也是14所實現“CNS大滿貫”的高校之一。
Cell、Nature、Science(簡稱CNS)是國際學界公認的三種享有最高學術聲譽的生命科學、多學科國際頂級學術期刊。三刊論文受到世界各國廣大科技工作者的極大關注,在目前我國世界一流大學與世界一流學科建設中,對指導中國高校提高自主創新能力和學術水平有著重要的應用價值。CNS論文是衡量中國高校原創性重大理論和創新性科技成果產出水平的重要標尺,四川大學2023年作為通訊作者單位發表8篇CNS論文,展現了學校強勁的科研實力。
2023年,是四川大學加快推進“雙一流”建設的關鍵之年,這一年,全校師生凝心聚力、團結奮斗,用實干譜寫了高質量發展的嶄新篇章!
習近平總書記強調,科技是第一生產力、人才是第一資源、創新是第一動力。這一年,學校持續實施人才強校戰略,內培外引高層次人才,求賢若渴、聚天下英才而用之的良好氛圍日益濃厚,新增國家級高層次人才92人、總數達760人。王玉忠院士、王紅寧教授榮獲第三屆全國創新爭先獎,張旭教授、楊勝勇教授入選“新基石研究員”項目,戴峰教授榮獲“科學探索獎”。
在人才的支撐引領下,2023年學校不斷加強有組織的科研,研究制定“雙高計劃”,持續深化校地企合作,打造高水平科研平臺,大力推進理工醫內涵發展和“創新2035”先導計劃,優化創新土壤,科技創新能力不斷提升。
學校到校科研經費實現穩步增長、科研項目取得新突破、科研基地建設成效顯著、科技成果成績優異,服務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強能力不斷提高。
——獲準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項目首次突破700項,牽頭獲批國家重點研發計劃類項目28項,創歷史新高;
——順利完成3個全國重點實驗室重組,新增2個全國重點實驗室(共建)、1個國家級國防科技創新中心(共建);
——獲批國家醫學攻關產教融合創新平臺;
——新簽產學研合作項目總經費22.7億元,創歷史新高;
——2022年度科技成果轉化總額居全國高校第5名;
——以第一單位在Nature、Science正刊上發表論文5篇,以通訊作者單位在Cell、Nature、Science正刊上發表論文8篇。
同時,學校深入研究闡釋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取得眾多研究成果,文科高層次人才隊伍建設穩步推進,國家社科基金面上項目立項64項,蟬聯全國高校第一,人文社科科研經費創歷年新高,科研基地平臺建設取得新成績,高水平科研成果獲獎取得新突破,持續推動文化傳承創新,建強中華文化研究院取得實質性進展,服務國家戰略和地方經濟社會發展開創新局面。
2023年,全體川大人昂揚奮進,以實干實績交出高質量發展的滿意答卷。歲新人思進,新的畫卷悄然開啟。2024年,四川大學將繼續錨定中國特色世界一流大學建設目標,踔厲奮發、勇毅前行,進一步提升核心競爭力,加快推進學校高質量發展,為強國建設、民族復興作出新的更大貢獻!
關注“四川大學本科招生”頭條號,獲取更多精彩資訊!
本文部分素材來源:軟科、四川大學官微
版權聲明:本文內容由互聯網用戶自發貢獻,該文觀點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服務,不擁有所有權,不承擔相關法律責任。如發現本站有涉嫌抄襲侵權/違法違規的內容, 請發送郵件至 舉報,一經查實,本站將立刻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