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有”亮“四色” “五師”融“五范”(四有四亮是什么)

來源:【中國社會科學網】

習近平總書記強調:“百年大計,教育為本。教師是立教之本、興教之源,承擔著讓每個孩子健康成長、辦好人民滿意教育的重任。”教師教育是造就高素質、專業化、創新型教師隊伍的源頭活水,發揮群學之基、興學之要的基礎性、全局性作用。地方師范院校是提振區域經濟社會文化發展的精神高地,滋養延續一方文教事業興旺發達的學統文脈,為社會輸送源源不斷的教育事業生力軍。作為一所具有70年辦學歷史的地方師范院校,南昌師范學院與時代同呼吸、共命運,堅持社會主義辦學方向,扎根贛鄱大地辦教育,不斷與時俱進、守正創新,提升教師教育品質,凝聚內涵,凸顯特色,擦亮品牌,成為江西教育事業發展的“母機”和基礎教育人才培養的重要基地。

南昌師范學院以振興教師教育為己任,在教育強國目標中找準辦學坐標系,在師范院校方陣中找準發展參照系,圍繞“打造‘金色’教師教育,辦好人民滿意的南昌師范學院”這個主旋律,在生動教育實踐中思考、探索、回答“‘師范’究竟是個什么‘范’”這個辦好教師教育的根本問題,打好學校內涵式高質量發展系列組合拳。在承載師道精神的“文化范”方面,學校孕育“厚德修身、博學育人”校訓精神,畢業生在贛鄱基層傳承為師治學之道,弘揚尊師敬師文化,奉獻基礎教育事業。在彰顯教師育人的“規格范”方面,形成“師德師風鑄魂、創新創業育人、服務人民培根、報效國家圓夢”的教師教育辦學目標,以“師德、師風、師能、師技、師長”五方面職業要求為抓手,培養未來優秀教師核心素養。在創新人才培養的“方式范”方面,注重目標導向、實踐導向、成果導向,在“師范紅、師范情、師范力、師范味、師范美”五個方面引領師范生成長,用師范魅力激蕩高山大河,培育師者風范。

2021年,學校學前教育等3個師范專業首次成功通過教育部師范類專業認證,教師教育辦學成績得到專家組贊賞。專家組認為,學校堅守教師教育底色、守牢育人育才本色、彰顯服務基層特色、聚焦師德師風亮色,“四色”有機融合,打造“金色”教師教育,是一所有情懷、有擔當、有質量、有特色、有作為的本科師范院校。2022年,學校思想政治教育等6個專業分兩批次接受教育部師范類專業認證。專家組再次對學校教師教育辦學成績給予高度肯定,認為學校進一步增強辦學內涵品質,牢牢抓住金色教師教育是學校教師教育的本質特征和精神品質,培養師范生“腿上有泥、身上有汗、心中有愛、師能有長”的“四有”品質氣質,傳承學校獨具魅力的師范紅、師范情、師范力、師范味、師范美,努力展示教師教育時代品格和時代精神,成為江西教師教育的辦學樣本和新時代展現,揭示地方師范院校辦好人民滿意教師教育本質特征,為鄉村中小學培養一大批“下得去、留得住、教得好”的教師人才,在教師教育辦學過程中闖出一條內涵式發展新路子。

深度融合“四色”辦學理念

為解決師范性弱化、發展同質化等問題,南昌師范學院全面貫徹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對標新時代教師教育發展新要求,以高質量發展為主題,堅守應用型、師范性、地方性辦學定位,堅持走內涵式發展、特色發展之路,著力打造“四色”有機融合的“金色”教師教育。

一是堅守教師教育底色,聚焦教育發展源泉。習近平總書記指出,教師是教育工作的中堅力量。有高質量的教師,才會有高質量的教育。學校牢記教師教育是學校安身立命之本,堅守師范主業,賡續師范傳統,孕育“教學神圣、教師光榮、教育偉大”的師范文化,雖六易其名,但不改師范初心,師范專業數量占比超過54%,師范生數量占比超過60%。辦學70年來,學校涌現出周文英、李才棟、李曠、呂小薇、鄧志瑗、吳東興、袁牧等一批成就顯著卓越的“大先生”,獲得全國優秀教師、全國模范教師、全國教育系統先進工作者稱號180余人,培育教授、高級教師、特級教師等名優教師萬余人。他們奮戰在教育事業一線,成為學校教師教育辦學成果的亮麗名片。

二是守牢育人育才本色,優化人才培養方式。習近平總書記強調,要從黨和國家事業發展全局的高度,堅守為黨育人、為國育才,把立德樹人融入思想道德教育、文化知識教育、社會實踐教育各環節。學校對標“三全育人”要求,形成職前職后相貫通、研究與實踐雙向互動、高校與中小學協同發展,培養、培訓、研究、服務“四位一體”的教師教育體系;持續深化教師教育改革,構建“U-G-S(K)”教師教育共同體,用中小學、幼兒園鮮活教育實踐滋養大學教師教育改革創新成果,形成家校社協同育人機制;加強教師教育課程建設,推進課堂教學改革,強化“三習”實踐育人,持續優化產出導向教學質量保障體系,師范生培養質量穩步提升,獲省高校教學成果獎一等獎3項,二等獎6項。

三是彰顯服務基層特色,提升教育服務水平。《教師教育振興行動計劃》指出,要改善教師資源供給,促進教育公平發展。學校堅持服務地方經濟社會發展,深耕基礎教育一線,為基層輸送大批“下得去、留得下、教得好”的優秀師資,為均衡師資配置貢獻力量。學校通過將中小學教師職后培訓課程資源與師范生培養共享、組織師范生頂崗實習、置換培訓等方式助力教師及時了解基礎教育改革發展動態和中小學(幼兒園)對師范生培養的需求;遴選80余名中小學(幼兒園)名校長(園長)、名優特教師擔任兼職教師,并參與論證、優化人才培養方案,承擔教學任務;牽頭成立江西省教育學會教育管理專業委員會、中學校長研究會、小學校長研究會、幼兒園園長研究會,搭建中小學(幼兒園)教育管理干部與大學師生研討、交流、對話平臺,建設中小學教師與大學教師學習成長共同體,參與學校達500余所。

四是聚焦師德師風亮色,打牢立德樹人根基。《新時代基礎教育強師計劃》強調,要推進師德師風基地建設,推動師德師風建設模式探索、方法創新,發揮引領示范作用。學校秉承“育師先育德”理念,將育德導向融入師范生培養全過程,構建“五青思政 思政課程 師德課程 環境育德”的全過程、全場域、浸潤式師德教育體系,以“六大舉措”打造師德養成特色,即修讀一門師德課程、閱讀一批師德教育書籍、聆聽一次師德教育報告會、觀摩一次師德故事會展演、參加一次師德社會實踐活動、進行一次師德宣誓。學校師德師風建設成效顯著,被邀請在全省師德師風建設經驗交流暨重點工作推進視頻會上作交流發言。學校深入開展師德師風建設研究,獲批教育部師德師風建設基地研究項目。

有機貫通“四有”氣質品質

學校秉承“培養一個人才,振興一個家庭,造福一方社會”的辦學理念,注重培育學生改造社會精神,厚植學生服務基層情懷,提升扎根基礎教育能力,培養學生“腿上有泥、身上有汗、心中有愛、師能有長”的氣質品質,使“四色”有機融合的“金色”教師教育具備人文之美、情懷之美、鄉土之美。

一是腿上有泥,扎根基層。習近平總書記勉勵青年人“到基層和人民中去建功立業,讓青春之花綻放在祖國最需要的地方,在實現中國夢的偉大實踐中書寫別樣精彩的人生”。學校積極響應習近平總書記的號召,始終堅持“面向基層、服務基層”辦學宗旨,“學子來自基層、教師扎根基層、學成奉獻基層”成為學校人才培養最鮮明的標識與特色。在2022年學校建校70周年系列活動中,有關省領導充分肯定學校辦學成績,深情說道,南昌師范學院辦學有情懷有堅守、有特色有特點,培養的學子褲腿帶著泥,扎根鄉村,扎根山區,服務幼兒園,服務中小學,下得去,留得住,干得好。學校將師生扎根基層的感人故事創作成情景劇《到基層去》,以線上線下結合的方式在教學成果匯演上展出,受到廣泛好評。

二是身上有汗,奉獻教育。新時代人民教育家于漪指出,教育是崇高的使命,它需要我們全身心地投入與完全地奉獻。學校以培養“四有”好老師為目標,賡續紅色血脈,推進課程思政與思政課深度融合,做到以立德為根本,以育人為核心,強化師德養成教育,學生養成吃苦耐勞、甘為人梯的奉獻精神。為提升為人師表的儀式感、莊重感、文化感、歸屬感,畢業生離校前必須在師德館進行宣誓,樹立終身從教、終身無悔理念,系好邁入職場的第一粒“扣子”。一生只為一事來、扎根鄉村教育幾十年的“最美奮斗者”支月英老師是我校學子奉獻基層的優秀代表。為弘揚學校服務基層的優良辦學傳統,學校“青風學堂”獨立編導并演出了《支月英事跡專場故事會》等多部情景劇,激發學子奉獻教育的深厚情懷。

三是心中有愛,助人成才。偉大的人民教育家陶行知指出,真教育是心心相印的活動,唯獨從心里發出來,才能打動心靈的深處。心靈與心靈能溝通、靈魂與靈魂能碰撞,為愛使然。學校注重培養學生作為未來教師應有的風度風范,努力涵養學生胸懷“四愛”情懷:愛教育、愛職業、愛學生、愛國家。學校在教育教學改革中,通過課程引導、榜樣示范、實踐觸動,積極培育師范生的仁愛之心,樹立教育大愛;培養師范生對教師職業的愛,把師范生培養成為新時代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堅定信仰者、積極傳播者、模范踐行者;創新師范生培養模式和培養規格,培養師范生服務基層、扎根基層的執著和熱情,使學校成為滿足全省基礎教育需求、與同類師范院校錯位發展的基礎教育工作“母機”。

四是師能有長,站穩講臺。蘇聯著名教育家蘇霍姆林斯基強調,一個無任何特色的教師,他教的學生不會有任何特色。博學多聞,擁有一技之長,這是為人師表的基本要求。學校深化教師教育改革,把提高師范生職業素養作為提升人才培養質量的基礎性工作來抓,將備課說課上課聽課評課“五課”能力和班級管理能力、教研能力等訓練考核項目逐級進階式安排在四年學程之中,使師范生盡早更快成為實用有為的新時代人民教師。學生在國培計劃師范生頂崗實習置換項目和省教育廳等部門組織的省高校音體美師范生實習支教工作中表現優異,產生廣泛社會影響,受到基層中小學歡迎。

立體培育“五師”職業素養

學校堅持“五育并舉”,把握人才培養規格共性和個性之間的辯證關系,深入思考師范生培養規律,提出從“師德、師風、師能、師技、師長”五個方面培養師范生職業素養,培養過程實現“三個對接”,即培養目標與基礎教育師資需求及《中學(小學、幼兒園)教師專業標準》對接,培養規格(畢業要求)與《中學(小學、學前)教育師范生教師職業能力標準》對接,學科專業課程與《教師教育課程標準》《普通高等學校本科專業教學質量國家標準》及基礎教育課程標準對接,守牢師范人才培養準線。

一是立師德,鑄師魂。師德直接關系到人才培養方向,涵養崇高師德是實現教師促進個人發展與滿足國家需求相統一的核心要素。學校全方位構建引領型、浸潤式師德養成教育模式,形成“課內教學 課外活動”“理論教學 實踐鍛煉”“師德認識 實踐體悟”“課堂教學 校園文化熏陶”“紙媒閱讀 影視師德故事觀賞”立體化德育方式,有效促進師范生學習師德規范、提升師德修養、涵養教育情懷。“師德修養”課程獲江西省一流課程,入選江西省高校課程育人共享計劃;建成全國首創、高品質融入現代信息技術的師德教育館、師德文化長廊和以“立德、厚德、弘德”為主題的校史館,讓師德教育軟件與硬件互動、情景與體驗互融、過程與效果互促。

二是正師風,促學風。師風既包括教師個人的風度風范,也包括整個教師群體的職業風尚風氣。師風既是師德的外在表現,也是社會評價教師的直接依據。學校出臺《南昌師范學院師德師風負面清單及師德失范行為處理辦法(試行)》,充分發揮制度規范約束作用,建立師德師風違規問題通報制度,建立教職工師德師風檔案,考核結果存入個人檔案,作為今后教職工個人評價的重要依據。學校按照“抓規范、強引領、嚴約束、促成長”理念,堅持師德師風建設與校風學風建設一體化發展,做到正師風,促學風;肅校風,轉作風,營造“崇德尚學、善思篤行”的優良大學文化,為提高人才培養質量提供重要保障。

三是強師能,博育人。師能是教師從事教育活動的基本條件,是教師學識的重要體現,包括基本知識和能力等。學校以師范類專業認證標準為指引,面向基礎教育發展對師資隊伍建設提出新要求,確定專業辦學目標定位,在充分調研的基礎上,科學合理制定師范專業培養目標;緊扣師范生教師職業能力標準,設置師范生培養規格,將師范生畢業要求細化為可教、可學、可測、可評的知識、能力指標點,引導教師教和學生學;組織師范生頂崗實習、置換培訓,置換農村骨干教師進校脫產研修,既有效提高師范生教育實踐能力,又全面提升農村骨干教師教研與指導能力,讓師范生培養與教育實踐無縫對接,師范生職業能力持續提高。

四是提師技,嚴教風。師技即教師職業技能或技藝,它與教育教學能力密切相關,側重于職業能力的訓練和應用,是人們對師范中“教師范”的直接感知來源。學校重視師范生技能培養,投入6000多萬元建成師范生教學技能訓練大樓;構建“三習貫通、四年連貫”的師范生實踐技能訓練體系;實施師范生職業技能訓練與考核制度,以“師范生職業技能測試合格登記”方式監控師范生技能達標狀況;舉辦“紅五月”師范技能展示月活動,全方位展示師范生技能培養成果,助力師范生提高職業技能和綜合素養,這些都受到師范生歡迎。

五是展師長,教寓樂。師長即教師個人特長,這既可以體現在專業能力上,也可以表現在個人才藝上,它不僅能夠增加為人師表者的信心和魅力,而且更能為其職業生涯帶來無窮樂趣。學校在注重學生全面發展的同時,要求師范生必須學習掌握至少一門技藝或特長,培養一專多能的未來教師。學生可以根據自己的興趣愛好,練習書寫、表演、說唱、運動項目等,使自己既能站穩課堂,寓教于樂,又能愉悅身心,豐富生活。

多元塑造“五范”育人方式

“有師法者,人之大寶也;無師法者,人之大殃也。”學生成長成才離不開教師的關愛與引導,人一生中能遇到一位好教師是一輩子的幸福。學校牢牢樹立“教師是教育發展的第一資源”觀念,充分發揮教師的示范與引領作用,在“師范紅、師范情、師范力、師范味、師范美”五個方面引領師范生成長,持續改善教師育人方式,提升師范人才培養質量。

一是構建大思政教育格局,傳承師范紅。師范紅是中國心、革命紅在教師教育領域的體現與傳承,它主要體現在思想政治教育與德育方面。近年來,學校賡續紅色血脈,通過黨員帶頭、教師帶動、紅色基因引領等路徑,著力打造由“青藍講壇、青風學堂、青雨潤堂、青燭講堂、青影藝堂”構成的“五青”思想政治工作體系,形成“黨建引領、思政育人、德育鑄魂”的大思政育人格局,先后獲得全國黨建工作樣板支部培育創建單位、全國“五四”紅旗團支部、全國高校“禮敬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特色展示項目、教育部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精品項目、江西省“三全育人”綜合改革試點高校、江西省高校基層黨建“三化”建設標桿單位、江西省紅色文化宣講基地等榮譽和平臺。學校建立1個省級課程思政教學研究示范中心,擁有省級課程思政精品課程7門,出版《課程思政優秀案例選編》2輯,多名教師在省級高校思想政治理論課青年教師基本功比賽中獲得一等獎。

二是堅持服務基礎教育一線,永葆師范情。師范情即注重教育情懷在教師培養中的引領作用,這是教師培養的軟實力。學校堅持面向基礎教育一線辦學,促進基礎教育研究與社會服務相結合,連續多年編撰發布《教育藍皮書——江西基礎教育發展報告》;開展江西省、南昌市義務教育質量監測及增值評價;舉辦師范教育與基礎教育黨建工作論壇;連續7年編印《江西基礎教育參考》,連續5年舉辦江西省基礎教育四十人論壇,連續4年舉辦江西省學前教育高峰論壇。學校堅持職前培養與職后培訓相貫通,承擔教育部國培示范項目及省培、委培、援培項目,培訓學員遍布全國18個省、覆蓋江西11個設區市的100個縣(市、區)。培訓效果年年獲教育部、省教育廳及學員、專家好評。學校培訓江西90%的中小學校長和80%的骨干教師,連續承擔6期江西名校長培訓工程,為江西中小幼教師專業化發展和終身學習作出重要貢獻。

三是提高師資隊伍建設質量,鍛造師范力。師范力即培養教師時以教育智慧成就人,這是教師培養的硬實力。學校牢牢抓住師資隊伍建設這個關乎辦學質量的要素,加大人才引培力度,不斷優化師資隊伍結構。目前,學校高級職稱教師占比36.8%,博士教師占比22%,雙師雙能型教師占比44%,有國家級人才3人,省級人才28人,學術骨干155人。近年來,我校教師在江西省教師教學創新大賽、教學技能大賽等賽事中屢獲好成績。學校省級一流本科課程數量、省級教改項目立項率在江西省本科院校中名列前茅。科研項目申報年增長率保持在15%左右,教師隊伍建設質量持續提高,為學校教育事業發展提供堅實人才保障與智力支撐。

四是全面提升師范生綜合素質,彰顯師范味。師范味就是以卓越的教育風范、教師教育文化影響學生,它是教師培養綜合實力的外在展現。學校堅持以人才培養質量為王,充分發揮教師在育人中的主導作用,強化示范引領,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學生綜合素質持續提升。近三年來,學生在全國師范生教學技能創新大賽、“華文杯”全國師范生教學技能展示活動、全國師范生微課大賽、全國數學教育技術應用比賽等獲得國家級獎項達100余項。由11名師生主編主導主演的江西彩車“金色贛鄱”在慶祝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70周年大會上代表4600萬江西人民在天安門廣場參加展演,并榮獲“華美獎”。學生受邀赴巴基斯坦參加建國70周年慶典演出,赴印度尼西亞進行中國優秀傳統文化巡演。“一線生雞·金鳳筑夢”大學生扶貧助農創新創業項目代表江西省高校參加2019年全國大眾創業萬眾創新活動周,在2021年第七屆中國國際“互聯網+”大學生創新創業大賽榮獲金獎。

五是綻放“金色”教師教育魅力,傳播師范美。師范美即師范魅力,是教師教育在辦學價值追求、育人過程與育人成效上展示的強大吸引力。教育是“充滿愛、富于情、追求真、啟發善、塑造美”的偉大事業。師范之美,美在追求、美在情懷。學校守牢社會主義辦學方向,扎根贛鄱大地辦教育,培養的學生服務基礎教育和地方經濟社會發展,學生留贛就業人數比例達70%以上,從事教育行業人員比例超過50%。師范之美,美在品質、美在氣質。學校注重師范生職業素養,以“四有”好老師為目標,從“師德、師風、師能、師技、師長”五個方面培養師范生核心素養,學生形成“腿上有泥、身上有汗、心中有愛、師能有長”的品質氣質。師范之美,美在精神、美在文化。學校利用課程育人、實踐育人、管理育人、組織育人、環境育人、文化育人、家校社協同育人,成為江西省“三全育人”綜合改革試點高校、江西省紅色文化宣講基地。70年來,學校崇尚師范美、追求師范美、造就師范美、彰顯師范美、傳播師范美,形成強大的師范魅力、師范精神、師范文化,不斷豐富教師教育品質內涵,提高辦學影響力和社會美譽度。

經過長期實踐與探索,學校盤活教師教育發展的各項資源要素,堅持“六個相結合”的教師教育辦學經驗,形成“四有亮四色·五師融五范”的教師教育辦學特色,為教師教育增添時代內涵和發展成果。一是堅持堅守與傳承相結合,堅守教師教育主責主業,傳承師范精神與文化,“頂天”為國家培育良師,“立地”服務基礎教育需求。二是堅持引領與浸潤相結合,引領師范發展的準線與高線,浸潤學生成長成才的師范內涵與品質,打造師德師風教育范式,構建全過程、全場域式的師德教育體系。三是堅持突破與創新相結合,突破傳統路徑依賴,創新育人育才模式,形成能力導向的課程體系、技能導向的實踐體系和素質導向的養成教育體系。四是堅持協同與共享相結合,協同師與范、教與學,共享教育情與教學果,打通職前職后培養壁壘,建立研究與實踐雙向互動、高校與中小學協同發展,職前職后一體化教師教育體系。五是堅持內化與生成相結合,內化教育情懷,生成教育力量,對標師范類專業認證標準,完善現代教師培養體系,提升師范生綜合素質。六是堅持激勵與保障相結合,激勵師生奮發有為,保障資源投入,提升育人質量,形成爭先創優的干事氛圍和上下聯動的協同保障體系。

“學必有師,師范乃教育之母。”70年來,學校接受時代挑戰,挺立時代潮頭;執著教師教育,付出了努力,嘗到了甜頭;耕耘教師教育,播下了種子,收獲了希望。學校堅持“四色”有機融合辦學理念,貫通“四有”氣質品質,厚植“五師”職業素養,堅守“五范”人才培養方式,在融會貫通上下足功夫,在打造特色品牌上做足文章,用“金色”教師教育實踐書寫學校內涵式高質量發展新篇章。學校將繼續堅持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貫徹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高舉師范旗、走好師范路、干實師范事、做好師范人、遠揚師范名,矢志不渝賡續師范傳統、弘揚師范精神、厚植師范情懷、錘煉師范品格、涵養師范氣質、積累師范文化,做大做強教師教育,建優建強師范專業,培育復合型師范人才,不斷豐富教師教育內涵,凝聚教師教育特色,朝著建設一所高水平、有特色的普通本科師范院校而努力奮斗!

(南昌師范學院課題組 執筆:張艷國、劉潔、宋乃康、鐘成海)

本文來自【中國社會科學網】,僅代表作者觀點。全國黨媒信息公共平臺提供信息發布傳播服務。

ID:jrtt

版權聲明:本文內容由互聯網用戶自發貢獻,該文觀點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服務,不擁有所有權,不承擔相關法律責任。如發現本站有涉嫌抄襲侵權/違法違規的內容, 請發送郵件至 舉報,一經查實,本站將立刻刪除。

(0)
上一篇 2024年4月18日 下午8:44
下一篇 2024年4月18日 下午8:56

相關推薦

人妻av无码专区| 日本一区中文字幕日本一二三区视频| 成年女人毛片免费视频| 国产成人综合日韩精品婷婷九月| 亚洲欧洲国产成人精品| 一级做a爰片久久毛片唾| 第一次处破女18分钟高清| 扒开两腿中间缝流白浆在线看| 国产剧果冻传媒星空在线播放| 久久天天躁狠狠躁夜夜网站 | 国产大学生系列| 亚洲欧美日韩三级| av电影在线免费看| 欧美换爱交换乱理伦片试看| 国模无码一区二区三区| 亚洲欧美日韩综合俺去了| bwbwbwbwbwbw精彩| 日韩中文字幕在线一区二区三区| 亚洲AV无码久久| 日本在线小视频| 北条麻妃在线一区二区| 狠狠躁日日躁夜夜躁2022麻豆| 伊人久久大香线蕉综合爱婷婷| 欧美日韩一区二区综合| 亚洲免费闲人蜜桃| 日本特黄特色免费大片| 久久中文精品无码中文字幕| 娇妻借朋友高h繁交h| jizzyou中国少妇| 国产精品免费精品自在线观看 | 国产精品久久影院| 说女生二哈是什么意思| 国产va免费精品| 狠狠色噜噜狠狠狠狠69| 亚洲精品15p| 日韩欧美在线观看视频| 久久久久亚洲AV无码专区体验| 好男人影视在线WWW官网| 99精品国产高清自在线看超| 国产熟睡乱子伦视频观看软件| 色综合久久中文字幕无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