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近日召開的甘肅省蘭州市拓展新時代文明實踐暨深化農村移風易俗工作推進會上,紅古區新時代文明實踐建設工作取得的成績引起了與會人員的廣泛關注。
在推動新時代文明實踐中心建設過程中,紅古區充分整合資源,積極探索所站共建模式,豐富延伸“五部”實踐內涵,創新形成“五福”文明實踐品牌,更好地推動了文明實踐活動的資源共享、優勢互補。
“我們所下轄5個新時代文明實踐站,總人口達1.6萬人。”紅古區海石灣鎮新時代文明實踐所負責人張斌介紹說,結合區新時代文明實踐中心探索出的“七彩基地”“五部七員”“123456”蜜蜂精神,他們積極利用各類資源,打通“五大平臺”,作為經濟社會高質量發展和積極推進社會治理的促進發展項目部、民生保障服務部、民族團結連心部、和諧穩定參謀部、應急管理指揮部,分別為轄區群眾送上了家園福、奉獻福、文明福、綠色福、平安福這五福臨門大禮包。
第一個福是家園福,在整合農家書屋、文化廣場等資源建設文明實踐陣地的同時,海石灣鎮新時代文明實踐所在湟水河—大通河兩河交匯段實施了生態環境綜合治理項目,建成生態廊道4公里、口袋公園2處,力爭打造黃河上游生態治理典范。轄區海石灣濱河路的修建,成功打通了城市路網內循環。還有一所在建的獨立高中,建成后計劃為學生提供學位3600個。
第二個福是奉獻福,海石灣鎮新時代文明實踐所通過科學組建“9 N”志愿服務隊伍,建立志愿服務隊12支,常態化開展“我為群眾辦實事”實踐活動,今年共幫辦實事224件,群眾滿意度節節攀升。
第三個福是文明福,充分利用“我們的節日”廣泛開展群眾喜聞樂見的文藝文化活動,在轄區大力推行移風易俗,海石灣鎮海石村被評為“全省村規民約先進村”。同時,利用轄區虎頭崖村是全區唯一一個純回民村優勢,發揮民族團結連心部的作用,今年來開展了多次相關活動。
第四個福是綠色福,立足水源涵養區定位,全面落實河長制,全鎮13名河長全年巡河可達1500次。同時,在每周五、每月末積極推進大通路主次干道、濱河路、109國道和農村人居環境整治,建立綠色整潔的美麗家園。
第五個福是平安福,這是海石灣鎮新時代文明實踐所作為和諧穩定參謀部和應急管理指揮部的生動體現,他們針對轄區學校、建筑工地相對較多,及市場周邊三合一場所較多的實際,常態化開展安全生產檢查工作,今年未發生一起安全生產事故。
去年來,紅古區依托“五部”,進一步拓寬文明實踐的新路子。利用“文明實踐 促進發展項目部”促發展,聚焦構建和諧的政企環境、營商環境,組織成員單位發改、工信等部門,組建了促進項目發展的志愿服務隊伍,及時疏通營商環境中的各項難點、堵點、淤點,千方百計為企業搞好志愿服務,推動營商環境持續改善。
目前,各類政務服務事項承諾時限壓減為82.19%,網上可辦率為99.11%,全程網辦率為98.58%,“最多跑一次”事項占比達到99.84%。落實“領導包聯”“六必訪”“白名單”制度,全區26名縣級志愿者干部包聯64戶規上企業、限上商貿企業和農業龍頭企業,近900名志愿者包聯企業1350戶,協調幫助企業解決經營、項目用地、用水用電、資金短缺等痛點難點問題500余個。
利用“文明實踐 民生保障服務部”惠民生,依托“橙色民生服務實踐基地”和常態化開展“我為群眾辦實事”實踐活動契機,組織成員單位民政、人社、教育、衛生等部門,組建了民生服務保障的志愿隊伍,通過組織開展“553”為民興辦實事行動保障民生。
今年以來,組織志愿者參與“春風行動”等專場招聘活動23場次,新增就業3204人,勞務輸轉9623人,城鎮登記失業率控制在4%以內;25件省市區級民生實事有序推進,獨立工礦區紅古區人民醫院遷建項目、紅古區中醫醫院建設項目、社會福利院等一批民生工程加快實施,“結對幫扶·愛心甘肅”工程中,全區622名縣科級志愿者“一對一”結對關愛73名孤兒、490名困難重度殘疾人、108戶特困家庭,幫辦實事174件。
利用“文明實踐 民族團結連心部”凝人心,組織成員單位統戰、黨校、宗教等部門,組建了民族團結的志愿服務隊伍,成功創建了省級民族團結進步示范區,打造新型宗教活動場所建設示范點3處、宣傳教育場所17處,分級分類開展學習宣講和政策理論培訓2次170余人次、黨的民族宗教理論政策大宣講活動2次210余人次、“四進”活動130余場次,開展文藝匯演、文化交流、志愿服務等活動900余場。同時,發揮6個民主黨派志愿者社情民意聯系點作用,收集反映社情民意信息12條,完成全區71處宗教活動場所和53名教職人員審核備案工作,并主動參與文明實踐工作。
利用“文明實踐 和諧穩定參謀部”減風險,堅持和發展新時代“楓橋經驗”、浦江經驗,不斷推動建立行業化、個性化的和諧穩定參謀部,組織成員單位政法、信訪、交通、消防等部門,組建了促進和諧穩定志愿服務隊伍,開展矛盾糾紛排查、了解掌握社情民意,及時化解矛盾隱患。同時,發揮志愿者專業性行業調解委員會、個人調解工作室以及村(社)調解微信群的作用,為基層矛盾糾紛化解提供法律支持。倡導志愿者全面構建“1 5 2”安全生產體系,深化礦山、交通運輸、消防燃氣等13個重點行業領域專項整治和定期巡查巡檢,強化人防物防技防能力建設。
今年以來,志愿者參與排查調處各類矛盾糾紛1110件,調解成功1098件,成功率達98%以上。查改建筑工地、道路交通、危化品等領域安全隱患2600余件,建成智慧安防小區36個。
利用“文明實踐 應急管理指揮部”保安全,充分發揮各類志愿者的作用,組織成員單位應急管理、市場監管、行政執法等部門,組建了應急救援志愿服務隊伍,引導群眾精準掌握安全生產、防災減災和應急管理方面的政策規定,維護人民群眾切身利益,實現了政治理論學習和安全教育相融合,進一步增強了人民群眾安全防范意識。
同時,緊盯涉“路、建、危、礦、眾、火、特、新”八大重點領域,提高志愿者準確辨識風險,及時消除隱患,推進防災減災及應急處置的能力和水平。今年以來,共邀請安全專家10人(次),組織志愿者參與檢查各類生產經營單位320家(次),開展應急演練20場次、開展防災減災進社區進企業宣傳志愿服務活動80場次。
編輯:祁萬來
監制:包真
總監制:張富旺
版權聲明:本文內容由互聯網用戶自發貢獻,該文觀點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服務,不擁有所有權,不承擔相關法律責任。如發現本站有涉嫌抄襲侵權/違法違規的內容, 請發送郵件至 舉報,一經查實,本站將立刻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