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訪南方海洋實驗室副主任孫冬柏:醫工融合并非簡單相加,精準醫學大數據全鏈條平臺仍需突破

南方財經全媒體記者彭敏靜、馮玉怡 珠海報道

近年來,醫療技術領域的“醫工融合”成為最受矚目的方向之一,是醫療行業破局的重要途徑。

4月14日,由廣東省呼吸與健康學會、廣東省醫師協會中山大學主辦,中山大學附屬第五醫院承辦,中山大學孫逸仙紀念醫院協辦的大灣區醫工融合與成果轉化論壇暨醫學科研管理研討會在珠海舉行。南方財經全媒體記者專訪了南方海洋科學與工程廣東省實驗室(珠海)(以下簡稱:南方海洋實驗室)副主任、原中山大學常務副校長孫冬柏

“一個好的醫工交叉項目,需要具備模塊化、通用性、系統可升級和開放性等特點。醫工交叉必須以醫為主體、工為平臺。”孫冬柏表示,應大力推動新技術“從科研實驗室到醫學研究室或病床”的轉移轉化,重視醫工交叉人才的培養,促進醫工交叉的深度融合和共贏發展,基于大數據AI、先進光源等先進技術,加強醫學信息學的發展。

構建精準醫學大數據全鏈條平臺

南方財經:AI浪潮正席卷全球,你認為AI技術將給醫療健康行業帶來哪些變革?目前醫療領域大規模應用AI技術還面臨哪些痛點?

孫冬柏:大數據作為一種新興的研究范式,在信息時代為醫學精準診療提供了很大的助力。通過分析和處理海量的醫療數據,醫生和研究人員能夠更準確地識別疾病模式,制定個性化的治療方案,從而提高治療效果。此外,疾病都有很強的地域性,例如,基于美國人群隊列建立的乳腺癌預測模型,在中國并不適用。這種差異主要源于基因特點、地域環境以及生活習慣等方面的不同。因此,為了更好地適應中國人群,建立基于中國人的人均隊列數據顯得尤為重要。這不僅有助于深入研究發病機制,還能更準確地判斷健康狀態,并推動診療技術的發展。

隨著計算機技術、大數據和人工智能的不斷進步,我們有能力排除異常數據,發現疾病的普遍規律。人工智能的應用,特別是在疾病診斷和治療方面,使得我們能夠以更高的精度識別疾病,為患者提供更加精準的醫療服務。

南方財經:你如何看待醫工交叉融合在精準醫學領域的應用前景?

孫冬柏:醫工融合是推動精準醫學發展的必由之路。沒有工科技術的創新,就很難實現臨床醫學基礎醫學的進步。醫療檢測技術和設備的進步均源自理工科的創新成果。理科是方法學和理論的創新,工科是技術創新和工程實踐,然后應用到醫學領域,所以醫工融合是未來精準醫學的發展的必由之路。

例如,骨科和口腔科使用的生物醫用材料,以及基于納米技術的新型藥物載體,都展現了醫工融合的巨大潛力。未來,更深層次、更廣泛的醫工融合將為提高人民群眾的健康水平和生活質量提供更加優質的醫療服務,這是我們追求的重要目標。

南方財經:你作為一位有著豐富研究經驗的學者,這些領域的研究成果能為精準醫學提供哪些支持?

孫冬柏:目前我們在X射線光源已經有所突破。我們的目標是將光源設備小型化和實驗室化,使其能夠部署在實驗室乃至病房中。通過完善的輻射防護措施,這樣的設備能夠在醫院內推動轉化醫學、精準醫學的發展。還有諸如3D打印技術的發展,可以幫助醫生在髖關節手術前先獲取患者髖關節詳細的數據并制定個性化的治療方案然后利用3D打印技術制作出適合患者的新材料髖關節,再由醫生進行手術更換髖關節。先進的X光源實驗室設備能夠發揮重要作用。如果每家醫院都能配備這樣的設備,就能在不出醫院的情況下完成高分辨率的檢測。

南方財經:你提出要構建一個精準醫學大數據全鏈條平臺,目前全鏈條平臺的構筑有哪些環節存在瓶頸?你有何建議?

孫冬柏:目前,醫療健康大數據產業規模不斷擴大,但仍有很多堵點需要打通,需要有創新的體制機制才能突破。目前仍然存在很多難點、堵點,在醫療體系實現數據共享、樣本共享,還缺乏有償機制、信息安全機制的建設。

例如,數據的有效性以及如何定價,是一個非常專業、復雜的事情;還有數據的安全性,涉及個人隱私、商業秘密等問題需要解決。所以,建立全鏈條平臺仍然還有很長的路要走。但我認為這是未來發展的大趨勢、大潮流。特別是去年成立的國家數據局,出臺系列政策推動數字經濟、數字產業發展,在一定程度上將有助于推動精準醫學大數據全鏈條平臺的構建。

發力海洋藥物開發及海洋醫學研究

南方財經:南方海洋實驗室在推動醫工融合方面扮演了怎樣的角色?

孫冬柏:南方海洋實驗室主要圍繞海洋科學、海洋工程和海洋技術去開展科技創新和工程化產業化的工作。在醫工融合方面,南方海洋實驗室主要聚焦海洋藥物的開發以及海洋醫學研究。在海洋藥物開發方面,藍海科技產業園的重要方向之一是海洋藥物的研發和產業化。我們希望能夠向大海要新藥資源,如通過利用海洋生態系統中的真菌和其他生物資源,發現新型抗炎藥物等創新藥物。在海洋醫學研究方面,中山大學第五附屬醫院一直都支持南方海洋實驗室海洋科考人員在科考船上的健康保障,同時,南方海洋實驗室也一直支持中大五院和學校相關學院開展相關海洋醫學科研工作。

南方財經:南方海洋實驗室以及藍海科技產業園在海洋創新藥方面可以抓住哪些風口,有哪些發展機會?

孫冬柏:目前我國有關海洋生物藥物創新藥方面的開發還是一個比較新的領域,仿制藥仍然是主流。海洋生物創新藥未來會開發到什么程度,我們還沒有特別清晰的預見,但從個人感受來講,南方海洋實驗室擁有豐富的海洋生物樣本庫、先進的基礎科研條件,我們的海洋科考船可以為海洋生物科研獲取更多新的海洋物種提供“硬支撐”,為海洋創新藥物的研發提供了很好的條件。盡管目前海洋生物醫藥仍處于萌芽階段,我認為它是一個很重要的發展方向,相信海洋生物藥物的研發大有可為,希望能在助推珠海創新藥的發展方面貢獻科研力量。

南方財經:最近英偉達黃仁勛說,數字化與工程化是生物學的未來,你怎么看待這個問題?我們發展的終極目標是不是數字化、工程化?

孫冬柏:可以預見,未來科技創新范式會發生深刻變革,數字化、工程化、智能化會成為重要趨勢。舉個例子,現在南方海洋實驗室在研發珠海的黃立魚在怎樣的條件下生長出來的肉質最好,什么樣的情況下不會生病,或者魚生病后如何投藥。我們可以利用實驗室光源,把黃立魚做為種質資源,對其全生長周期進行監測,研究什么樣的環境下,魚能長得最好,它的蛋白質結構最好,從而構建“數字化魚”,這應該也是我們海水養殖的一個重要方向。

南方財經:在人才培養方面,你認為我們在現有的體制機制下應該如何培養更多的醫師、工程師等學科復合型人才

孫冬柏:很多年前,我們就有醫工結合交叉專業的人才培養,如人體工程學專業。通過人體工學生物力學等學科相結合,開發出人體工學椅,現在被越來越多人接受,具有廣闊的市場前景。還有近年來,中山大學開設了“醫學信息”相關專業,進行了很好的醫工融合發展嘗試探索。但是還不夠。要培養即懂醫學也懂工科的復合型青年人才,需要年輕人接受多學科的教育培養。目前高等教育領域醫工融合人才的培養還有短板,仍亟待加強。

更多內容請下載21財經APP

版權聲明:本文內容由互聯網用戶自發貢獻,該文觀點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服務,不擁有所有權,不承擔相關法律責任。如發現本站有涉嫌抄襲侵權/違法違規的內容, 請發送郵件至 舉報,一經查實,本站將立刻刪除。

(0)
上一篇 2024年4月18日 下午3:24
下一篇 2024年4月18日 下午3:35

相關推薦

练瑜伽的时候进入| 欧美精品综合一区二区三区| 午夜a级理论片在线播放| 精品无码国产AV一区二区三区 | 91综合久久婷婷久久| 国产精品日本一区二区在线播放| 99久久精品免费精品国产| 国产精品理论电影| 2020欧美极品hd18| 国产成人啪精品午夜在线播放| 陈冰的视频ivk| 国产亚洲综合一区二区三区| 美女被免费网站91色| 妖精动漫在线观看| 一级做a爰片欧美aaaa| 大肉大捧一进一出好爽视频动漫| gay精牛cum| 国产精品成人一区无码| 麻豆成人精品国产免费| 国产呻吟久久久久久久92| 美女张开腿黄网站免费| 午夜成人无码福利免费视频| 波多野结衣最新电影| 亚洲欧美综合另类| 最近中文字幕完整视频高清电影| 亚洲精品午夜久久久伊人| 潘多拉铂金刊33刊无圣光| 免费高清av一区二区三区| 精品国产91久久久久久久a| 国产r67194吃奶视频| 羞羞漫画喷水漫画yy视| 午夜老司机福利| 立即播放免费毛片一级| 免费jlzzjlzz在线播放视频| 狠狠干.com| 免费看男女下面日出水视频| 欧美精品videosbestsexhd4k| 亚洲国产精品久久久久秋霞小| 日韩一区二区三区电影| 久久久精品久久久久久96| 娃娃脸1977年英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