長江日報大武漢客戶端12月6日訊12月6日,長江日報記者從華中師范大學獲悉,由該校人工智能教育學部楊宗凱教授主持申報的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重大項目——“人工智能賦能教與學的理論與關鍵技術研究”正式獲批立項。這是該校首次獲批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重大項目,是該??蒲泄ぷ饕粋€重大突破。
華中師范大學教育大數據應用技術國家工程研究中心。
該項目由華中師范大學教育大數據應用技術國家工程研究中心、國家數字化學習工程技術研究中心牽頭申報,聯合北京師范大學、西安交通大學、浙江大學、中國電子科技集團公司第十四研究所等當前國內從事本領域研究頂尖的平臺與團隊共同開展項目研究。
該項目針對人機協同教學環境下的學習認知機理和教學適應性策略兩大科學問題,重點攻克教學場景感知、跨媒體資源理解、教學過程歸因關鍵技術,以打造人機互適教育新范式,突破新理論、攻克新技術、建立新測試,促進人工智能技術的發展,推進我國教育創新和拔尖創新人才培養,在發展具有中國特色信息化教育新形態的過程中發揮積極作用。
項目成員團隊多年來一直開展智能教育與個性化學習研究,主持相關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項目50余項,在中國科學、教育研究、Nature Communications、Computers & Education等國內外計算機、教育學等領域的一流期刊發表論文100余篇,獲得國家級教學成果特等獎、中國自動化學會科技進步特等獎、教育部科技進步一等獎、湖北省科技進步一等獎,以及全國杰出專業技術人才先進集體等獎勵。
近年來,華中師范大學對標國家戰略需求,深化體制機制改革,整合學科資源,成立人工智能教育學部,著力打造“人工智能 教育”領域的育人和創新高地,連續五年在國家自然科學基金教育信息科學與技術領域(F0701代碼)立項數排名全國第一,在智能教育基礎研究方面具有顯著優勢。
另據了解,武漢地區還有多所高校牽頭以及參與的項目也獲得2022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重大項目。由中國地質大學(武漢)牽頭,與北京大學、中國科學院地質和地球物理研究所等聯合申報的“地質微生物與地球重大環境轉型”項目;由云南大學牽頭,武漢大學、中科院生物物理研究所、首都醫科大學等聯合申報的“溶酶體穩態調控與相關疾病”項目;由中國農業大學牽頭,華中農業大學、吉林農業大學、西北農林科技大學、南京農業大學等聯合申報的“主糧作物重大真菌病害綠色防控的分子基礎”項目等等。
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重大項目旨在瞄準國家目標,把握世界科學前沿,根據國家經濟、社會、科技發展的需要,重點選擇具有戰略意義的重大科學問題,組織學科交叉研究和多學科綜合研究,進一步提升源頭創新能力,是國家自然科學基金最高級別的項目之一。
2022年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重大項目部分名單。
(長江日報記者胡義華 通訊員黨波濤 李卿)
【編輯:鄧臘秀】
更多精彩內容,請在各大應用市場下載“大武漢”客戶端。
版權聲明:本文內容由互聯網用戶自發貢獻,該文觀點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服務,不擁有所有權,不承擔相關法律責任。如發現本站有涉嫌抄襲侵權/違法違規的內容, 請發送郵件至 舉報,一經查實,本站將立刻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