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19日,中國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委員會(以下簡稱“基金委”)和比爾及梅琳達·蓋茨基金會(以下簡稱“蓋茨基金會”)宣布7項研究方案入選今年雙方的疫苗監管聯合資助項目,基金委也在官網發布了擬批準資助通知。
據悉,這些入選方案均由中國高校和研究機構主導,并與國際合作伙伴共同開展。每個方案將獲得基金委最高75萬元人民幣和蓋茨基金會最高12.5萬美元的資助。
資料圖片 圖據IC photo
該聯合資助項目由基金委和蓋茨基金會于今年3月30日宣布發起,旨在征集有關監管科學新體系、新工具和新方法的研究方案,以保障疫苗全生命周期的質量、安全性和有效性。項目重點資助四個方面的研究,包括提高疫苗治理效能的政策和路徑,疫苗管理體制改革和機制優化,評價疫苗效力、安全性和生產質量的新監管科學工具和新方法,以及疫苗上市后主動藥物警戒的創新。資助期限為3年(2024年1月1日~2026年12月31日)。
項目宣布時表示將最多資助8個研究,并鼓勵女性科研人員和45歲及以下青年研究人員申請。項目鼓勵申請人組建公共政策、法學、藥學等多學科交叉整合的研究團隊開展研究,將確認優先領域的具體問題,探索研究解決問題的方案,開發和驗證用于支持疫苗監管決策的新模式、新工具和新方法,以及政策建議整合在一項研究中。
據悉,聯合資助項目共收到29份合格的研究方案申請。經過中外專家組評審,基金委和蓋茨基金會最終共同選出7項來自中國多所高校的研究方案。
入選研究方案包括:全生命周期視域下中國疫苗治理效能提升的政策和路徑研究;全球協同發展視角下中國疫苗審評審批管理機制優化研究;基于監管科學mRNA疫苗評價的新工具、新方法、新標準研究;全面價值導向下疫苗快速研發、高效試驗與科學監管決策支持平臺及管理機制構建:基于公共管理視角;新發和突發傳染病疫苗的監管科學工具與臨床試驗設計規范研究;中國疫苗安全性主動警戒模式的構建與實證研究;用于疫苗冷鏈流通環節主動藥物警戒、符合WHO標準的新型疫苗瓶監測器(VVM)研發和使用現場評估。
其中,基于監管科學mRNA疫苗評價的新工具、新方法、新標準研究項目以新冠病毒mRNA疫苗為研究對象,旨在通過定性和定量方法完善疫苗管理體系;新發和突發傳染病疫苗的監管科學工具與臨床試驗設計規范研究項目旨在通過推動國際多中心疫苗臨床試驗,促進疫苗研發和審批。
近年來,中國疫苗產業發展迅速,國家藥品監督管理局已于去年第三次獲得世界衛生組織疫苗監管體系成熟度三級認證。據悉,中國已建成一套運行穩定、功能良好、覆蓋疫苗全生命周期的監管體系,鑒于中國在這方面的成功經驗,基金委和蓋茨基金會設立了這一聯合資助項目,旨在通過推動疫苗創新,提高疫苗的安全性和有效性,促進中國乃至全球疫苗產業的高質量發展。
蓋茨基金會表示,該基金會高度重視免疫接種工作,項目覆蓋從疫苗研發到產品分發等多個領域。該基金會致力于為研發拯救生命的疫苗提供持續支持,加快讓全世界有需要的人群使用負擔得起的疫苗。
紅星新聞記者 胡伊文 吳陽 北京報道
編輯 張莉 責編 任志江
(下載紅星新聞,報料有獎!)
版權聲明:本文內容由互聯網用戶自發貢獻,該文觀點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服務,不擁有所有權,不承擔相關法律責任。如發現本站有涉嫌抄襲侵權/違法違規的內容, 請發送郵件至 舉報,一經查實,本站將立刻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