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創原創新驅動平臺成立3年來,陜西省先后出臺深化科技成果轉化“三項改革”十條措施、加速高校成果就地轉化若干措施,助推高校科研成果落地轉化。
作價500萬元入股
智能網聯及自動駕駛技術完成轉化
長期以來,長安大學信息學院智能網聯及自動駕駛技術研究團隊深耕在智能網聯及汽車自動駕駛技術相關領域,先后承擔多項國家重點研發計劃、省部級重點項目。
如何讓技術實現持續轉化,是團隊一直思考的問題。2022年,借著“三項改革”的東風,長安大學信息學院智能網聯及自動駕駛技術研究團隊將智能汽車測試技術相關的2項發明專利和4項軟件著作權打包,以作價入股的形式作價500萬元完成科技成果轉化,轉化參股的企業陜西智能網聯汽車研究院有限公司于當年4月入駐秦創原總窗口,2023年6月,該團隊以4項發明專利和2項技術秘密與陜西重型汽車有限公司簽訂1200萬元的轉化合同。
華商報記者了解到,長安大學信息學院積極融入秦創原創新驅動平臺建設,車聯網與智能汽車測試技術相關科研團隊的多項科技成果以多樣化模式實現轉化落地。近三年來,相關團隊完成科技轉化合同金額超2000萬元。同時,學院相關科研人員在秦創原總窗口陸續創辦36家科技企業,累計獲得春種基金意向資助2000余萬元。
“校招共用”
打造智能無人船引領未來科技“浪潮”
作為具有多學科教育背景的國家級領軍類人才,西北工業大學教授沈賀多年從事無人系統自主感知與控制方面的研究,2023年,他入選秦創原引用高層次創新創業人才。在“校招共用”政策支持下,沈賀教授團隊與陜西歐卡電子智能科技有限公司(以下簡稱“歐卡智舶”)在無人船舶自動駕駛關鍵技術領域開展深度合作,通過“校招共用”計劃的推進,不僅實現了在強風浪擾動條件下聲吶點云的穩定獲取和運動補償,還成功開發了基于聲吶數據挖掘的信息提取與識別技術。
華商報記者了解到,歐卡智舶通過與沈賀團隊的緊密合作,推動了無人船技術的迭代升級與創新,如今歐卡智舶無人船已投放至10個國家、50多個城市、100多片水域,累計航行里程數達50多萬公里。
13家優勢單位
共建空天動力陜西實驗室
如何有效破解高校科技成果轉化中“不敢轉”“不想轉”“缺錢轉”難題?陜西空天動力研究院有限公司院長、董事長何國強找到了解決路徑。
在擔任西北工業大學副校長期間,何國強大力探索西北工業大學科技成果轉化“三項改革”,制定了職務科技成果單列管理、技術轉移人才評定、橫向科研項目結余經費出資等相關政策形成了科技成果轉化“三個三”西工大模式,成為全國科技成果轉化樣板并推廣試點。
作為航空航天領域的領軍人才,何國強積極對接西工大、省、市和高新區,創建集科技創新、成果轉化、人才匯聚和科技金融為一體的新型研發機構——陜西空天動力研究院有限公司,牽頭聯合省內高校、在陜航空航天院所等13家優勢單位共建空天動力陜西實驗室,開展航空宇航推進、材料與制造、空天能源、信息與控制等科學研究,增強空天動力產業鏈原始創新能力。目前空天院已形成1 8 X的發展構架,探索從科技創新到產業轉化的全科技鏈路發展模式,致力打造空天動力領域新質生產力生成能力。
解決“卡脖子”問題
校企深度協同研發5G毫米波器件產業
目前,前沿電磁材料技術與先進毫米波器件技術等核心領域一直被美國企業所壟斷,給我國5G毫米波產業發展帶來了一定挑戰。
在此背景下,西安理工大學自動化與信息工程學院副教授全威聚焦行業瓶頸,積極響應國家戰略需求與陜西益華電氣股份有限公司聚焦5G芯片中的毫米波無源器件這一基礎與核心問題,為益華公司開發了面向50GHz以內的毫米波無源器件技術,能有效補充5G毫米波產業鏈中可集成式毫米波無源器件這一重要環節,相關技術指標達到了國際先進水平。
華商報記者 白仲夏 馬虎振
來源:華商網-華商報
版權聲明:本文內容由互聯網用戶自發貢獻,該文觀點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服務,不擁有所有權,不承擔相關法律責任。如發現本站有涉嫌抄襲侵權/違法違規的內容, 請發送郵件至 舉報,一經查實,本站將立刻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