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日報·新湖南客戶端10月11日訊(通訊員 易松 鄒池顏)10月10日上午,岳陽市舉行岳陽綠色化工高新區科技成果轉化項目簽約儀式,市委書記曹普華,華南理工大學校長、中國工程院院士張立群出席并見證簽約,市領導黎作鳳、邱虹、謝勝、張世愚,湖南理工學院黨委書記盧先明、院長曾祥君,區領導劉正仁、劉勇,企業家代表等參加。
本次簽約共三個項目,分別為特種環氧樹脂、MOF催化劑中試、高流動性尼龍關鍵技術產業化合作項目。
特種環氧樹脂生產技術是湖南理工學院唐課文教授課題組近十年的研發成果,與岳陽興長化工股份有限公司達成了合作協議,該特種環氧樹脂具有催化劑廉價易得、產品色度低、環氧值高、低溫流動性好、可水解氯含量低等優勢,產品單價可達10萬元/噸以上,該項目的成功轉化,有望為岳陽市新增2個百億級的化工新材料產業。
MOF基催化劑的制備技術為華南理工大學李映偉教授團隊研發成果,與中國石化催化劑有限公司長嶺分公司達成放大制備及中試應用合作協議,與市售同類型催化劑相比,MOF衍生過渡金屬催化劑具有明顯的成本優勢,該項目的成功轉化,有望為岳陽市在精細化工和生物煉制領域開辟百億級創新賽道。
高流動性尼龍關鍵技術產業化合作項目由株洲時代新材、湖南理工學院、湖南現代石化協同創新研究院和湖南岳化新材料股份有限公司四家單位合作,可確保高流動尼龍改性原材料生產成汽車各種關鍵零部件,形成原材料到產成品的全產業鏈。
儀式上,劉正仁在致辭中表示,科技創新是提升區域核心競爭力的第一引擎,是引領經濟高質量發展的第一支撐。近年來,我們大力實施創新驅動發展戰略,通過開展“院士進園區”活動,助推聚仁化工等4家企業與高校簽訂了產學研合作協議;成立湖南現代石化產業協同創新研究院,孵化了7家新型化工企業落地;大力扶持“專精特新”小巨人、行業隱形冠軍企業發展,全區科技創新環境不斷優化,企業自主創新能力逐步提升,涌現出了一大批高新技術企業和高新技術產品。目前全區擁有國家和省市級各類創新平臺27個、高新技術企業63家、省級專精特新企業28家,2022年全區新增授權專利167件、高新技術產業產值達1221億元,成功入選省級創新型區。今天的項目,是明天的財富,更是未來的希望。此次科技成果轉化項目的簽約,標志著我區“產學研”合作進入了新的發展階段,更為我們延伸石化產業鏈條、提高石化產業附加值、推動石化產業高質量發展注入了創新活力、提供了科技支撐。我們將在市委、市政府的堅強領導下,以此次項目簽約為契機,倍加珍惜與華南理工大學、湖南理工學院、株洲時代新材料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的合作機遇,織密服務項目建設的“保障網”,更大力度集聚政策、資金、人才等創新資源和要素,為企業當好“保姆”、干好“保安”、做好“保健”,全力促進項目早日開工建設、早日投產達效;架設科技成果轉化的“高速路”,依托各類創新平臺,強化互動對接,拓寬合作模式,在更高層面、更廣領域與高校開展深入合作,讓更多的科研成果在云溪落地生“金”;持續打好科技創新的“攻堅仗”,大力實施高新技術企業倍增計劃,著力培育更多的“專精特新”小巨人企業,為岳陽建設名副其實的省域副中心城市貢獻云溪力量、彰顯云溪擔當。
張立群對所簽約的項目表示熱烈祝賀并就化工行業發展闡述了自己的見解。他表示,華南理工大學將以此次簽約為契機,同題共答,加快與岳陽“產學研”深度融合,繼續為岳陽綠色化工在科技創新、成果轉化作出新的貢獻。
版權聲明:本文內容由互聯網用戶自發貢獻,該文觀點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服務,不擁有所有權,不承擔相關法律責任。如發現本站有涉嫌抄襲侵權/違法違規的內容, 請發送郵件至 舉報,一經查實,本站將立刻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