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D:內審師修行與實戰
內部控制——根基腐爛的標志,基層“管理者”變成了“監督者”!
一、老家見聞
過年回老家,老人們討論一名剛卸任的村干部,沒有好言語。
婚喪嫁娶,不幫忙不說,還上門監督不讓放鞭炮,不讓辦喪禮,不讓燒紙!
還閑扯出一堆舊怨:以前誰家種大煙了(作藥材),誰家打麻將,誰家燒地鍋燒煤,誰家生二胎,都是那名村干部告的密,然后被罰款(錢交到哪了也不知道,反正不開發票)。
誰在微信群里有怨言,說某官員、說政府壞話,立馬被警告!
該他干的事兒,要么敷衍,要么不干!
鄰里糾紛,幫親不幫理!有村民需要村里開證明或其他事兒,他也百般刁難!
村里老人們的積怨之言,雖然未必都對,但折射出一種問題:很多基層干部好像只剩下“監督”職能了!
二、企業與政府機構是不同的!
歷史上就有“牧民”一說,人民都是羊,而不是主人,自然需要監管!
國家擁有暴力機構,不服從國家管理可以利用行政和軍事手段,民眾不得不服從!
但企業不同!
企業是一個開放平臺,人員、資金和技術都是會流動的,當你家腐爛,它們自然會轉移到更好的地方。
企業不是“權力”關系的集合,從“根”上說,大家只是一種契約下的“合作”關系。
領導與控制、指導與監督、服務與管理都需要平衡。
管理者對下屬提供指導與服務,下屬對上級提供對應的服從和尊重,這才是最有活力,最佳的“官民關系”!
三、管理者的價值
管理職能有:計劃、組織、人員管理、指導與領導、控制。
管理者與員工的關系,簡化后只有2個:服務與監督。
企業發展階段不同,管理者的價值也不同。
如果是初創企業,內部管理不規范,勞動者素質低,技術不成熟,風險靠人來把控,此時,基層管理者的價值就非常大。
他們需要有較高的組織能力,溝通能力,技術能力來培訓和指揮員工,促進業務推進。
當企業經歷過一段時間發展,制度流程規范了,技術成熟了,員工素質也提高了,如果企業還只是依照慣性運作,基層管理者已無太大價值!
隨著員工素質能力的提升,他們已經不需要管理者的組織協調、管理和指導,可以自行開展和推進業務了。
于是,基層管理者開始轉變身份,成為單純的“監督者”!
四、官僚化
當基層管理者轉變為“監督者”后,官僚風氣就已徹底成型!
基層管理者無法在技術、組織能力甚至思想上幫助或指點員工時,他們只能以“權”壓人,以“找毛病”來樹立權威,以信息壟斷式的“欺上瞞下”來穩固地位!
官僚化的最大危害就是管理層與底層割裂!
哪怕最高領導者很英明,但基層信息、基層業務已然變質,決策的參照依據本身都是腐爛的,如何能得出英明決策?
決策一旦出錯,監督的力量越大,企業腐爛的就越快!
五、跡象
1.基層管理者開始和自己屬下講“規矩”,用公司的獎懲制度來威脅自己的兵,語氣有時委婉:“這是公司的制度,我們要…..”,有時嚴厲:“你必須,不怎么樣下次我還罰你!”或者只做不說!
2.他們不再用探討的方式與屬下說話,而是:“這都是領導安排的,照做就行!”或“一切聽我的!”
3.“任何工作都要向我匯報,不能私自對接其他部門或員工!”
4.一開會就是管理者在講,在安排任務,屬下出現疑問或困難,他也只會說:“自己克服!”“努力”之類的。
5.任務一堆堆地往下壓,給員工的活兒越來越多,甚至自己手中那點兒少得可憐工作(計劃、預算、總結或PPT)也讓員工代勞,根本不理會員工的意見和抱怨,反正你完不成我就扣你績效。
6.故作深沉,與員工保持距離感,保持神秘感,向高管們學習如何培養“官威”!
7.不在技能上提升,開始鉆研“為官之道”,鉆研厚黑學!換位思考時,只對上不對下!
8.業務出問題了,在對待監管部門時,將責任全部推到員工身上,不是怕扣錢,而是為了維護自己的完美形象!
9.基層管理者根本不參與業務,完全是指揮和監督,平時的精力都用到了挑毛病上,天天研究如何去扣罰員工!
10.部門出了成績,企業只會獎或重獎管理者,不獎勵經辦人和基層員工!
11.下屬提出的一些專業問題或先進建議,自己理解不了或參與不了,那就抹除,不會往上反映。
結語
企業是不是在根兒上腐爛了?觀察一件小事就可知:部門業務,離開某一兩個對應的基層員工,什么都做不成,一點推進都沒有!
而離開了管理者,所有業務照樣順利開展!
不要把基層管理者與高層管理者混淆,離開高層管理者,業務都是可以順利開展的,這是對的。
還有一個特殊時期的跡象:疫情期間,很多基層管理者并不喜歡居家辦公!
因為:他們平時的工作就只有盯著手下干活兒,自己手里沒有任何實質業務,我們只要看下他們自己的工作成果,就知道他們是不是完全變成了“監督者”!
大潮退去,才能看清誰在裸泳!
關鍵,得用心看!
親,關注轉發喲!
版權聲明:本文內容由互聯網用戶自發貢獻,該文觀點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服務,不擁有所有權,不承擔相關法律責任。如發現本站有涉嫌抄襲侵權/違法違規的內容, 請發送郵件至 舉報,一經查實,本站將立刻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