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明網訊(記者 鄭芳芳)近年來,隨著非公有制經濟的快速發展,非公企業已成為我國經濟社會生活的重要力量,非公企業黨組織和黨員隊伍也不斷擴大。但是非公企業黨建工作仍然存在組織覆蓋難、作用發揮難、工作保障難等問題,一定程度上影響了黨建工作的成效,制約了非公企業的健康發展。為進一步增強非公企業黨建工作活力,提升非公企業黨建工作水平,多年來,溫州堅持問題導向目標導向、目標導向、結果導向,打出系列組合拳,有效激發了非公企業黨組織的活力,開創了非公企業黨建工作新局面。
產業鏈黨建聯盟助推企業高質量發展
產業鏈就是生命鏈。一直以來,溫州非公企業生產經營過程中都存在著上下游企業同步難、協調難、配套難等問題,對此,溫州市從2013年起就集中力量探索產業鏈黨建工作,2020年又進一步打造了升級版——“產業鏈黨建聯盟”,戰斗堡壘建在“鏈”上、服務保障抓在“線”上,全體護航全產業鏈健康發展。
從“各自為戰”到“全鏈聯動”。近年來,溫州市按照“1 X N”組織框架,即由1家龍頭企業或1個行業協會、產業園區黨委牽頭,X家鏈上企業黨組織參與,N家未建黨組織的鏈上企業加盟,組建覆蓋全產業鏈上下游的黨建聯盟。在此過程中,一方面,注重緊盯體系中“1”這個牽頭的龍頭企業、工業園區、行業協會等“關鍵少數”,通過派強黨建工作指導員或駐企服務員,安排黨組織書記參加市、縣兩級研修班、示范班進行專題培訓等,努力將牽頭單位打造成“黨建強、發展強”標桿企業(協會、園區),提升其凝聚力號召力。目前,124個牽頭單位中有83個被確定為市縣黨建示范點創建對象,由縣鄉組工干部直接駐點、加強指導;另一方面,注重以“精準”建強聯盟,既因地制宜選派縣(市、區)黨政領導干部、縣級涉企部門主要負責人兼任黨建聯盟“第一書記”,縣級涉企部門或屬地鄉鎮(街道)班子成員擔任秘書長,確保聯盟工作有人抓、抓得好。通過全面加強產業鏈(供應鏈)黨建聯盟建設,以往“各自為戰”現象逐步被弱化,“全鏈聯動”成為新態勢。
從“步調不一”到“同頻同向”。2020年,受疫情影響,絕大多數企業面臨復工復產難的困境。對此,溫州市堅持把助推鏈上企業盡快復工、搶抓生產作為產業鏈黨建聯盟最核心的任務,從“共”字入手,切實為鏈上企業提供更多適銷對路的服務。一是召集鏈上企業高管、黨組織負責人等“共研”各級黨委政府關于復工復產和惠企強企最新政策,引導鏈上企業依法依規復工復產、用好用足政策紅利;二是指導鏈上企業步調一致“共復”生產,確保不讓一家企業掉隊、斷鏈;三是確保鏈上企業訂單“共商”,實時掌握龍頭企業產能恢復和進度安排,及時對接配套企業,幫助合理安排訂單、有序組織生產,實現上下游企業生產同步、供需平衡;四是鼓勵鏈上企業資源“共濟”,引導備料充足的企業,將相對富余的原材料適量“拆借”給緊缺企業,幫助復工企業最大程度恢復產能;五是鼓勵各企業實行員工“共享”,充分挖掘暫時富余員工、適崗性較強的黨員員工、賦閑員工家屬等人力資源存量,建立應急“共享員工”隊伍,助力復工企業解決“用工荒”;六是組織鏈上企業對防控工作進行“共抓”,統一組織采購緊缺防控物資,力爭全鏈“免疫”、生產不斷;七是整合鏈上企業特別是同行業企業共性物資需求、服務需求,采取“紅色團購”等形式“共購”原料,以聯盟名義集中與供貨(服務)方聯系、洽談采購事宜,切實發揮規模優勢,壓低單價、降低成本;八是發揮黨組織橋梁紐帶優勢,積極聯系金融部門、金融機構黨組織,幫助鏈上企業“共融”資金,先后爭取到“紅色先鋒貸”“復工貸”“戰疫貸”等低息金融產品,確保鏈上企業資金鏈不斷、生產線不停;九是組織有需求的鏈上企業特別是外貿外銷企業“共拓”市場,赴有關省區市尋找商機、洽談合作、拓寬銷路。
截至目前,溫州市已共建成黨建聯盟124個,覆蓋電氣等五大傳統優勢制造業以及眼鏡、皮革等縣域重點行業企業1.6萬家,累計解決各類個性和共性問題7300多個,問題化解率達92.4%,極大地推動了塊狀經濟向現代產業集群轉型發展。
“企業社區模式”蹚出黨建引領小微企業健康發展新路子
浙江溫州是小微企業最為活躍的地域之一,而空港新區又是浙江密度最大的小微企業集聚區,擁有企業1100多家、職工5萬多人。在這片“無戶籍居民、只有企業和職工”的區域,多而散的小微企業一方面助推了經濟發展,另一方面也造成了黨組織有效覆蓋難、公共配套設施共享難、鄰企矛盾糾紛調解難、小微企業產業協同難、助企服務跟進難等問題。針對這一特殊情況,溫州市因地制宜,在此創新開展企業社區工作試點,參照城市社區居民治理模式,走出了一條黨建引領下的小微企業自我管理、自我教育、自我服務、自我監督的共建共治共享發展新路子。
為了切實把基層黨組織建成統攬全局、協調各方的堅強戰斗堡壘,更好發揮黨建統領作用,該區域建立了“龍灣區委—企業園區綜合黨委—企業社區黨委”三級聯動、一貫到底的管理體系,同時選派專職書記和精干社工團隊入駐,具體負責所屬企業社區各項事務,幫助社區內的企業及時解決難點堵點問題。與此同時,該區域還建立起4000㎡的企業社區“黨建綜合體”,內設政務服務、助企服務、綜治服務“三大中心”,“一體化”推進黨建工作,“一站式”完成政務辦理,“一攬子”解決企業難題,“一條龍”化解矛盾糾紛,切切實實地將基層黨組織引領力、服務力轉化為小微企業的發展力、競爭力。
在黨建引領下,企業社區駛入了高速發展的快車道。2020年,企業社區共有規上企業128家、規上工業總產值145億元、R&D投入3.28億元,相比2017年末分別增長了197%、240%、148%,獲評“中國閥門城”“省五星級小微企業園”“浙江省數字化示范園區”等榮譽稱號。
“黨建需求庫”提升黨建服務精準度
黨組織活動難開展、作用難發揮、工作針對性不強等問題,是企業開展黨建工作面臨的大課題。溫州以讓企業黨組織在服務中更好地發揮政治核心和政治引領作用為目標,于2015年起有針對性地指導各縣(市、區)建立“黨建需求庫”,通過征求意見、組織座談、民意測評等方式,梳理出企業、黨員和職工等最迫切的需求,改變黨建服務供給方式,激發組織活力,實現黨組織增活力、企業增效益、黨員增積極性的多贏目標。
在具體實施過程中,溫州市采取“訂單”方式,從建立到認領再到最終反饋記錄,“一條龍”服務提升了企業開展黨建工作的精準度與有效性。具體來說,一是組織“建單”。通過征求兩新組織、黨員、職工的需求設立項目,根據需求應用范圍,分別建立縣(A)、鎮街(B)、兩新黨組織(C)三類“黨建需求庫”;二是黨員“點單”。黨員志愿認領“點單”,對黨員個體難以完成的項目,則由黨支部、黨小組或黨建聯盟,實行“集體”認領,確保項項無縫對接有落實;三是日常“跟單”。每季度由縣級組織部門、兩新工委牽頭對A類、B類項目進展情況進行檢查,抽查C類項目,對實質效果不好、黨員群眾評價差的項目,及時整改或“退出”。同時,設立紅色征集熱線、需求項目搜索員等,對各類需求庫項目進行及時更新。這些措施能夠確保黨建服務落到實處,進而能夠進一步發揮黨組織的戰斗堡壘作用和黨員的先鋒模范作用。
此外,溫州市還打破原先企業黨組織獨立活動的形式,通過跨單位、跨組織、跨區域、跨行業聯合開展黨組織活動,統籌了黨建資源,并實行黨員、黨組織雙向性自主選擇,一名黨員可以參加多個組織的組織生活。開放式的管理機制激發了黨員的能動性和創造性,激活了黨的基層組織紅色細胞,讓非公企業黨建工作煥發了生機與活力。
“黨建公積金”激發企業黨建工作活力
長期以來,溫州市都存在企業規模較小、黨員人數較少,黨建活動經費儲備不足等問題,對此,2014年起,溫州市參照“住房公積金”模式,率全國之先探索建立“黨建公積金”,不斷強化非公企業黨組織的經費保障。
運作模式方面,采取“企業預存、財政補助、項目管理、放大使用”的方式,通過黨費返還、財政補助、企業預存、群團聯籌、黨員群眾自愿贊助等方式,形成長期有效的非公企業黨建經費保障機制。如此一來,企業黨組織開展黨建活動時,黨組織書記就可直接向“黨建公積金”提出申請,由上級黨組織進行審批后,提取黨建經費用于活動開展。
管理模式方面,引入市場化的競爭機制,打破原先“大鍋飯”的不利局面,將資金的撥付與黨建工作的活躍度和完成度相掛鉤,即活動越多、成效越好,可提取的資金也越多。同時,建立“信用額度”機制,提取公積金“信用額度”與其黨建星級掛鉤,也即星級越高,“黨建公積金”“信用額度”也越高。這些舉措大大激發了企業黨組織開展黨組織活動的積極性。
資金支取使用方面,實行分類保障,充分發揮基礎保障作用和杠桿效應,對預存資金的企業實行“本金 獎勵”超額度返還;對未預存資金的兩新小微企業,則根據其黨建活動實效和公積金“財政補助”部分的余額情況給予補助。這一方面激發了企業預存資金的熱情,另一方面兼顧了基礎保障,擴大了覆蓋面。
此外,為確保“黨建公積金”的規范使用,溫州市還對“黨建公積金”的募集對象、使用范圍、返還額度、審批程序建立了規范制度。企業黨組織開展黨建活動申領公積金,要制定活動項目書和預算,報上級黨委審批。活動計劃和擬補助經費情況要在一定范圍內公開公示。通過項目和資金的公開公示,保障資金的使用效益。與此同時以鄉鎮(街道)為單位成立由預存企業代表和黨員代表組成的監督小組,每半年對黨建公積金審批使用情況進行監督,確保“黨建公積金”專款專用、陽光操作,進一步保障了“黨建公積金”的使用效益。
據了解,截至2020年底,全市已在企業集聚度較高的重點鄉鎮(街道),黨員數量較多、規模較大的企業建立黨建公積金近200個,籌集資金2400多萬元,充分激發了非公企業黨建工作活力。
今年是中國共產黨成立100周年、習近平總書記對溫州非公企業黨組織作出“發揮實質作用”重要批示10周年,溫州將進一步秉著“創新”的精神推進非公企業黨建工作,堅定不移地沿著習近平總書記重要批示指引的路子走下去,為溫州打造“兩翼一極”、推進“兩個健康”提供堅強組織保障。
來源: 光明網-黨建頻道
版權聲明:本文內容由互聯網用戶自發貢獻,該文觀點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服務,不擁有所有權,不承擔相關法律責任。如發現本站有涉嫌抄襲侵權/違法違規的內容, 請發送郵件至 舉報,一經查實,本站將立刻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