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30日下午,朝陽區召開黨建工作協調委員會會議。近年來,朝陽區通過構建三級黨建工作協調委員會,構建起條塊結合、資源共享、優勢互補、共駐共建的區域化黨建工作體系,用黨建引領,破解基層社會“疑難雜癥”。
“一會五委”讓各項職能條線清晰
2018年8月,朝陽區黨建工作協調委員會成立。這是一個由區域內各領域黨組織組成、開展區域化黨建引領基層社會治理的議事協商平臺。2020年,區級黨建工作協調委員會下設經濟發展、平安建設、文化文明、社會民生、城市治理5個專業委員會,此后,各街鄉級黨建工作協調委員會也陸續完成“一會五委”改革。
“這樣可以最大限度實現轄區資源的統籌協調和整合利用,增強社區治理力量,更好地解決居民‘急難愁盼’的問題。”朝陽區黨建工作協調委員會相關負責人介紹,改革之后,各專委會堅持“職責不交叉”,原本的各項職能“大鍋燴”由此變得條線清晰,進一步打破了條塊分割,有效凝聚社會共治合力。
改革的好處在解決實際問題的過程中表現得十分明顯。朝陽區新業態、新就業群體體量龐大,針對這一特點,社會民生專委會設立了新就業群體服務保障專組。舉例來看,華貿中心區域快遞、外賣停車難、分揀難、進門難和秩序亂等“三難一亂”問題存在已久。保障專組成立后,指導八里莊街道工委帶動屬地派出所、華貿集團、新就業群體等群策群力,經過多方調研討論,最終推出了零散快遞集中停車分揀、批量快遞直通樓宇地下、高端公寓則設置服務驛站三種模式,因地制宜解決了這一“頑疾”,推動了華貿中心周邊環境秩序的整體提升。
專題化推進,打造利益共同體
黨建工作協調委員會實行專題化推進,打造利益共同體,引導各成員單位黨組織以“城市合伙人”“治理共同體”的角色定位,進行專題化議事協商,共同推動重點區域、重點領域問題的解決。
這一機制在亮馬河兩岸環境治理中發揮了極大作用。在亮馬河國際風情水岸環境治理過程中,黨建工作協調委員會依托燕莎商圈、藍港商圈黨建工作協調委員會,廣泛征求成員單位的意見建議,請他們為找準環境提升與城市治理間的“平衡點”建言獻策。同時,朝陽區圍繞河道治理、改建駁岸、綠化美化、照明亮化、橋梁抬高、運營航線等方面,按照一河兩岸整體規劃布局,實施“水岸同治”,同步改善升級自身空間環境,形成了城市建設發展的一張藍圖。
項目化運行確保任務落地見效
黨建工作協調委員會還以項目化運行為抓手,確保工作任務落地見效。通過建立資源、需求、項目三個清單,實現精準對接,產生一批實實在在為民服務、推動區域發展的共建項目,推動黨建工作協調委員會運行從“議事協商”向“契約共建”轉變。據統計,2022年至今,朝陽區黨建工作協調委員會已形成了16個黨建共建項目。
通過項目化運行,朝陽區全區養老服務的規范性、專業性得到提升。為加強養老服務隊伍建設,專委會委托朝陽區養老服務行業協會或有培訓資質的培訓學校,組織全區80家養老機構的護理人員進行培訓,聚焦提升養老機構服務質量,合理優化養老機構人員崗位結構,加強養老護理人員專業知識、技能、心理等培訓,滿足廣大老年人不斷增長的服務需求,提升養老服務人才隊伍的能力素質和技能水平。此外,全區對養老機構進行星級評定,探索建立獎懲、退出機制,不斷提升養老服務質量,推進養老家庭照護床位建設,切實解決居家養老難的問題。
新京報記者 吳婷婷
編輯 陳靜 校對 李立軍
版權聲明:本文內容由互聯網用戶自發貢獻,該文觀點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服務,不擁有所有權,不承擔相關法律責任。如發現本站有涉嫌抄襲侵權/違法違規的內容, 請發送郵件至 舉報,一經查實,本站將立刻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