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是一年秋分,中國農民豐收節到來之際,新華社刊發一則關于豐收寄語中的“國之大者”的文章,再次指出“民族要復興,鄉村必振興”。
各級黨組織要按照“產業興旺、生態宜居、鄉風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總體要求,進一步推動“五大振興”落地落細落實,就需要用好三個重點、三個渠道、三方力量黨建“333”工作法譜寫奮力鄉村振興高質量發展新篇章。
聚焦“三個重點”抓組織引領,推動鄉村和起來。一是聚焦“標準化”強陣地。圍繞陣地提檔、服務提質、制度提效,結合人居環境整治、軟弱渙散組織整頓、村兩委換屆回頭看等工作開展,確保實現所有村陣地達標全覆蓋。二是聚焦“網格化”促治理。實行“一網全覆蓋”,將鎮村兩級干部根據網格化進行劃分,實現網格化管理。加強群眾議事、民調民解等工作落實,明確工作方向,助推矛盾糾紛調處、移風易俗等工作,展現文明新風。三是聚焦“評比化”激動力。持續深化“紅黑榜”晾曬評比活動,通過評比曬成績、揭短丑,切實樹立“干與不干不一樣、真干假干不一樣、用心干與不用心不一樣”的鮮明導向,增強基層干部干事創業的主動性。
拓寬“三個渠道”抓集體經濟,推動鄉村富起來。一是拓寬支部領辦渠道。要鼓勵村級堅持黨支部領辦合作社,與農民專業合作社、種植大戶、家庭農場合作,著力調結構、提品質、轉動能、促融合,為集體增收經濟來源。二是拓寬入股經營渠道。鼓勵農民以土地入股、資金入股等形式投入集體經濟發展浪潮中,探索新型主體與農戶建立保土地租金、保農戶就近務工等機制,這樣既能實現土地保值增值,又能解決就業問題,還能發展壯大集體經濟。三是拓寬抱團聯建渠道。對沒有村集體資源、資產的村,鼓勵村集體股份經濟合作社“抱團”發展,以聯村并建方式申請涉農資金,成立村級經濟聯合體,推動資源盤活、土地流轉、興辦實體、產業發展。
凝聚“三方力量”抓人居環境,推動鄉村美起來。一是凝聚黨員力量,變“要我干”為“我要干”。發揮基層組織堡壘作用,積極引導黨員干部、村民代表擔任街長巷長,帶頭拆危清亂,打造美麗庭院,共建美麗家園。二是凝聚干部力量,變“自己干”為“一起干”。包片、包村干部全部下沉到村,與群眾一起出力出汗、共同勞動。由優秀黨員帶頭,成立黨員先鋒隊,佩戴黨徽亮身份,張貼標牌向我看。三是凝聚村民力量,變“站著看”為“搶著干”。引導群眾廣泛參與、各村比學趕超,清拆廢舊房屋、清理殘垣斷壁、清除垃圾雜物,創建環境衛生整治樣板鄉村,進一步改善人居環境。
日日行,不怕千萬里;常常做,不怕千萬事。鄉村振興是一項系統工程,要建設好這項工程,黨建引領一定必不可少。只有各級黨組織以青春昂揚的姿態,久久為功的韌勁,踔厲奮發、勇毅前行,才能為實現鄉村全面振興高質量發展增光添彩!
版權聲明:本文內容由互聯網用戶自發貢獻,該文觀點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服務,不擁有所有權,不承擔相關法律責任。如發現本站有涉嫌抄襲侵權/違法違規的內容, 請發送郵件至 舉報,一經查實,本站將立刻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