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深化政法智能化建設,加強“智慧治理”“智慧法院”“智慧檢務”“智慧警務”“智慧司法”等信息平臺建設,深入實施大數據戰略,實現科技創新成果同政法工作深度融合。法制日報社已連續舉辦了六屆“政法智能化建設技術裝備及成果展”。
作為裝備展配套活動,法制日報社于今年3月繼續舉辦了2023政法智能化建設創新案例及論文征集宣傳活動,活動征集了“智慧治理”“智慧法院”“智慧檢務”“智慧警務”“智慧司法”創新案例、方案、產品、論文,6月25日結果揭曉發布。入選的各類創新案例、方案、產品、論文在7月10日至11日舉辦的成果展上進行了集中展示,并已編輯整理成冊——《2023政法智能化建設創新案例及論文匯編》。
該匯編分為智慧治理篇、智慧法院篇、智慧檢務篇、智慧警務篇、智慧司法篇五個篇章,為政法信息化、智能化建設提供及時、準確、 實用的資訊信息與經驗觀點。
應廣大讀者要求,我們特開辟專欄,分別將部分創新案例、創新方案、創新產品、創新論文進行展示,敬請關注!
以下推出的是《智慧治理篇 | 創新產品之“黨建引領基層社會治理與公共服務信息平臺”》
黨建引領基層社會治理與公共服務信息平臺
云南香農信息技術有限公司
一、適用業務
黨建引領基層社會治理與公共服務信息平臺充分發揮黨組織戰斗堡壘作用和黨員先鋒模范作用,把黨的政治優勢和組織優勢轉化為基層社會治理優勢, 黨建引領基層社會治理與公共服務信息平臺緊緊圍繞加強基層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建設的總體要求,堅持“立足工作實際、滿足實戰需要、務實管用好用”的原則,建設實戰化、集約化、便捷化的市域“兩網融合、多網合一、一網統管”工作體系,實現一屏全觀,精準掌握城市運行;一圖感知,洞察風險;一網通聯,提級會辦社會治理難題;一體聯動,創新提升治理效能。項目建成后實現城鄉治理全數據匯聚、全要素融合、全流程監測、全市域覆蓋,實現網中有格、格中有人,人在格上巡,事在格中辦,確保小事一格解決,大事全網聯辦,做到社情民意及時收集、矛盾糾紛及時化解、信訪案件及時處理、刑事治安發案持續降低、安全事故隱患不斷減少,基層管理服務不斷完善,構建簡約高效的市域社會治理現代化的全國樣板,達到全國一流、省內領先水平。
二 、核心技術
充分運用AI模型建模、自然語義識別、大數據、云計算、GIS地理信息、數字孿生等技術,助力綜治信息化建設,創新社會治理方式,打擊違法犯罪、預防社會矛盾激化,促進社會穩定。
1.AI模型建模:模型建模的過程就是根據業務建立各種預測預警模型并訓練模型使之能夠得出正確的預測預警結果。預測預警模型的建立過程就是通過大量的基礎數據學習,生成并利用這些預測預警模型對同類事件的嚴重程度和未來趨勢做一個準確的判斷。
2.自然語義識別:本平臺使用自然語義識別技術要解決的核心問題是從各類事件中抽取模型需要的各類指標。因此,本平臺從實際工作出發,使用了基于條件隨機場(CRF)分詞、基于CNN神經網絡的中文語義提取、基于SVM的中文文本分類、基于DBSCAN中文文本聚類、基于LSTM 神經網絡的中文語義分析對比、基于條件隨機場(CRF)的人員行為預測等自然語義識別技術。
三、適用技術平臺
可以與基層數據采集平臺、業務協同平臺、平安城市平臺、雪亮平臺等對接,實現智能發現與基層治理處置的協同聯動,充分借助物聯網、平安城市、雪亮監控等能力,建立“黨建引領、兩網融合、多網合一、一網統管”工作體系,社會治理做到“發現在早、處置在小”。
四、可解決的問題
黨建引領基層社會治理與公共服務信息平臺采用平臺 模式,可有效解決基層治理體系還不完善、群眾參與基層治理還相對較少、社會矛盾糾紛壓力大、人口管理壓力大、農村基層社會治理缺乏資金保障、基層提供服務能力相對不足等問題。
五、運用成效
黨建引領基層社會治理與公共服務信息平臺將黨的建設與基層治理有機融合,支持“市、縣、街道、社區、網格”五級應用,縱向打通五級業務通道,使之成為集指揮調度、黨建引領、基層網格管理、公共服務、宣傳動員、社會治理、科技治理、數據治理、社會事務、城鄉管理、公共服務、糾紛排查化解于一體的黨建引領基層社會治理信息平臺。通過平臺對各級黨委政府和有關部門安排部署的工作任務、基層(網格員)上報的問題事項、群眾反映的需求和訴求等進行受理、交辦、考核、績效、存檔和查詢,實現各類社會治理事項的高效精準處置,并對各級社會治理責任單位進行考核管理,打造黨建引領共建共治共享的全域社會治理新格局。
(一)統一指揮調度
一個中心:集合綜治中心、矛盾調解中心、社會治理指揮中心為一體。打造“資源集中、信息共享、統一指揮、智能調度”的統一指揮調度中心。
一張圖:圍繞黨建引領基層社會治理與公共服務工作,結合GIS地理信息技術,通過一張圖繪制全域社會治理工作成效。
一張屏:結合地圖定位、視頻連線、視頻會議、視頻監控、綜合研判等對全域社會治理與公共服務工作在一張大屏上實現調度指揮。
(二)黨建引領層治理
把加強基層黨的建設、鞏固黨的執政基礎作為紅線貫穿基層社會治理與公共服務各環節、全過程,結合黨員雙報到、物業和社區黨委交叉任職、基層黨建聯盟、輪值書記、黨旗飄樓棟等機制,最大限度地整合、挖掘社區內人力、物力資源,帶動社區居民齊心協力投身社區建設,形成“資源共享、優勢互補、條塊結合、共駐共建”的基層黨建工作新格局,不斷健全黨組織領導下的村民自治、民主協商、群團帶動、社會參與的黨建引領社會治理新機制,切實加強黨對基層社會治理的領導,充分發揮基層黨組織在基層社會治理中的領導核心作用。
(三)“書記吹哨、部門報到”,“群眾鳴哨、黨員報到”
平臺以推進街道賦權擴能、優化職責為著力點,建立“書記吹哨、部門報到”,“群眾鳴哨、黨員報到”工作機制,積極推進街道管理體制機制改革,以街道社區發現問題、部門單位解決問題為主,推動基層治理重心下移、力量下沉。黨員主動深入基層,傾聽群眾意見,協助社區黨組織謀劃發展思路,解決工作難題,積極參與社區建設,帶頭參加社區黨建、文化、衛生、文明城創建、平安創建、扶貧幫困等公益性活動。
(四)社會風險防控
強化社會風險防控管理機制,對易造成社會重大風險的重點對象進行有效的管理。具體包括基層矛盾糾紛化解、重點人群管控、特殊行業管理、重點區域管理、重大風險隱患管理、視頻資源整合研判等。綜合判斷各類數據資源信息,形成社會穩定系數。
(五)基層網格管理
以“網格化”為管理辦法,以“信息化”為科技支撐,打造適合市、縣、鄉、村、網格五級應用的基層治理系統。平臺從網格最基本的人、地、事、物、組織的管理工作入手,建設網格隊伍、網格事件、網格數據、網格走訪、工作任務、考核評價、網格通終端等模塊,充分整合網格要素資源,實現基層數字化治理。
(六)提升群眾參與社會治理的積極性
利用“金豆積分”連接并激活社區細胞,通過“金豆積分”激勵居民參與社會共治,打通社會各要素的連接關系,利用區塊鏈技術建立“金豆積分”的分布式認定,基于區塊鏈數據不可篡改及可溯源的特性,建立個人社會領域信用評價體系,構建“我為人人、人人為我”的和諧社會。
(七)為信用評價提供依據和參考
以個人及商家獲得金豆積分數量為依據,作為日后信用依據。金豆積分是社會價值體現,金豆階梯積分達到一定程度,即可享受公共資源、綠色通道(如積分落戶、公交打折、就醫就學綠色通道等)、信用修復等。
(八)為社區商業增加活力,為鄉村振興提供應用場景
通過線上線下相結合的社區新零售、積分兌換模式,精選高原農特產品貿易商家,使困難農戶的高原特色農產品走進社區線下店、線上“金豆商城”,入駐平臺的商家按點注入“金豆”基金,實現“金豆”商業閉環。
六、可復制推廣性
黨建引領基層社會治理與公共服務信息平臺操作便捷,功能強大,實用性強,已在多個城市成功落地,具有較強的可操作性和較高的可復制推廣性。
版權聲明:本文內容由互聯網用戶自發貢獻,該文觀點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服務,不擁有所有權,不承擔相關法律責任。如發現本站有涉嫌抄襲侵權/違法違規的內容, 請發送郵件至 舉報,一經查實,本站將立刻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