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區網格化社會治理困境及提升路徑建議
王靜
消費日報內蒙古訊(記者 林墨涵 祁峰)內蒙古自治區人大代表王靜在參加內蒙古自治區第十四屆人民代表大會第一次會議時提出了有關社區網格化社會治理困境及提升路徑建議。
王靜代表認為,黨的十九大以來,達旗工業街道始終把“1 3 X”社區網格化治理作為構建宜居達拉特的頭號工程來抓,社區自治體系得到強化,但仍面臨諸多挑戰。
在談到存在問題時,王靜代表表示,主要困難有三點:
一是街道社區人才匱乏。由于人員編制和財政預算有限,權力、資源配置與責任不對稱,沒有編制、待遇低、老齡化是當前社區的囧態,社區普遍面臨“有限資源、無限責任”的治理挑戰;
二是社區議事和自主自治能力不足。居民自主參與意識不強,但居民的維權意識和能力增強,投訴現象日益增多,亟待城市有機更新;
三是網格化社會治理數據收集運行不規范。隨著群眾文化素養的提高,逐漸多元化和個性化的服務需求不斷增強,而多網交錯、多頭調度,各種統計信息不能融合共享、智能化自動化采集手段欠缺,居民群眾訴求收集整理困難,效率低下,無法應對突發公共安全事件對第一手最新信息的采集和分析需求。
針對社區網格化社會治理的實際情況王靜代表提出解決的三點建議:
一是建議加大社區干部人才的選拔力度,通過將公務員考試名額下放街道、大學生村居官考試、基層群眾選拔等方式,為街道社區不斷充實優化社區工作隊伍。同時將文化素養好、有才能、有干勁的服務性崗位、公益性崗位人員按優秀等次、一定比例選拔過渡到事業編制和公務員中來,讓基層“無證上崗”的公益性崗位人員有編制、工作有活力、生活有盼頭;
二是建議構建多方主體參與的常態化議事平臺,通過組織嵌入、項目導入、結對共建、資源匹配、經費分攤等途徑,充分發揮社區業主委員會的作用,制定社區規約,推進由規則主導的社區治理,讓議事更科學、經費有保障;
三是建議建立全國通用的社區社情民意搜集信息化平臺,通過多網融合、一網通享,準確搜集社情民意,及時提供預警信息,為有困難的群眾提前服務,同時為有需求的居家老人和小孩課外輔導等提供日間照料和社區輔導個性化服務,參照購買服務的形式,將項目導入,服務項目化,讓服務更有溫度。
版權聲明:本文內容由互聯網用戶自發貢獻,該文觀點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服務,不擁有所有權,不承擔相關法律責任。如發現本站有涉嫌抄襲侵權/違法違規的內容, 請發送郵件至 舉報,一經查實,本站將立刻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