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進一步提升黨建引領基層治理效能,推動街道在高質量發展上闖出新路子,為建設“東進融城橋頭堡、高速發展一方陣”貢獻力量,歷經鋪街道以黨建為引領,用“三微”工作法開啟基層治理新模式,激活基層治理“參與因子”,切實提升居民群眾的幸福感和滿意度。
強化“微教育”,錘煉黨性修養
歷經鋪街道堅持從“大”處思考,從“小”處入手,充分做好“黨建+”“互聯網+”等文章,對黨員進行“小微”教育、“身邊”教育,增強教育的質量和效果。
一方面,搭建“微講堂”,開展“身邊”教育。結合“一月一課一片一實踐”活動,推行“分享式”微黨課,黨員們踴躍登上講臺,用沾泥土、接地氣、冒熱氣的鮮活事例以及基層黨員聽得懂、能領會的“家鄉話”將黨的創新理論、黨員先進事跡、利民惠民政策等傳遞到每一個角落;把雷鋒紀念館、劉少奇同志紀念館、楊開慧紀念館等黨性教育基地作為紅色教育課堂,開展現場教學,引導黨員在社會實踐中發揮先鋒作用。通過開展課堂“微”、內容“實”、方式“活”的“微講堂”,既錘煉了黨員們的黨性修養,又提升了黨員參與基層治理的積極性。
另一方面,利用“微平臺”,開展“網絡”教育。靈活運用好“三微一端”等新媒體教學平臺以及融媒體矩陣,開展“見縫插針式”學習教育。特別是針對街道內的流動黨員,定期在微信群中發布學習內容,讓黨員能隨時隨地“充電加油”,為基層治理“蓄能”。今年以來共組織流動黨員線上培訓9場次,參與培訓的流動黨員390余人次。
織密“微網格”,優化治理路徑
歷經鋪街道堅持高點謀劃、高位推動、高效落實,科學合理劃分網格。
一是搭建治理體系。積極探索推行“三長制”,建立健全“街道-社區-片(小區)-組(樓棟)-鄰”五級基層治理體系,將9個社區劃分為82個“微網格”,實現基層“無縫管理”,持續鞏固基層治理底板。“黨建 微網格”工作開展以來,通過聯戶走訪開展交通、消防等安全知識宣傳,居民自我安全意識得到大的提升,今年上半年歷經鋪街道交通事故發生率持續下降。
二是選優配強鄰長。整合黨員、居民代表、志愿者、社會賢達等先鋒力量,推選一批優秀的鄰長,實現8151戶聯戶全覆蓋,著力構建“戶戶有人聯、家家有服務”的基層治理新格局。東城社區義烏公寓樓鄰長周子強主動擔當作為,聯合社區有效解決了公寓樓環境衛生臟亂差、管理秩序亂、電梯設備無法運行等一系列問題,獲得居民的一致好評。
三是強化機制保障。建立常態化聯系機制,實現鄰長一月一走訪,定期召開組內民情懇談會、社區碰頭會、街道分析會;建立現場解決,組、片、社區、街道解決,“吹哨”解決的閉環機制,逐項銷號群眾“急難愁盼”問題。“微網格”的建立,有效補齊了基層社會治理服務滲透不夠、人力保障不足等短板,使更多群眾參與到基層民主自治中來,真正做到了將服務群眾延伸至“最后一米”。
融入“微服務”,密切黨群關系
歷經鋪街道堅持以服務群眾需求為導向,聚焦群眾身邊的“關鍵小事”,做起真正把服務送到群眾心坎上。
一是依托“三長制”工作及黨員“三亮三比”行動,發揮“探頭、喇叭、紐帶”作用,讓“小網格”匯集民情“大數據”,不斷提升社區治理實效。截止至今,共收集和解決群眾反映的各類問題19個,解決率達100%,其中包括產業發展難題、物業鄰里糾紛、居民用水、小區治理及交通和消防安全問題等。
二是依托黨群服務中心、新時代文明實踐站(所)、社區居家養老服務站等活動陣地,結合志愿者服務日、學雷鋒日、我們的節日等時間節點,開展形式多樣、內容豐富的特色服務活動,讓群眾真真實實感受到貼心、暖心服務。南太湖社區黨總支開展路基清理平整志愿服務活動,進一步提升居民幸福指數;歷經鋪社區黨總支開展急救知識進社區主題活動,提升了居民自救和互救能力。
三是依托建立小區聯合黨支部實現黨組織全覆蓋,引導群眾積極參與小區治理、志愿服務、居民自治等,目前已建成11個小區聯合黨支部。金南社區東城酈都小區在聯合黨支部的指導下成立寧鄉市首家小區矛盾糾紛調解室,解決各種矛盾糾紛上百起,物業費收費率由50%提升到92%;新寶塔社區東城首座小區聯合黨支部組織黨員帶頭捐款5萬多元,黨員、業主義務出工進行小區提質改造,解決歷史遺留難題,讓小區煥發新生。
歷經鋪街道積極探索黨建引領基層治理新模式,堅持以“微教育”成就“大效果”、“微網格”服務“大民生”、“微服務”撬動“大治理”,整合各方資源,延伸服務觸角,全面提升社會治理效能,讓群眾的“呼聲”變成幸福的“掌聲”。
(值班領導:喻波 審核:夏倩雅 統籌:劉石江 劉靜 通訊員:周婷 記者:龍健玲 編輯:喻意 )
版權聲明:本文內容由互聯網用戶自發貢獻,該文觀點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服務,不擁有所有權,不承擔相關法律責任。如發現本站有涉嫌抄襲侵權/違法違規的內容, 請發送郵件至 舉報,一經查實,本站將立刻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