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 | 佘曉晨
編輯 |
在軟件領域,工業軟件是一個離普通消費者較遠的種類,但作為一個應用廣泛的賽道,其擁有巨大的市場潛力。
簡單來說,工業軟件用一種可視化的方式輔助進行產品設計研發,成為工業數字化的基石。根據智研咨詢的報告,2020年全球工業軟件產業市場規模達4358億美元,較2019年增加了251億美元,同比增長6.1%。
必須承認的是,很長一段時間內,歐美公司的產品壟斷了國內工業軟件的市場。一家名為天洑軟件的公司希望打破這種壟斷。從技術研發、技術管理再到創業,畢業于清華大學的張明博士于2011年創辦了南京天洑軟件有限公司(以下簡稱“天洑軟件”),專注于智能工業軟件產品的研發,協助客戶啟動軟件國產化替代。
近日,天洑軟件宣布完成新一輪億元以上融資,本次融資由國投招商領投,國投創合、云啟資本、南京俱成等機構跟投,老股東聯想創投繼續加注。
作為本輪融資持續加注的老股東,聯想集團高級副總裁、聯想創投集團總裁賀志強認為,“工業軟件是大量工業實踐經驗和工業隱性知識的凝結,對于我國智能制造、制造業轉型升級不可或缺,而且戰略意義重大。”
天洑軟件研發的產品主要是為工業領域設計開發人員提供涵蓋設計、分析、優化等環節的“一站式”工具軟件。截至目前,公司在流體/結構CAE仿真分析、參數優化、拓撲優化、工業數據分析與機理建模等領域取得突破,多款產品填補了國內空白。這也是聯想創投最看中的地方——國產替代。
具體在產品層面,天洑軟件將AI數據挖掘技術與傳統CAE技術融合,開發了包括智能設計軟件、智能仿真分析軟件、智能優化軟件、智能數據建模軟件等覆蓋整個工業產品研發流程的全鏈條軟件產品,同時把設計端積累的技術體系拓展到了運維端業務,在能源電力行業實現了DCS的智能化、智能監盤。
其中,AITopo是國內首款智能拓撲優化設計軟件;AIPOD是國內最早商業化的通用參數優化設計軟件;AICFD和AIFEM則采用AI加速算法體系,克服了流體及結構仿真分析耗時過長的難題。
在接受界面新聞專訪時,天洑軟件董事長兼總經理張明提到,比起在現有一代的產品領域和歐美公司競爭,他們更專注于做出具有創新性的下一代產品,直接切入市場。
在客戶層面,公司在國內拓展了超過百家行業客戶,同時實現了對本田、三菱、愛信、EKK等國際客戶的出口。
在張明看來,智能工業軟件研發中涉及諸多環節,這對技術能力提出了很高要求。在業務研發中,他認為第一個難點在于對各種方程、模型的熟悉程度,“要對所有東西都非常清楚,才能把軟件做出來。”
第二點則是公司技術人員對于行業的經驗。天洑軟件的研發和技術團隊中包括多名來自于清華大學的博士,擁有軟件研發、智能制造、智能設計、工程仿真技術和各行業的工程應用背景。張明強調,技術人員對于工程的理解至關重要,“僅僅懂計算機是無法做好工業軟件的,只有了解行業中客戶的需求,才能解決真正的問題。”
目前,天洑軟件產品及服務面向的行業包括能源動力、船舶海事、車輛運載、航空航天等。在公司內部,有面向各行業客戶提供技術支持的獨立部門。張明表示,這樣的組織結構是出于拉近公司研發部人員和客戶之間距離的考慮,通過某一個技術支持部門,將客戶的需求第一時間收集起來,從而反饋到產品中去。
版權聲明:本文內容由互聯網用戶自發貢獻,該文觀點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服務,不擁有所有權,不承擔相關法律責任。如發現本站有涉嫌抄襲侵權/違法違規的內容, 請發送郵件至 舉報,一經查實,本站將立刻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