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功能強大、操作便捷的時間管理App讓你如虎添翼,事半功倍”“精確掌控時間的App比你還要更了解自己,讓你精準挖掘潛力”……你是不是常被這些標題所吸引?曾一度受到追捧的時間管理類App,利用其可視化的日程規劃、任務追蹤等功能征服了眾多用戶。
現在,眾多人開始采用專業級別的時間管理工具來高效管理自己的時間,人們開始用極度精確的時間來衡量自己的學習、工作、生活。充滿直觀與刺激的數字在某種程度上確實會讓人興奮不已,甚至會讓人認為“我已經全力以赴、拼盡全力了”。
圖源:視覺中國
然而,在追求時間管理優化的過程中,工作和學習任務卻呈現出爆發式的增長,可供自己支配的有效時間反而越來越少,這是不是讓人覺得有些匪夷所思?
在時間管理模式下,你創造的可用時間越多,你需要做的工作也越多!最重要的是,時間管理者通過設計來確保這種狀態一直保持下去,最終適得其反,阻礙了高效率生產。因此,需要思考的是:這種看似井井有條、詳盡無遺的時間堆積是否真的有價值?
時間管理的悖論在于,人們發現了一個荒謬的事實:你越是管理你的時間,你就越沒有時間做最重要的事情;而你越不管理時間,你就越能完成更多事情。
在美國作家里奇·諾頓所著的《反時間管理》一書中,他提出的“反時間管理”的概念令人耳目一新。它看起來更像一個自由開放的日程表,因為一切都在你的掌控之下。
通常,在一份滿滿當當的日程表里,人們只會機械地完成任務,而忽略了生活中最重要的東西——內心的滿足和快樂。有時候,反時間管理能夠激發創造力和想象力,讓你用獨特的思維方式去填滿你的日程表。這樣一來,你的日程表將會變得更加豐富多彩。甚至有時候,重要的并不是填滿日程表,而是讓它空著。因為在一個空空如也的日程表里,你會發現更多未知的可能,進而激發你的創造力和想象力,去探索未知的世界。
反時間管理讓你擁有選擇權。實際上,我們需要找尋的是工作與生活之間的靈活性,而非平衡。對于在工作和生活之間平衡自己時間的舉動,人們常常會發現自己陷入困境,因為這種平衡力量是穩定的、靜止的。在生活的一頭,人們會因為各種生活瑣事,如日常生活必需的開支等,而必須做出選擇,而在另一頭,又會因為工作的各種挑戰和壓力而無法抽身。
因此,如果你希望能夠朝著自己期望的方向前進,必須去積極地創造一些有益的變化,你可以通過對時間進行細致的調整,增強其靈活性,使得工作和生活之間產生互為支撐的效果。這樣,工作和生活的靈活性可以將壓力盡可能地最小化,而優勢卻能夠最大化地被發揮出來。
日常管理工作中的意義創造,就是一種對現有環境的再適應過程。在工作中的意義創造的直接表現形式,是對工作本身充滿濃厚的興趣。這種強烈的工作興趣,可以讓人積極尋求對工作的深刻理解和改進,從而使工作變得更加豐富多彩,充滿樂趣。最終,通過實現意義創造的良性循環,在工作中實現新的價值和突破,從而在創新方面不斷取得新的成果。
但需要明確的是,意義創造并不一定等同于“創新”,也不一定要求在自己所從事的工作中創造出前所未有的新意義或新發現。只要是自己的興趣和熱情使然,努力尋求一種過去未曾嘗試的新方法、新技巧、新思路、新理念,都可以被認為是一種意義創造。
來源:科普時報
作者:馬萱
編輯:毛夢囡
審核:王飛
終審:尹傳紅
版權聲明:本文內容由互聯網用戶自發貢獻,該文觀點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服務,不擁有所有權,不承擔相關法律責任。如發現本站有涉嫌抄襲侵權/違法違規的內容, 請發送郵件至 舉報,一經查實,本站將立刻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