盡管存在困難和批評,參與式觀察仍能提供有價值的數據。研究者能夠觀察到,隨時間發生的變化,參與式觀察不必依賴于一次性的觀察(或者最多是在有限的時間內進行的觀察),而是能夠融入他人的生活和活動,能夠學習他們的語言,解讀他們的意思,能夠記住他們的行為和言語,還能夠在人們自己的環境中與他們進行互動(伯吉斯,1982: 45)。通過聆聽和體驗,“形成印象,思考、反思。
參與式觀察法得出的結論常常印證了對質性數據的批評……即被描述為主觀的、帶有偏見的、印象主義的、異質的,缺乏調查法和實驗法中標志性的精確量化特征。盡管確實沒有比和一群少年犯一起生活上一段時間更能洞悉他們生活的辦法,但參與式觀察法的批評者們仍指出,這種通過在此類團體中扮演一定角色,從而實現“入鄉隨俗”的做法可能存在風險。
非結構式觀察法可用于生成假設,但這種方法不容易管理。如果你的研究性質需要你采用非結構式觀察法,你需要盡可能廣泛地進行閱讀,詢問你的同事和朋友是否認識一些曾經成功使用過這種方法的人,并在你一頭扎進這種方法之前向你的導師請教——不過,無論你采用哪一種方法,你都應該這么做。
版權聲明:本文內容由互聯網用戶自發貢獻,該文觀點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服務,不擁有所有權,不承擔相關法律責任。如發現本站有涉嫌抄襲侵權/違法違規的內容, 請發送郵件至 舉報,一經查實,本站將立刻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