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的時代條件催生新的工作模式和工作方法,對于基層黨建工作創新模式進行分析和思考,作為新時代基層黨建創新的嶄新模式,城市基層黨建注重整體聯動、聯建共建,為充分發揮黨建引領,破解基層治理創新困境,邁向基層善治提供了優化策略,契合了新時代推進基層黨建創新的現實要求,促進新時期黨的基層黨建工作的有序開展和良性循環,具有現實意義。
基層社會治理作為國家治理體系的重要組成部分,直面人民群眾的利益,貼近人民群眾生活,必然在黨的領導下扎實推進和創新發展。基層黨組織擔負著宣傳黨的路線、方針、政策,貫徹黨的決定,執行黨的決議,團結動員群眾,加強黨員教育管理等多項任務,是有效實現黨的領導的堅強戰斗堡壘。
隨著城市化和市場化的高速推進,原有基層黨建的組織形態和具體的黨建工作方法越來越不能滿足新時代城市治理的需要。當前城市基層黨建工作面臨的問題主要表現為行政化思維導致基層黨組織效能發揮不足、黨建引領社會治理體制機制不夠完善、社會力量參與社會治理動力不足、新城市空間黨建治理滯后等。
我們要立足于當前黨建引領社會治理遇到的矛盾和問題,在汲取基層治理實踐經驗和教訓的基礎上,創新方式方法,從以下幾方面入手,推進基層黨建引領社會治理現代化。
第一,重視思想政治工作,完善聯建共建機制。強化基層黨組織的領導核心地位,在工作中更多地采用非強制手段開展工作,充分發揮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積極作用。在吸納社會多元利益主體參與社會治理的基礎上,統籌整合社會資源,形成多元互動、共建共享的社會治理新格局。
第二,強化基層黨建責任制,堅持責任導向。明確黨建權責主體,提高服務意識。聚焦黨組織建設的主責主業,通過現場核查、不定時抽查、訪談座談等方式,切實增強追究問責機制。明確引領不等于包攬,不能對基層社會實施全面的控制,包辦所有的事務,應樹立服務理念,將黨建落到為群眾的日常生活服務中,切實做到“群眾有所呼、黨組織有所應”,把服務群眾作為基層黨組織的日常化、長效化工作來抓,以責任追究倒逼黨建工作落實。
第三,健全黨建考核和評價機制,強化黨建引領協商民主建設。將公開述職述廉、黨組織互評、群眾民主評議等機制用以黨建工作考核,將考核結果與黨員干部的評獎評優、職務晉升相關聯,用制度激勵來保障基層黨組織各項工作的推進和落實。同時正確認識并發揮黨組織的引領作用,采用柔性疏導和協商的方式方法,在把握協商的主題、流程的基礎上加強與其他社會主體的溝通協商,從而推動協商民主建設。
第四,構建共建共治共享的基層治理格局,提高黨建空間治理能力。基層黨建以黨建空間建設作為城市基層黨建創新的重要切入點,落實政府職責、扶持社會組織、搭建多元社區協商平臺,加大政府對社會組織的財政支持力度,推動資源、管理和服務下放基層,形成政府主導下的多元治理格局,加強公眾情感互動交流,提高公眾參與社會治理熱情,促進人民群眾“幼有所育、學有所教、勞有所得、病有所醫、老有所養”。
第五,加強黨建引領作用,凝聚基層治理共識。通過舉辦黨史、黨建主題文化活動等黨建活動,把黨的路線、方針、政策貫徹到基層社會建設的各個環節,發揮黨建引領作用,拉近社區居民距離,增強共同體意識。制定個性化黨建方案,提高基層黨組織治理的精細化水平,通過運用互聯網信息技術,搭建信息共享平臺,協調行政部門和物業服務企業等單位,增強對弱勢群體的物質保障和人文關懷。突出黨組織的利益整合和文化整合功能,做好服務保障工作,通過豐富服務資源、構建服務網絡、完善服務內容等方式,將基層黨建融入基層服務中,將黨建落到百姓看得見、摸得著的實處,開創城市基層黨建新局面。
當前,黨建引領基層社會治理在實踐中仍面臨著許多現實問題和挑戰,但是隨著經濟社會的發展、社會力量的不斷壯大,尤其是基層黨組織引領能力的持續提升,城市基層黨建引領社會治理的制度設計、運行機制、平臺載體等也將日趨完善。同時從實踐中總結的相關黨建理論也將逐漸成熟,為今后的黨建實踐提供更準確、更有效的理論指導。
版權聲明:本文內容由互聯網用戶自發貢獻,該文觀點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服務,不擁有所有權,不承擔相關法律責任。如發現本站有涉嫌抄襲侵權/違法違規的內容, 請發送郵件至 舉報,一經查實,本站將立刻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