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彭書記,麻煩幫我去看看我家房子后面,巖石快壓著墻了,很危險!”10月的一個早上,村民王秀碧匆忙跑到老池鄉學田村村支部書記彭慧的辦公室,希望幫忙解決問題。
自去年9月11日彭慧到村上任以來,像這樣的情況反映已是家常便飯,不過現在比以前少很多了。一直以來,村民反映最多的就是村道路建設。這些集中反映的問題,也成了彭慧抓的重點工作。這一干,轉眼就是一年多。
自去年以來,遂寧市陸續選拔了兩批職業村支書到村任職,通過提高待遇和打通上升渠道,為職業村支書下鄉返鄉發展鋪平了道路,促進一名名職業村支書為實施鄉村振興戰略積極探路。
村里來了“新書記”
讓撂荒地變成了“聚寶盆”
大家稱呼的“彭書記”,是遂寧市船山區老池鄉學田村支部書記,畢業于四川外語學院英語專業,本科學歷,到任前從事教育培訓工作。
去年9月11日,彭慧到村新上任。一年來,彭慧帶領村兩委班子,著力解決村民關心關切的問題,爭取資金、投入物力,新建12公里村道路,基本實現全覆蓋。村里還改建、新建了堰塘、水渠等水利工程,進一步方便了村民飲水和灌溉。
大力發展產業,帶動村民脫貧增收,是學田村最重要的工作。剛上任的彭書記,通過各方渠道掌握了在外發展且有返鄉意愿人員的信息,千方百計引進他們返鄉創業。
幾年前在新疆做蔬菜生意的林杰,去年回到老家學田村,投入20萬元,發展大棚蔬菜。“這些地方,之前都是荒地,長滿毛草,整理出來400多畝。”林杰指這不遠處的蔬菜大棚高興地說:“今年行情還不錯,回本沒得問題。”
學田村引進業主,建立合作社,大力發展村集體經濟,全村還種植水稻300多畝,藤椒200多畝。目前,全村正忙著種植白菜、紅苕,這將給村集體經濟帶來不少增收。貧困群眾通過土地租賃和就地打工增加收入。
“學田村,僅剩的7戶17人今年即將脫貧。”彭慧語氣十分堅定,充滿自信。由于自己之前做英語培訓工作,彭輝充分發揮這一專業特長,村里還開辦了留守兒童趣味課堂,加強留守兒童安全管理,豐富貧困地區孩子文化生活。
鍛造職業化隊伍
破解“三農”發展難題
當前,隨著城鎮化進程加快,農村大量優秀人才持續外流,這成為全國各地的普遍現象。與此同時,全市千余名村支書存在年齡偏大,文化水平不高,基層黨組織結構不完善等現象,特別是在貧困村,村支書由于自身能力有限、文化知識欠缺,已無法成為一個村脫貧致富的帶頭人,經濟社會發展的領路人。
2018年5月31日,遂寧市委組織部、市人社局、市委編辦組織召開新聞發布會:遂寧將面向優秀村干部、工人、農民、企業管理人員以及涉農專業大學生等五類對象,選拔50名職業村黨組織書記。經過層層篩選,最終選出43人,均是有頭腦、會經營、善管理的農村難得的人才。
像彭慧一樣,兩批職業村支書相繼到村任職,經過一段時間的錘煉,他們都詳細掌握了當地的情況和農村工作方法,更帶去了新舉措、新觀念,讓當地也煥發出了嶄新的氣象。
“堅持職業村支書選拔公開化、能力專業化、崗位職業化、待遇工薪化、管理科學化標準,既解決了拴心留人的問題,又解決了村干部身份轉變的問題。”市委組織部有關負責人坦言,“實現鄉村振興,關鍵在激發基層黨組織作用,這是基礎,更是關鍵。”。
農村黨支部書記是農民群眾的“領頭羊”,是村黨支部發揮領導核心作用的關鍵。有關負責人表示,筑牢基層黨建,用好優秀人才,是鄉村振興戰略的必由之路。全市將進一步加強職業村支書管理、培養、教育和任用工作,讓職業村支書在鄉村振興中發揮重要作用。(全媒體記者 王維)
版權聲明:本文內容由互聯網用戶自發貢獻,該文觀點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服務,不擁有所有權,不承擔相關法律責任。如發現本站有涉嫌抄襲侵權/違法違規的內容, 請發送郵件至 舉報,一經查實,本站將立刻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