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不干了,愛誰誰”、“我就這能力,只能辦這么些事”,這是我身邊村書記的真實發言,而這樣的話,我已經聽過不下10次了。
村委會是村民自我管理、自我教育、自我服務的基層群眾性自治組織,而這一組織的核心成員便是村書記,負責處理本村所有事務。
2021年,村書記、主任實行“一肩挑”,責任和壓力陡增,很多村書記苦不堪言,甚至萌生了隱退的想法,果真如此,村書記恐怕很難培養接班人了!
原因有以下幾點:
第一,村書記責任重大。加強基層黨組織建設近年來一直是主旋律,黨建的第一責任人便是書記,黨建工作很容易做成“假大空”,輕則問責、重則懲處,壓力可想而知。
第二,村書記任務艱巨。擺脫空殼、壯大村集體經濟等重點工作均是系統性工程,前期謀劃、過程實施、后期驗收等需要花費大量精力,做的好,上級和村民會覺得是應該;做的不好,責任則在書記一人,可以說是費力不討好。
第三,村書記待遇低。早前20年,村書記可以肯定的說是一個“香餑餑”,拿我老家舉例,那個時候的村委會幾乎找不見人,看不到有人上班的痕跡,村干部更多的是把村委會工作當做兼職在做,可以有大把的時間做其他事業來增加收入待遇。
反觀現在,村干部必須在村委會全職坐班,沒有多余的時間來發展副業,只靠那點工資可以說待遇很低了,待遇低自然對年輕人就沒有吸引力。
第四,年輕干部尚欠火候。現在去村委會辦事,大家有一個明顯的觀感,年輕人變多了,甚至很多副書記都是年輕人,在處理征遷矛盾、化解糾紛等方面,年輕干部不論是處事能力,還是情感疏導等方面都有欠缺,很多村民都是直性子、急性子,年輕干部缺乏震懾力,是很難讓他們信服的。
第五,年輕干部有想法。實話實說,現在很多年輕人回村當村干部是迫不得已,如果能在外面發光發熱,誰愿意回偏僻山村呢?
而現實情況是:村委會日常工作繁雜,受多部門領導,與之形成鮮明對比的是工資待遇低、群眾口碑差。年輕人回村更多的是為了謀求一份輕松工作,一旦熟悉村委會的工作性質,必定產生退卻的想法。
年齡大的村書記即將面臨退休,而年輕干部思想認識和能力或多或少有缺失,如果不統籌考慮配強配優村干部,村書記后繼無人并非不無可能;國家出臺政策鼓勵年輕人回鄉回村,促進鄉村人才振興,我想也正是為此。
版權聲明:本文內容由互聯網用戶自發貢獻,該文觀點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服務,不擁有所有權,不承擔相關法律責任。如發現本站有涉嫌抄襲侵權/違法違規的內容, 請發送郵件至 舉報,一經查實,本站將立刻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