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區域化黨建興起之前,基層黨組織的組織設置方式主要依托的是各個單位組織,如前所述,近年來基層黨組織變化很大,對此,黨提出了從以傳統的單位黨建為主轉向區域化黨建為主,打造區域化黨建新格局。正如習近平總書記于2018年7月3日在全國組織工作會議上的講話中指出:“要加強企業、農村、機關、事業單位、社區等各領域黨建工作,推動基層黨組織全面進步、全面過硬。”
所謂區域化黨建可以理解為,在劃定的一定區域內,統籌設置基層黨組織,統一管理黨員,通盤使用黨建陣地,形成以上級黨工委為核心、社區黨組織為基礎,其他基層黨組織為結點的網絡化黨建體系。當然,打造區域化黨建新格局并不意味著要弱化單位黨建,更不是排斥單位黨建,而是要實現單位黨建無法達到基層組織建設的區域統籌協調效果。
區域化黨建符合新時代黨的組織路線的要求,能發揮黨組織內部整合功能,將分散的社會組織、人力資源和分散多元的社會個體有效整合起來,破解基層黨組織結構碎片化、資源離散化和成員自我認同的困境。同時,也可發揮社會整合功能,通過加強橫向聯系,破解社會碎片化和基層黨組織懸浮化困境,并按照條塊結合、優勢互補、資源共享的原則,統籌、整合黨建資源,建立起“區域”和“網絡”的組織結構和協調共建機制,將服務理念融入基層黨建工作中,社區黨建、單位黨建、行業黨建多方聯動,以多樣化組織形式、多樣化載體、全體黨組織和黨員共同參與、共駐共建、統籌聯動、協商合作的運行機制,激發黨建活力,增強了黨對基層組織的引領力度。
針對組織引領力提升,就區域化黨建,基層黨組織的主要做法有打造共建平臺。在組織架構上,打破行政隸屬壁壘,吸納物業公司、業主委員會、非公有制經濟組織和社會組織、駐區單位等黨員代表進社區“兩委”兼任職務,形成城鄉社區大黨委格局。強化共治機制。通過聯席會議機制,實現多元主體共同協商基層治理事宜。例如,通過需求清單、資源清單、項目清單無縫對接的清單機制,實現多元主體共同治理,滿足基層群眾需求拓寬共享渠道。通過黨委平臺,共同開展黨員教育培訓活動。
社區編制的資源清單也可以吸納社區中不同類型組織的資源,實現社區治理資源的遞增和有效的配置利用。比如,一些社區針對停車難的問題,社區和駐區單位通過協商,采用車位錯峰共享方式,化解了難題。一些老舊社區缺乏充分的黨群活動場所,駐區單位則為其共享了企業內部的活動場所和設施設備。
版權聲明:本文內容由互聯網用戶自發貢獻,該文觀點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服務,不擁有所有權,不承擔相關法律責任。如發現本站有涉嫌抄襲侵權/違法違規的內容, 請發送郵件至 舉報,一經查實,本站將立刻刪除。